据调查发现,近期中海、保利、金茂、华发等国企央企都在不同程度地组织优化调整,或许也由于业绩压力,央企国企动刀也正常。
未来越来越多的民营房企将会退出历史舞台,而资金优势、信用优势明显的国企、央企则会占据掉绝大部分的房地产市场。
虽然中国房地产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但“玩家”基数减少之后的房地产市场体量仍旧不容小觑。
所以央企国企也会面临足够的市场竞争,所以合理的通过优化组织才提高运营效率,目前也是头部玩家们上的必要一课。
中海地产最新组织调整
区域调整
就在近期,作为地产头部玩家之一的中海地产,也在组织管理上面做出了一个巨大调整。
首先,区域公司方面,华北区域合并北方区域成立新华北区域,北方区域的青岛公司+烟台公司划入华东区域,北方区域平台直接取消;
第二,中海西部区域方面新增了多个城市公司,之前华北区域管辖的郑州公司,武汉公司,太原公司并入西部区域,成立新的中西部区域;华南区域管辖的长沙公司也并入新中西部区域;
城市公司方面,多个城市合并,或有可能正在酝酿合并,已经动刀的有:长春合并哈尔滨,广州合并佛山,后期福州+厦门苏州+无锡等都很有可能合并。
最新人事任命
在合并几个区域+城市公司之后,中海地产四大区首名单(副总裁级):华北区域总欧阳国欣,华东区域总刘慧明,中西部区域总刘长胜,华南区域总刘显勇。
之前西部区域总李英军调入华东区域另有重用(估计很有可能担任区域副总),前北方区域投资总薛飞调入中西部区域,前北方区域工程总崔勇调入沈阳公司,前北方区域人力总任勇调入郑州公司。
前北方区域营销总经理薛恒加盟绿城大连公司担任营销总经理,前北方区域设计总经理申锦姬调入沈阳公司。
中海地产的利润痛点
地产行业赚钱机器
2022年3月31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中海的归母净利润出现19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上一次还要追溯到2002年。
2021年中海营业利润为594.4亿元,同比下滑7.62%;归母净利润为401.6亿元,同比下滑8.54%。扣除税后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7.8亿元后,股东应占溢利为368.8亿元,同比降低4.3%。
从拿地成本看,中海在去年也有小幅波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中海新增土储每平方米均价分别为1.03万元、0.99万元及1.28万元,并且成本多占销售均价40%以上。另外,全年2062.8亿元的资本支出中,建安支出为751.8亿元,同比增长20%。
作为一家盈利能力保持行业持续领先的央企巨头,中海在整体行业下行趋势下,还是没有保住这个盈利的持续增长,这个给管理层应该敲响了警钟。
中海地产过于苛求的利润指标,内行人其实也清楚,也会存在为了利润指标牺牲房企质量品质的因素。
中海地产旗下北京市石景山区中海寰宇天下二期内多户房屋出现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顶楼防水层不合格、卫生间砂浆层返水等严重质量问题。
接连上演的投诉和维权案例,对于“利润王”中海地产,显然不是好消息。
此外,其他媒体报道还提到,除北京中海寰宇天下二期质量堪忧,中海地产在上海、宁波、南通、青岛、南京等其余多省市内项目均被曝出存质量隐患。
高溢价全国扫货
中海地产自从严建国+张智超掌舵管理层之后,完全一改央企保守的作风,这几年在土地市场可以说用横扫千军来形容。
拿地成本的上升,应该是后续利润降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19、2020及2021年,中海新增土储每平方米均价分别为1.03万元、0.99万元及1.28万元,并且成本多占销售均价40%以上。
2022年上半年中海地产在投资端口依然强劲,多个城市在1-2轮集中供地方面都有大的收获,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加大布局较为明显。
总结
此次中海地产大规模的组织调整,也正是体现了中海地产持续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路线,更加市场化的发展逻辑也让中海地产持续领跑行业。
在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的阶段,有资金优势的央企迎来扩张机会,央企管理班子逐渐年轻化,也急速了人才的更新换代。
中海地产前面两次大的高管轮换,放到一起去看可以认为是中海地产新的用人特点,体系化变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海之子上位,业绩优秀的城市总晋升,中海地产出现“80后”总裁在行业的意义非常深远,影响极大,是对国企央企地产传统用人观等的一个重大的革新。(来源:“美丽的二”网易号 地产一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