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 > 正文

安置房大量开裂,维权不该如此难

来源: 光明网 2019-08-13 10:37:38
  据《新京报》8月12日报道,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居仁街道办事处大冲村和路尾社区,百户房屋开裂,受损房屋除了村民自建房,还包括6栋当地政府建设的安置房。村民指称,房屋开裂是因附近砂石厂爆破采石,没有控制炸药量。但将近4年了,开裂的房屋仍没得到赔偿或修缮。
 
  从报道来看,这场维权拉锯战持续了三四年。2016年年初,就有房子出现裂纹,但经过20多次的维权行动后,如今问题依旧未能解决。村民只能借住亲友家,或离家打工,无处可去的,只好住在墙面、地基裂了缝的危房里,“胆战心惊地过日子”。
 
  村民拿不到赔偿,是不是因为砂石厂爆破的影响难以证明?首先从时间线上看,当地房屋墙体、地板、天花板大面积开裂,正是在砂石厂到来,且开始频繁爆破作业之后。而且2016年和2018年的两次鉴定,都明确了爆破和房屋开裂的因果关系。在证据面前,砂石厂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事件的走向,却相当曲折。第一次鉴定,尽管确立了因果联系,但由于未对部分村民的房屋检测,很多村民不认可;第二次鉴定,砂石厂则以缺少专家意见为由,拒绝承认其权威性,甚至将鉴定单位告上法庭,由此导致后续的协商赔偿事宜,一直悬而未决。
 
  在这场纠纷中,爆破对房屋的影响已经证明,双方的分歧恐怕更多集中在赔偿力度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村民维权已久,但直到媒体报道前,关于如何理赔、理赔标准,至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依据。正是因为对每家房屋的受损开裂情况,缺少统一权威的等级鉴定,才导致赔偿问题陷入僵局,两次鉴定都得不到双方的一致认可。
 
  这场面绵延已久的纠纷,同样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利益协调上的失职。事实上其失职还不止于此,当地受损的房屋还包括安置房,而鉴定意见提到,安置房处在爆破震动允许安全距离界限内,属检测“炮损”影响对象。也就是说,安置房和砂石厂没有保持应有的安全距离,这正是导致安置房开裂的重要原因。
 
  就前后时间来看,安置房项目和砂石厂都是在2014年左右开工,那么不管谁先谁后,选址规划都存在着重大问题,当初是如何通过审批的?
 
  而相对村民更早建设的房屋而言,开工在后的砂石厂,未能严格遵守安全距离的限制,说明选址存在违规。此外,砂石厂的爆破伤及村民房屋,同样间接暴露出当地政府对企业生产监督不善的问题,这些是房屋开裂、纠纷爆发的导火索,且本可以提前规避。
 
  目前很多村民仍然居住在墙体开裂的房屋中,隐患一直存在,而且报道提到,当地村民曾围堵砂石厂的大门,说明冲突有激化的风险。如果基于公共安全和民众诉求充分考虑,理当全力协调推进解决,而非靠村民屡次维权推动,甚至寻求法律外的救济方式。
 
  砂石厂造成村民房屋开裂,污水处理厂影响当地人养殖,化工厂导致儿童体内铅超标……梳理新闻可以发现,类似纠纷远非第一次发生,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的影响,即便被明确确证,想要拿到合理赔偿也非易事。尤其对受影响民众来说,和企业相比,本身就力量悬殊,走法律渠道意味着难以负担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因此经常会靠“闹”大来解决。
 
  面对这种维权难的困境,必须完善救济机制,在必要时候甚至得特事特办。同时那种为了政绩而罔顾生态、安全代价的发展模式,必须及时抛弃。
[ 责任编辑:李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