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日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推出36条工作措施全力助推医院就医体验提升。
(一)提升患者诊前体验
1.推广检查检验项目全预约。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检查检验全预约模式,有效补充原有单一现场检查检验预约方式。医师开具医嘱后,患者自助预约相关检查检验时间段,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现场等待和拥挤,统筹安排检查检验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2.推进互联网门诊建设。着力完善互联网门诊平台建设,畅通预约挂号、问诊交流、处方开具、检查检验预约、药品配送等服务。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复诊所需的检查检验。制定互联网门诊管理办法,规范互联网门诊服务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强化监督与管理,明确奖惩机制,力争在年底全面推广应用。
3.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教。成立健康宣教巡讲团,在医院内部利用就诊间隙进行健康宣讲巡诊,同时积极对接企事业单位进行健康宣教,展现医疗行业正能量,提升医院影响力。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制作小视频,宣传医学知识,提升患者对医院和医学知识的了解。全力打造“科普直播”品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回应患者提问和反馈。启动“网红医生”培育工程,打造“网红医生”,提升新闻宣传质效。
(二)提升患者门诊体验
4.实施贴心服务“7+N”。在开展贴心服务“七个一”(一个住院小秘书、一张健康明白纸、一个温馨回形针、一张宣传教育单、一张服药提示卡、一个出院资料袋、一个贴心用药咨询)活动的基础上,实施贴心服务“7+N”。细化便民服务举措,如提供一个干手器、一个纸杯、一个订书机等;针对门诊就医特殊人群,增设适老化、适幼化、适残化等特色便民服务。
5.构建多学科诊疗新模式。持续推进多学科诊疗中心建设,打破传统学科间壁垒,促进不同学科间紧密合作与协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打造肺结节、妊娠期糖尿病等多学科诊疗品牌。对每月连续就诊3次以上的患者建立台账,通过及时回访并了解患者对多学科的诊疗需求,联系相关科室组织多学科会诊。加强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宣传力度,安排专人做好全程管理与服务。
6.完善多层次门诊体系。完善以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知名专家门诊、专病门诊为主体的门诊体系,满足患者不同层次就医需求。着力推进专病门诊、知名专家门诊的建设,推动门诊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实施“全院一个诊室”,根据门诊患者就医需求,实时动态调配值班力量,提升门诊诊室利用效率。
7.着力推进“三缩短”工程。持续推进“三缩短”工程(即缩短患者从进院到诊室、从诊室到检查室、从检查完成到报告出具时间),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内部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减少患者在就医各环节的等候时间,改善就医体验。
8.推行“5+2”无假日专家门诊。推行“5+2”无假日专家门诊模式,满足患者不同时段就诊需求。充分利用共享门诊,合理编排节假日专家门诊班次;鼓励各科室弹性安排门诊时间,开展延时门诊、夜门诊等医疗服务形式。优化节假日专家门诊绩效激励方案,保障门诊运营效益。
9.打造门诊新布局。按照“服务佳、流程优、效率高、效益好”的原则,优化门诊全流程布局,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门诊空间利用效率和效益。增设便民生活服务站、自助售货机、水吧、书吧、甜品站等高品质便民生活服务设施,满足患者等候间隙购物、就餐等多元需求。
10.优化门诊就诊环境。加强卫生间、候诊区等重点区域的卫生管理,强化巡视巡检和督导检查。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完善轮椅、平车、母婴室、尿布台等必要的便民设备设施。规范全院标识系统和导引系统,为患者提供明细准确的就诊导向。
11.规范门诊礼仪着装。增加门诊导诊人员,修订门诊工作人员礼仪着装规范,对窗口服务工作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提升窗口服务品质和内涵。提升医院专业形象,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全面塑造医院新形象。
12.提高门诊电子病历质量。优化电子病历系统,加强门诊电子病历模板管理,探索实施语音录入、手写板录入、智能提示、自动纠错等智能化升级,着力解决电子签名认证等瓶颈问题,确保其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强化门诊电子病历使用培训,制定门诊电子病历规范及管理办法,确保门诊电子病历质量持续提升,9月底前实现电子病历使用率80%以上。
(三)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
13.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加强急诊急救平台建设,加大对院前急救支持力度,增加救护车及人员配置,推进基层急救站点建设工作,提高急诊急救出车率,保障急危重症病人及时救治。
14.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效率。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中心建设,建立急诊急救高效衔接的流程,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稳妥推进创伤中心实体化工作。持续推进规范化诊疗巡讲等活动。加强肿瘤MDT的规范化建设、日间化疗中心建设。
(四)提升患者住院体验
15.完善住院医疗服务制度。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丰富临床路径覆盖病种数量及内涵;推进日间医疗服务;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的互通共享,加强检查检验相关专业质量控制和管理;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的优势;持续推进康复与临床相关专科紧密协作的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加速康复外科体系建设,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
16.提升临床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无痛医院”建设;深入推进十大核心技术发展,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对新技术审查监管,确保新技术临床应用安全,对优秀技术和项目进行表彰奖励;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将多学科诊疗模式落到实处;搭建显微外科实验室等技术提升平台。
17.探索成立入院准备中心。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推行“预住院”服务模式,提升床位周转效率,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18.改善入出院付费报销服务。积极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惠民信用就医服务,推行“床旁入院、床旁结算”服务模式;调整优化医保报销流程,缩短患者报销等待时间,积极推进一站式报销、线上报销、自助报销,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五)提升患者诊后体验
19.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稳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持续推进医联体、技术协作医院、专科联盟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加快促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妇幼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德州、淄博、东营、滨州等临近区县妇幼保健院和县区医院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远程医疗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
