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神药”是药品,还是礼品?
2020年1月1日之后,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价格再度飙升,正式从560元/颗上涨到780元。
【1】2002年是安宫牛黄丸的成名之年。
这一年的5月10日,英国伦敦火车脱轨事故中,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持人刘海若,全身多处重伤。她在当地医院经历了四次大手术,以及各种抢救手段后仍未苏醒,最终被怀疑脑死亡。但是,中国医生推翻了脑死亡诊断,并将其送回北京宣武医院重症特护病房。
6月27日晚,刘海若病情突然恶化,高烧之后,出现中毒性休克。次日,医生给刘海若服用了安宫牛黄丸,并配合其他中西药物,随后,刘海若体温基本恢复了正常。
7月26日,刘海若苏醒。
同年8月19日,《亚洲周刊》报道了刘海若在最危急之际服用了安宫牛黄丸。该药物的作用被放大,西药的贡献被掩盖。
于是,安宫牛黄丸“火”了。市面上的安宫牛黄丸都被抢购一空,大家都将这药视为“家居必备急救良药”。
之后,药价随之被爆炒。尤其是1993年以前生产的,一颗药动辄上万元,最高拍卖纪录甚至高达到11万元。
药价之所以分年限,是因为1993年之后《野生动物保护法》全面禁止犀角、虎骨等珍稀濒危动物入药使用。而此前,安宫牛黄丸是由牛黄、犀角、麝香等11味天然中药组成。之后,改由人工药物替代。
尽管,没有临床数据证明犀角与水牛角、人工牛黄和天然牛黄疗效有何差距。但是,老百姓历来相信“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有奇效。炒药的生意人,也主张物稀为贵。
和名烟、名酒一样,安宫牛黄丸的医学功效之外,还具备了礼品的功效。
不论是作为药品,还是礼品,安宫牛黄丸的表现都很优秀。除了广为人知的中风急救,该药物还被广泛用于流感、禽流感、SARS、猩红热等发热症状,而脑膜炎、脑出血、败血症、肝昏迷、肺性脑病、癌症晚期昏迷,以及像刘海若那样因外伤感染引起的高热、昏迷等也都在这款神药的功效范围内。
(药丸外层是金箔)
当然,越是提价,这款神药礼品的功效就越显著。
【2】“除了安宫牛黄丸依旧坚挺,公司另外三大重要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均出现下降。”
始创于1669年的同仁堂,无疑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品牌之一。同仁堂主要生产中成药,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有“回魂丹”之称的安宫牛黄丸。
当下同仁堂营收主要集中于四大核心业务,分别为心脑血管类产品、补益类产品、清热类和妇科类产品。安宫牛黄丸属于心脑血管类产品,该项业务在2018年即为同仁堂贡献了28.48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20%。
在其他核心业务出现疲态之时,安宫牛黄丸却逆势而上成为维持市值的重要支柱。
不过,近年,安宫牛黄丸的疗效也在遭受质疑,“疗效远不如从前了”。尤其是,2018年同仁堂“2000吨假蜂蜜事件”之后,该集团引以为豪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一金字招牌也蒙上一层阴影。
(招牌之下的古训)
负面事件发生后,社会外界对同仁堂也进行了重新审视。
从员工结构层面,也反映出同仁堂和从前大不相同了。2018年同仁堂员工总数达到1.71万人,其中销售人员达到了8493人,占员工总人数的50%。同期内技术人员只有3388人,占比不足20%。如今的同仁堂更像是一家销售驱动型企业。
另外,根据同仁堂集团官网显示,近20年内集团开发了新产品679个,其中药品176个,保健食品92个,食品288个,化妆品123个。
在开发的新品种中,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占据了七成以上,足以见集团对该业务的重视。不过,该类业务并没能成为同仁堂未来的增长动力。在2018年年报中,同仁堂并未透露保健品及食品业务的具体收入。
“我们认为安宫牛黄丸提价有助于提升同仁堂国药的收入和利润。”
图源:雪球
同仁堂原有的四大核心业务,除了安宫牛黄丸已乏善可陈。对于补益类产品,甚至有投资者表示,“六味地黄丸和乌鸡白凤丸的主动溢价能力,可能还不如涪陵榨菜和海天酱油”。由于安宫牛黄丸的市场特殊性,该药品提价之后又要扮演业务“支柱”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提价却合了一部分人的心,毕竟作为礼品,价格越高,显出送礼的人越有诚意。(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