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林行,现任嘉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嘉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工商联执委、济南市工商联常委、济南总商会副会长、济南市工商联建筑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山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副会长。
从用高科技给“北京猿人”撑起防护罩,到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从一家传统的建筑企业,到转型成为建筑全产业链系统平台服务商;这是一家济南本土企业的成长印记,也是一位大学老师弃笔从商,搏击商海20多年的成就“徽章”。“嘉”木已成林,叶沃源于土,记者专访了嘉林建设集团创始人滕林行。
2020年12月,在深圳举办的2019-2020年度建筑装饰行业科学技术奖颁奖礼上,嘉林集团项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设工程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工程奖及设计创新奖。“猿人洞”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最重要的一处地点,获奖的保护建筑俗称“高科技大棚”,历经7年论证,3年施工,可以使“猿人洞”免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力的破坏。从外部看上去,保护棚像“鱼鳞”一般覆盖在猿人洞上方,在文化遗址顶上搭建“如此大体量的棚”,国际罕见,这个项目还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奖等多项大奖。来自行业内的评价说,“在这个不寻常的设计中,汇聚了建筑、艺术、考古及尖端技术,并与周围的地形和绿色融为一体,保持了最小干扰和可逆性的概念。”
记者:我们原来一说建筑行业就觉得是一个粗放型的行业,但是其实它也是要不断的科技创新的一个行业?
滕林行:对,建筑行业实际上很多需要创新的,尤其是科技方面。比如说,前些年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的每一块玻璃都是异型的,它需要建模,需要研发,需要从加工工艺各个方面去做。还有比如超高建筑,每个地区是不同的,怎么能结合当地的风采,各种条件来进行设计?里面科技含量很大。我们在前几年承接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高科技大棚这个项目里面科技含量就非常高,它是在一个世界级的遗址上加盖的棚盖,既能够起到遮风避雨作用,同时还能调节风量,导流雨量等等,鱼鳞状的这样一个大棚,每一个板块它都是异形的。我们当时承接以后,组织了联合攻关组,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全部实现了设计要求,同时我们也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这次申请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奖,光这一个项目就获得两项奖,而且这个项目也获得过亚洲设计大奖,影响力非常大,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记者:我看到咱们楼下有一个牌子是高科技企业说明了设计也好,建筑也好,包括玻璃幕墙,它其中的科技含量。
滕林行:是,在2019年申请下来的,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这个有要求吗?
滕林行:有很多要求,比如说他对专利的要求,其中至少要有发明专利,有多项的实用新型专利。另外,对企业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的占比,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业务里边的比例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尤其作为一个规模企业申请下来是非常难的,我们积淀了很多年,2019年申请下来的。
说起创业经历,滕林行说自己算是“92派”。“92派”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这一年有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他们也是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群体。而在1992年前,滕林行还是北京一所大学的老师,毅然选择弃笔从商,又误打误撞进入了建筑行业。
记者:大家可能从口音上能听出来,滕总还有一点北京的口音,您是北京人?
滕林行:是,我是山东人二代移民,父母是早年从山东烟台到北京的,北京出生,北京长大,然后上学以后分配到大学工作。
记者:您当了多少年大学老师?
滕林行:真正上课是从1986年到1992年,大概6年时间,从专业课教师,到兼职的学生工作干部,到专职的学生工作干部到团委书记,后来下海。我们那个年代,当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一股南风吹遍了全国,在北京的机关大专院校年轻的骨干里面影响很大,所以1992-1993期间有大量的体制内的、相对来说还算不错的精英下海。我勉强算92派,不如那几个非常有名的,像冯伦、陈东升这些,我们大体是同时代的。
记者:原来有一句话说人是从属于时代的,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时代的影子。
滕林行:是的,当时是一大批,影响非常大,而且邓小平南巡讲话对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听到您讲这些,我们80后都挺羡慕,尤其刚才您在说1992年的时候,这种风采我们都挺羡慕的。
滕林行:应该说我是遇到了比较好的时代。
记者:嗯,然后到了哪一年开始创业了?
