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脐带血,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健康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诉求,加大对脐带血知识的科普教育和宣传,不仅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更是为自己的健康做充分的准备。 |
11.15世界脐带血日,传播爱与希望,让脐带血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凡是能称之为节日的,必然预示着一个事物具有重要意义和纪念价值。近年来,脐带血事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类脐带血科研成果和临床应用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越来越多的人因脐带血而获益,越来越多陷入困境的患者因脐带血而重获新生。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脐带血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继2015年为骨髓造血干细胞设立了“世界骨髓捐献日”后,脐带血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由拯救脐带基金会组织(Save the Cord Foundation)和其主办的首个世界脐带血日于2017年11月15日在美国正式诞生,脐带血再次登上世界的舞台。
虽然很多人对脐带血有所了解,可对其了解的却不够深入,2019年是第三个世界脐带血日,创办组织号召“脐带血教育是关键”,脐带血的相关科普仍然势在必行,全世界各地的脐血库在11月15日当天都会围绕此次倡议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用于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世界脐带血日的宗旨就是希望提升人们对与脐带血医学事业的重视,将知识转化成行动,激发家庭、社区团体、专业社团、国家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宣传、科教的责任,为维护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而开展集体行动提供了契机。
数年前,“为生命备份”的观念在很多家庭中还是比较淡薄的,这也导致许多孩子在患上恶性血液性和免疫性疾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因为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配型而耽误治疗,给孩子和家庭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但如今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学常识的普及、人们对于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防范风险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了储存什么都不如储存健康。专家、医师们也在不断呼吁:作为一种珍贵的生物资源,孩子的脐带血千万不要丢弃,不论捐献还是自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孩子的诞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十月怀胎,备受艰辛。当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孕育的那一刻起,“脐带”就将母子二人的血脉紧紧相连,直至分娩后,母亲留给孩子的第一份新生礼物就是脐带血,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这一过程,所以脐带血以及脐带血日是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脐带血铸造的生命“脐”迹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近几十年的医学实践证明,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已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红蛋白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实体肿瘤等80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我国,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中也明确规定,包含脐带血在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治疗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骨髓衰竭、血红蛋白病、重症免疫缺陷病、代谢性疾病等10多类疾病的治疗。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异体排斥反应小,免疫原性低,再生能力非常强劲,脐带血是人类出生的最原始血液,受到外界感染的几率低,在保存以及排异反应方面,也有很大优势。更为关键的是,脐带血为实体储存,只要配型成功,就可以出库使用,这对于需要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宝宝自己与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是100%配型相合的,自体脐带血与父母有50%的配型结合概率;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25%的成功配型概率。所以说储存一份脐带血,可以同时保障孩子和家人的健康。从上世纪80年代世界第一家脐血库成立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已建立脐血库300多家,储存量已经达到约375万,其中自体库存量约为307万,公共库约为65万,全球脐带血移植约5万例,我国脐血应用例数已超过1.5万例,自体脐带血应用也在逐渐增多,脐带血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历经30余年,脐带血的发展从未止步
