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下调至130/80,专家解读:更早防控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1-15 10:43:11
  11月13日,我国首部《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其中,原先临床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 90mmHg下调至≥130 80mmHg。此次调整诊断标准意图为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应小盈对《指南》进行了解读。

  11月13日,我国首部《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涉及44个高血压诊疗相关的关键临床问题,给出102条推荐意见。其中,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化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指南》将原先临床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下调的标准,让不少原本处于“临界线”的人群戴上了“高血压”的帽子。此次调整诊断标准意图为何?对普通市民的高血压防治又有哪些意义?记者就此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应小盈进行解读。

  新标准与国际持平

  “根据《指南》的诊断标准,一定会短期内造成患者人数的激增。”应小盈说,按照原先的140/90mmHg界值,我国约有2.5亿高血压人群;调整为130/80mmHg后,该数据直接飙升到5至6亿人。“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标准如何变化,血压数据客观存在。高血压不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导致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且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需引起警惕。”她认为,让更多人“戴帽子”,旨在让防控关口前移,更早具有防控意识,并主动就医干预。

  应小盈解释,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诊断标准中是“和/或”关系,即只要两个数据中有一个超过诊断标准,就属于高血压范畴,如125/85mmHg是高血压,135/75mmHg也是高血压。此外,《指南》改变了分级标准,原先按照收缩压140、160、180分别定义为1、2、3级高血压,新版中,将130-139mmHg/80-89mmHg列为1级高血压,大于140/90mmHg均列为2级高血压。

  这样的分级有何意义?应小盈说,根据大数据调查研究结果,1级高血压中,大多为我国18-54岁的中青年高血压人群。除遗传因素外,大多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超重、肥胖、血糖血脂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等,“通过新分级,可以让此类患者更早被识别,在未来将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

  同时,应小盈指出,此次《指南》诊断标准的调整并非新鲜事:早在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就将标准下调至130/80mmHg,第二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8)也在《2018ESC/ESH高血压指南》中进行调整。“我国高血压人群基数大,此次调整后,并不是为了让大众‘谈病色变’,而是希望更早、更好关注高血压及疾病风险。”

  用药成本会变大吗?

  不少市民认为,高血压人群激增后,是否意味着用药成本变高、医保费用支出变大?应小盈说,“虽然患者人数翻倍了,但并非所有新增的1级高血压患者均需药物治疗。”《指南》也指出,仅有22%的患者符合启动药物治疗的标准,其余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有氧运动、戒烟戒酒等非药物治疗干预,随访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但同时,《指南》也对≥140/90mmHg的患者人群治疗有了新建议:以往不少患者会在诊断明确后,先进行3至6个月的观察随访,现在将立刻启动药物治疗;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如果伴有其他合并症(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等)、有超过3个高危因素或已出现肾脏等器官损害,也需要立刻启动药物治疗。”她认为,将治疗时机提前,将更好干预、控制病情发展,也将有利于血压控制,“针对多数患者,我们的治疗后目标均为降低至130/80mmHg之下。”

  “在门诊时,我们经常告诉高血压患者,吃药只占治疗的5分,其余5分还得靠自己。”应小盈说,我国是高钠饮食大国,重油重盐的餐食固然美味,但也是高血压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日摄入10克食盐,但《指南》建议每日摄入量应低于5克,就是抹平茶勺表面的一小勺。”

  什么食物含钠盐量高?“除了烧菜时放盐,酱油也含盐;零食、外卖中,都有大量钠盐。”应小盈说,《指南》提到,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用钾盐替代钠盐,“因为低钠高钾饮食对高血压控制有积极作用,但如果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等,应遵医嘱,我们更推荐通过天然食品补钾,如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饮食提出,日常应摄入足够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奶,从而维持足够的钾、镁、钙等离子的摄取,并尽量减少饮食中油脂量(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油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来源:海报新闻)

[ 责任编辑:刘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