滕林行:创业要分两段,初期当时在学校的校办企业,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待了半年,不太适应。然后就开始了跟几个朋友合伙共同创业,延续了两年多不到三年时间。从1995年开始入职于香港一家装饰公司,当年进这个行是误打误撞,因为学的也不是这个专业,我学的是军工金属材料,1998年正式自己独立创业。
记者:其实从这个角度说也是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是因为正好1995年差不多中国人开始有家庭装修的概念了。
滕林行:嘉林的发展,包括我们整个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应运而生的。
记者:您觉得是被动的,就正好卡到节点上的,还是你主动的选择?
滕林行:我觉得是半被动,因为误打误撞进了这个行业,进了行业以后对这个行业有所认识,也有一定的资源积累,然后就开始自己独立创业。踏入这个行业,从一个专业在不断增加,我们从装修增加的建筑门窗,建筑幕墙等,我们一直在持续地专注房建领域的专业承包,专注了20多年。我一直跟朋友聊,我说经商分两类,一类叫做生意,做生意这可以理解,什么赚钱做什么;第二种是做企业,做企业你就要培育它,比如说培育你的市场,培育你的团队,盈利是必须的,但盈利不是第一目的。所以你就看到,有些企业就不赚钱,但是它还在高速发展,为什么?它的驱动力是不一样的。
1998年,嘉林建设集团在济南创立,20多年来,它不断转换赛道、提档升级,踏准了行业发展的多个重要节拍,作为创始人和唯一的决策人,滕林行功不可没。2015年,嘉林迎来第一次重要转型,它结合自身经验,抓住行业痛点,从一家传统建筑企业转型成为建筑全产业链系统平台服务商,这次转型带来的年业务量50%的增长率,和每年若干项国家级大奖。如今嘉林正在酝酿着第二次重大转型,这次转型的目标是数字化、数智化,滕林行说他有一个梦想,嘉林最终能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
滕林行:我们应该说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正在启动的是第二次转型。我们第一次大的转型是在13年开始筹划、设计、探讨,包括统一思想,用两年时间,其中也有一些试点。在2015年3月1号正式启动了平台型企业转型,我们给自己定义就转变了,过去我们从1998年到2014年,我们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提供建筑产品的企业,比如说我们做室内装修,做幕墙,做门窗,做什么专业,实际上它是一种产品,只不过它产品是建筑类而已。
我们在2015年转型为服务型的企业,服务型企业我们定义叫建筑全产业链系统平台服务商,我们把自己定义成这样,是基于两点,一个是行业的现状,一个是我们的特性。比如说行业现状,我们在从1998到2014这十几年过程中自己感受的,而且也看到了很多,比如济南没有大型的我们专业的企业,前些年社会也没有这项支撑,很多小企业自己就要把从源头的业务预算、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包括内部的人力资源、财务等等的全流程,你都要完成,你才能做。这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我们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我们转型以后按平台去做,为市场、为项目经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他缺什么,我们可以补什么,对吧?我们把预算集约化,我们把设计甚至项目管理、采购、内部银行逐渐建立起来。
记者:这次转型之后带来了什么?
滕林行: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是我们业务量的增长,我们从2015年到2020年这6年时间,年复合增长率,从合同额到营业收入超过50%,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而且能让我们聚焦、突破,比如说研发或者重点项目的跟进。所以的这几年来,我们每年获得若干项国家级奖励,连续三年拿鲁班奖,国家优质奖是连续4年,这些都是带来的直接影响,最终体现的是嘉林品牌价值的提升。
记者:现在谋划转型是往哪转呢?
滕林行:我们从2020年计划第二次转型,数字化转型,我们把2020年定位成元年。这次转型是我们意识到随着规模的发展,我们一年几百个项目,不依靠现代手段去管控是实现不了了。而且我们的地域又扩展到全国,目前我们的业务除了西藏以外,内地全部覆盖了,靠什么去更好的管理?这是一方面。
第二个,我们每年这么大体量这么多项目,有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原来是分散的,不集约的,有些是信息不对称的,我们希望把它集成起来,能够发挥作用。这时候就琢磨考虑到要进行现在提的叫数字化,将来叫数智化的转型,把人工智能要叠加进去,那是未来的探索。如果跑通了,嘉林的体量会几何级数增长。
记者:您能不能畅想一下未来您希望嘉林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滕林行:我觉得嘉林应该成为一个有追求、有梦想、有温度、受人尊敬的一个企业,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们一定是负责任的企业,一定是对社会有很大价值的企业。(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