自1988年世界上第一例脐带血移植在法国进行且成功治愈了一位范可尼氏贫血患者后的30余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脐带血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工作也不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就,大量的国际专家学者教授们都在进行脐带血前沿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脐带血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除了血液病之外,脐带血在治疗儿童罕见病(如免疫缺陷、遗传代谢病等)具有优势;自体脐带血在脑瘫、自闭症、听力损伤、1型糖尿病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脐带血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储存脐带血对每个家庭更是意义深远。美国最大的自体脐血库Cord Blood Registry(CBR)的官网上有4项和杜克大学合作开展的临床试验,都与神经系统有关(自闭症、脑瘫、听力缺损和儿童脑卒中)。
Joanne Kurtzberg---「脐带血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突破」
世界首例脐带血移植专家Joanne Kurtzberg(乔安妮•库尔兹伯格)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血液学、肿瘤学、脐带血储存和移植以及脐带血干细胞用于再生医学新应用方面的专家,Joanne Kurtzberg教授毫无疑问是推动全球脐带血事业发展的先驱之一。世界上第一例脐带血移植受益者Matthew(患有范可尼贫血症)就是Kurtzberg的儿科患者。早在2017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国际脐血研讨会第14届年会上库尔兹伯格博士以及她的团队公布了脐带血用于自闭症和脑瘫的两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脐带血的临床实践应用被进一步扩大,未来10年,脐带血将在临床上发挥更大价值,探索一种脐带血治疗自闭症以及脑瘫儿童的有效方法将作为自闭症以及脑瘫医疗护理和临床实践的标准。脐带血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潜力被一点点开发出来。
Filippo Milano---「临床试验进展:脐带血是潜在的HIV疗法」
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脐带血项目副主任,Filippo Milano博士最近启动的突破性临床试验,研究脐血在艾滋病(HIV)治疗及预防方面的潜在用途。对于晚期血液肿瘤患者而言,移植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但携带HIV病毒的血液肿瘤患者被认为有更高的感染性,使得他们有更高的并发症风险,在许多移植中心难以获得移植资格。脐带血因其含有不成熟的血细胞,不会像成熟的细胞那样极易攻击患者自身组织,通过科研实验被证明是艾滋病-血液肿瘤患者的替代选择,未来会给那些同时患有血液肿瘤以及艾滋病的患者开启全新的治疗契机和治疗途径。
Morey Kraus「脐带血的原始性让它具备特殊优势」
Morey Kraus是美国三大脐血库之一的ViaCord脐血库的首席科学家,通过在脐血库多年的科研和实践表明,干细胞确实有其他来源,但脐带血有自己的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血细胞中会累积更多的突变,因此衰老的细胞可能不适合制造诱导型多能干细胞或用于基因编辑。脐带血很原始,所受到的环境和表观遗传学影响更小。任何在生命后期采集的细胞也可能有用,但它们都没有脐带血的“年轻”优势。
Wendy Barrett「脐带血采集没有任何伤害」
亚利桑那州脐带血公共库的采集协调员Wendy Barrett表示,脐带血采集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任何伤害,脐带血采集是在胎儿出生后进行的,脐带被剪断结扎后,宝宝就交到了妈妈或专业医护人员手中。它并非是从连接在宝宝身上的脐带部分采集,而是来自于已从新生儿身上剪下来的部分,所以根本不会触及宝宝,采集的只是剩余脐带里的血液而已。这些剩余的部分如果不采集,最终也会被当作医疗废物扔进垃圾桶。
在我国,脐带血的相关研究和发展也不甘示弱。早在1991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肿瘤专家、山东省脐血库首席科学家沈柏均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世界上第一例混合脐带血移植,救治了一位4岁的脂肪肉瘤患者,由此拉开了脐带血在中国治疗的序幕。2009年,北京儿童医院为一名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的小患者移植了一份自存的脐带血,我国首例自体脐带血治疗案例成功,脐带血的医疗价值在国内逐渐被证实。一个个生命脐迹的诞生,见证了中国脐带血事业发展历史的光辉足迹。2017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的组织指导下,逐步推动妇产科与血液科在脐带血领域的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脐血的采集质量、规范脐带血应用,促进脐血采集技术和质量与临床应用需求的有机结合,同时填补了国家对脐血法规在采集机构的具体实施指导的空白,为促进中国脐带血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中国脐血事业从源头到终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陆道培——「储存脐带血是重要的公民权利」
“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陆道培是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脐带血移植研究及临床实践的专家之一,陆道培早在1996年就以国际上成立不久的纽约脐带血库为蓝本在北京建成了一个公用的脐带血库。脐带血库的建成为解决中国造血干细胞供者缺乏的现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决办法。陆道培院士表示,从另一个视角看,储存脐带血是父母代为行使子女公民权的一种行为,是对子女生命的一份保障。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自
