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相关消息冲上微博热搜。《规定》针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结婚后“闪离”等情形彩礼纠纷如何处理,婚约双方的父母能否作为诉讼当事人等情形加以明确,自今年2月1日起施行。
这些涉及彩礼的问题有了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规定》基于彩礼的目的性和赠与特征,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因素,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的基础上,完善相关裁判规则,有助于统一类案的法律适用标准,妥善平衡双方利益。
>>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明确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的区别。
在认定某一项给付是否属于彩礼时,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收受人等事实认定。比如,可以考察给付的时间是否在双方谈婚论嫁阶段、是否有双方父母或介绍人商谈,财物价值大小等事实。
>>明确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一方在节日或者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等。此类财物或支出,金额较小,主要是为了增进感情的需要,在婚约解除或离婚时,可以不予返还。
>>明确涉彩礼纠纷的诉讼主体
一是婚约财产纠纷。此类案件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考虑到实践中,彩礼的给付方和接收方并非限于婚约当事人,双方父母也可能参与其中,为尊重习俗,同时也有利于查明彩礼数额、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案件事实,确定责任承担主体,《规定》明确,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二是离婚纠纷。考虑到离婚纠纷的诉讼标的主要是解除婚姻关系,不宜将婚姻之外的其他人作为当事人,故《规定》明确,在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新增两种情况下彩礼返还规则:
一是已经结婚并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应当作为确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及返还比例的重要考量因素。在“闪离”的情况下,如果对相关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完全不予支持,尤其是举全家之力给付的高额彩礼,会使双方利益明显失衡,司法应当予以适当调整,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二是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经共同生活。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原则上彩礼应当予以返还。但亦不应当忽略共同生活的“夫妻之实”。该共同生活的事实一方面承载着给付彩礼一方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会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曾经有过妊娠经历或生育子女等情况。如果仅因未办理结婚登记而要求接受彩礼一方全部返还,有违公平原则,也不利于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山东“彩礼”新风尚:打造“海誓山盟”婚俗改革品牌
近年来,山东各级民政部门立足本职,打造“海誓山盟”婚俗改革品牌。全省确定90个婚俗改革试验区,着力打造“海誓山盟”婚俗改革品牌,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其中,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沂水县被评选为国家级婚俗改革试验区。以婚姻登记机关为阵地,山东大力宣传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倡树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倡树文明节俭的婚俗新观念;开展抵制恶俗婚闹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恶俗婚闹突出问题;抵制喜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
2022年9月28日,山东单县举行的一场中式传统集体婚礼引来关注,县委书记为20对“零彩礼、低彩礼”新人证婚。据了解,20对新人中10对都是零聘金,其他的聘金也都在三万以下。按照单县制订的《单县“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奖励办法》,单县专门设立了移风易俗基金,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在落实就业、创业、子女就学、典型选树、表彰慰问等方面进行奖励激励。
婚姻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彩礼的高低
彩礼来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历史悠久。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蕴含着两个家庭对“宜其室家”的美好愿望。但是,近年来,彩礼数额持续走高,有人罔顾家庭经济情况,盲目将彩礼多少视为衡量爱情的标准;有人认为彩礼越多越显得自己有面子,攀比之风悄然蔓延。这不仅背离了彩礼的初衷,使给付方家庭因彩礼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婚姻埋下隐患,不利于良好社会文明风尚的弘扬。2021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出治理高额彩礼问题,无疑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更从侧面反映了遏制高价彩礼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从近年来的“拒绝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到如今的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法律介入,这说明彩礼已经不只是家庭问题,更上升为社会问题。婚姻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彩礼的高低,盲目的高价彩礼带来的往往是更多的痛苦。据相关调查表明,索要高额彩礼的婚姻,离婚率和发生婚姻暴力的概率都更高。高价彩礼不应该成为很多无辜家庭的负担,更不应该成为恩爱情侣之间的沟壑。对于治理高价彩礼,在法律保障之外,专家建议加强观念引导,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树立男女平等的择偶观、性别平等的婚姻观,倡导“婚事简办、费用共担”新婚俗等。
(来源:海报新闻综合法治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闪电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