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委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山东省委主委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院长 赵家军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作为医疗卫生专家,赵家军始终不忘初心,深入基层,察实情、听民意,积极建真言、献良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今年全国“两会”,赵家军围绕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等问题提交多份提案。
后COVID-19疫情时代
应尽快提升社区疾病防控能力
赵家军认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作为重大疫情的“放哨者”“守门人”,承担着数据采集、疫情预警等重要职责。当前,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存在医防衔接不通畅、投入机制不健全、执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将公共卫生纳入政府职能。设立公共卫生治理领导小组,理顺多部门协作治理机制。出现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治理小组负责统一指挥,明确各部门公共卫生责任,确保信息及资源及时共享,形成公共卫生职能及责任共担机制,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衔接、群防群治”的区域运行机制,实现“预防—控制—治疗”无缝衔接。
二是筑牢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以卫生财政总投入的定额比重(如30%)确定公共卫生投入经费,建立公共卫生经费持续投入机制,保障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运行经费。将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将农村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参照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以融合后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以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枢纽,以县、区综合性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区域公共卫生治理小组为龙头,构筑完善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是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选配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主要领导时,向长期在一线工作、具有公共卫生教育和从业背景人员倾斜。加强公共卫生执业资格管理,招聘具有公共卫生教育背景的人员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增强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功能,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面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信息分析研判、应急处置能力。增设预防医学基层定向培养项目,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输送新鲜血液,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
本科招生目录中增设医疗保障专业
医疗保障专业是集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于一体的跨学科专业,高素质的医疗保障专业人才是确保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制度设计、制度实施、制度监管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当前医疗保障人才缺口大,社会供需矛盾突出。以山东为例,2019年山东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9570万人,定点医药机构78781家(含村卫生室),全年基金收支余总额达到4390亿元,平均每天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结算60万人次、费用4.3亿元。而山东省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共有服务人员仅约3000人,经办服务比超过1:30000,远远高于合理比例。
医疗保障专业需要专门的培养体系。虽然有不少金融保险类、管理类、医学类等人才涉入医疗保障行业,但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专业技能单一,还不能完全胜任医疗保障工作。赵家军认为,积极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职能,大力培养符合医疗保障改革事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建议在本科招生目录管理学门类下公共管理类中增设医疗保障专业,或者在医学门类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增设医疗保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