体脐带血用于移植获得成功的案例,疗效优于异体移植。而个人自存的脐带血一旦需要使用时,无需配型,只要患者需要可立即进行移植,且治愈率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储存的脐带血对父母和其他亲属也有一定的保障。
孙自敏---「脐血移植的“中国方案”」
孙自敏是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3月底,孙自敏教授主导的第一例脐血移植成功。与当时国际上第一例脐血移植,相差了12年,且国内当时没有经验和案例可寻,只有国外成功的文献和案例可供参考。此次手术跨过了干细胞移植领域同血缘全相合、不全相合两个台阶,一跃到非血缘不全相合的脐血移植,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孙自敏沉着应对,终于在手术后的第27天,捐献者脐带血里的干细胞“种子”在患者的身体里扎根、发芽,移植获得了成功。翻开了中国脐血移植崭新的一页。在孙自敏的带领下,截至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已完成脐血移植近千例,成为全球脐血移植病例数最多的移植单中心,近年来每年完成的移植例数占全国总例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首例成功移植患者已健康生活近20年,大量大体重成年患者通过脐带血移植治疗也重获新生。孙自敏带领的团队将借助中国科大先进的科研平台,逐步探明脐血移植的机制,努力建设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脐血移植临床研究中心,利用脐带血这个珍贵的生物开发“中国方案”,去造福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孙媛——「脐带血开启生命新希望」
孙媛是我国著名儿童血液移植技术专家,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孙媛教授早在2009年就成功完成我国首例XIAP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来,专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各种类型血液病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开展同胞全相合、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非血缘脐带血、亲缘半相合、以及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高危、难治及复发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免疫缺陷、遗传代谢病、原发性及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孙媛教授和她的的团队有大量成功治疗过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实体瘤的案例,如神经母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需要自体移植的患儿,通过自体脐带血移植都获得了很好的康复。在2019年8月举行的脐带血大会上,孙媛教授还列举11名使用自体脐带血回输治疗再障的案例,近期回访这11名患者进行调研发现,移植后存活率达到了100%。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科学探索,孙媛教授以及她的团队认识到了脐带血的医学价值是非常重大的,脐带血的GVHD比较轻,移植的生存质量也比较好,植活率高,脐带血里面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以及诸如像T细胞、NK细胞等多种其他细胞成分,对治疗血液疾病、免疫疾病和某些实体瘤具有非常有效的效果。孙媛教授多次表示脐带血的医疗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健康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诉求,加大对脐带血知识的科普教育和宣传,不仅是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也是为自己的健康做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当前脐带血医学事业的发展正处在历史关键时期,诸多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的新发现、新应用不断涌现。对于脐带血我们更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现在是一个信息传播非常通畅、迅速的时代,关于“脐带血”的真实案例以及科研报道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群体更应当多渠道了解,多角度考虑。家人的健康是需要大家的坚守与坚持,大家需要的,是科学、正确的相关知识,去了解真实的脐带血。所以说,脐带血知识的教育与普及,迫在眉睫。在美国,已有大量州份(涵盖81%新生儿)通过政府《脐带血教育法案》,要求医生须向准父母说明脐带血的作用以及“自存”或“捐献”的选择,医生有义务学习和宣导脐带血的用途和临床价值。
另外,在政府卫生部门的官方网站中须向公众说明脐带血的相关信息。相比之下,我国在告知准父母脐带血的重要作用以及脐血知识宣传方面做得有所欠缺,提高社会公众对脐带血的了解和科普认知是当前当前脐带血医学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鉴于此,辩证的看待“脐带血”在医学界的重要价值和地位,不跟风不盲从,去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专家或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的发言和论证才是正确之道。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维护人民健康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们这代人正担负着践行健康中国策略、传播健康理念的艰巨使命,我们都应当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这一梦想。我们是骄傲的一代人,更是幸运的一代人,值此世界脐带血日到来之际,我们呼吁大家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共同宣传科普脐带血,让更多人去了解脐带血,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