20.开展多元门诊服务评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即时评价、实地调研、标准化病人体验式就诊等方式,在挂号收费、医保结算、门诊取药等服务窗口配置一键式电子评价器等设备,全面及时掌握患者满意度、意见建议和就医需求,对门诊就诊流程、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等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考核评价。
21.加强出院患者管理与随访。建立出院患者随访档案和随访计划,通过电话、问卷、病员座谈会、院内意见箱、行风邮箱等多渠道及时了解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为患者诊后提供更好保障。回访过程中,注重收集病人的真实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22.推进门诊医保费用自助报销。积极推进新门诊系统职工医保报销信息化建设,减少患者二次报销环节,实现线上、自助机、窗口各缴费渠道的实时报销业务,门诊患者不需要去医保窗口排队,使用手机或院内自助机即可完成门诊费用实时报销结算。
(六)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程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
23.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人文关怀,推进优质护理,试点开展全病程管理项目。推进无陪护病房建设,完善住院患者陪检陪护,提升住院体验。加强延伸护理服务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增设护理专科门诊,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24.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推行用药交代服务,促进门诊药房发药用药交代信息化,为患者提供纸质版用药交代信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调整优化药学门诊位置,在综合楼门诊药房附近设置药学门诊,充分发挥药学门诊作用,为患者合理用药给予更有效、专业的药学意见。
25.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力度,为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撑。完善医院微信公众号功能。改进优化门诊收费系统,实现线上、自助机、窗口各项缴费原路返还,患者可通过自助机上自主打印发票和清单业务。升级优化HIS系统,简化窗口工作人员操作界面。优化电子健康卡就诊流程,完善自助机识别电子健康卡功能。对接健康山东、健康滨州公众号,实现健康山东、健康滨州公众号预约挂号。逐步实现患者就诊全程无纸化。
26.缓解患者就医“停车难”问题。大力推进多层停车场楼建设,改善患者停车条件。加强停车管理,醒目张贴收费标准,主动疏导、指引车辆停放。制定门诊、住院停车分流方案,合理规划院区停车位设置,全面清理僵尸车、重新规划地面车位、盘活现有道路、优化院内车流路线,多方式增加车位的供给,进一步扩充院内停车空间。
27.提升餐饮服务质量。调整优化餐厅位置布局,建造患者就餐食堂,满足群众堂食就餐需求,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推出患者医餐服务,持续提升膳食服务质量。
28.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全面推行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招募门诊导医导诊志愿者,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社会人士经培训后到医院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面、覆盖面。志愿服务内容包括院内导诊、咨询、帮扶、陪检、设施设备巡查、维持秩序等非医疗性服务。在门诊综合服务大厅、医技区域、住院处等处开展帮办服务,及时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引领帮助。
29.探索开展综合性“一站式报修”服务。在后勤管理处一站式报修服务的基础上,将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基建处等部门的后勤维修、消防保卫设施维修、建筑设施维修等维修项目纳入一个报修维修服务平台,组建维修调度和维修服务小组,建立协调处理机制,负责处理科室维修报修项目,实现一个电话、一个报修小程序达成一站式报修服务。
30.夯实服务一线平台。持续开展党员干部服务岗,每周安排院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到门诊服务大厅值班,每天安排职能部门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轮流到岗值班,跟踪窗口服务、门诊服务、检查服务和投诉处理情况,并以普通患者身份亲自走一遍患者就医流程,一线体验医疗服务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持续推进职能部门联系一线,密切职能部门、党总支与业务科室间的联系,帮助解决一线科室问题,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形成流程更便捷、服务更高效、体验更舒心的就医环境。
31.加强人文医院建设。弘扬崇高职业精神,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规范医院服务用语、行为,加强医患沟通和患者关怀的培训,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七)加强对改善就医体验工作的监督考核评价
32.推行门诊行政查房制度。每月安排院领导带队,组织门诊部、医务处、护理部、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药学部等相关部门科室对门诊、收费处、药房等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及时发现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并及时处理,切实改善窗口科室服务质量。
33.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贯彻落实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执行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督导,制定医疗质量督导方案、医疗运行指标的目标值,组建医疗质量督导专家团队,针对科室医疗运行情况、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不间断督导。建立督导、反馈、整改、约谈、奖惩机制,形成医疗质量工作月报。
34.加强门诊质量督导检查。对门诊医技科室质量控制、门诊病历质量、科室服务质量、劳动纪律、着装规范、亮牌服务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督导检查。落实门诊日巡查制度,设立门诊巡查办公室,每天安排一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督查门诊日常工作,并形成工作日志。强化督导评价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挂钩。
35.严格门诊岗位资格准入与培训。实施门诊各级岗位分管部门负责制,严格执行岗位资格准入,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门诊相关工作。加强医师、技师、护士、导医、财务、药学、保洁、保安等岗位人员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业务知识、服务礼仪、着装规范等进行培训考核,实现门诊岗位“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调整。
36.强化行风建设督导检查。通过定期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窗口科室服务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原则,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建立行风约谈与院内协调机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开展行风约谈工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和提醒谈话。建立院内协调机制,现场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