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三圈一体化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以及对未来山东经济版图的影响?一体化又能给居民、企业带来哪些发展红利?做大龙头城市的大趋势下,山东各圈层城市的竞争、合作机制如何协调推进?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孙来斌。
记者:近期,山东相继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及三圈一体化指导意见,形成了新时期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其出台的背景、动因是什么?
孙来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就相关问题作出具体部署,并要求各地制定相应落实方案。
2019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要文章,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从我省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区域发展格局,先后实施了东西结合共同发展、“一群一圈一带”竞相发展、“两区一圈一带”全域覆盖、“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等区域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城乡一体化程度、产业分工协作水平、设施通达网络密度、生态共保联治能力等都明显上升。但是也应当看到,我省区域协调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缺少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东中西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无序开发与同质化竞争现象亟待解决,等等。当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我省八大发展战略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在强化对上衔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起草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及《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今天的济南,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记者:新时期,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布局、发展路径是什么?通过何种机制保障这些目标、措施的落地执行?
孙来斌: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区域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到2035年,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显著缩小区域差距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到本世纪中叶,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完善区域治理制度、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更加有效。
《实施方案》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重点发展教育医疗康养、高端装备、量子超算等产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动能转换区域传导引领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实施方案》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一是产业共兴。统筹“十强”产业布局,建立“雁阵型”产业集群及集群领军企业培育库;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二是设施共联。进一步推动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重点水利工程、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三是利益共享。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实行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主体税收共享;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等。四是生态共治。树立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绿色发展导向,实施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五是市场共建。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完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整合共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系列措施,努力构建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大市场。六是区域共融。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大运河、淮河等流域上下游合作,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等省际区域协同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实施方案》建立了多项机制,以保证相关工作有序推进,比如,围绕提升发展质量,提出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风险识别制度等。
(航拍青岛海岸线,一边是绿色风景,一边是蓝色海水。)
记者:胶东经济圈中,青岛是该经济圈的龙头城市,同时,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布局中,烟台、青岛同为“三核引领”城市,这两座城市,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中的关系是什么?从整个三圈规划的角度看,如何协调处理龙头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关系?
孙来斌:一体化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内涵、外延不同,相关城市承担的任务也各不相同。新旧动能转换更聚焦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高端产业的发展布局,是一个相对纯粹的产业发展规划,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任务则更加宽广,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共进、对外开放携手共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等诸多方面。
至于两座城市的关系,从逻辑上讲,城市群中龙头城市决定了整个城市群发展的高度,同时,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会反过来影响龙头城市的发展。换言之,龙头要发挥作用,也需要这条龙具备强健的身体和四肢,经济圈内各城市只有合作共赢才有出路。
同时,作为龙头城市,一定发挥好自身平台作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带头多承担一体化的成本,让兄弟城市优先分享一体化的红利,把经济圈打造成为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山东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该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意义重大。山东的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建设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该示范区如何定位,如何打造?有无具体实施方案?
孙来斌: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地理范围涵盖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淄博周村区、齐河县、邹平市,四地将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示范区建设将打破行政壁垒。与传统的造城理念和过去的开发区模式不同,示范区是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我们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投资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社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
示范区建设将始终保持绿色的发展底色。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发展路径,在坚持生态绿色同时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示范区建设将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创新是示范区的亮点,示范区要依托优美风光、人文底蕴、特色产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产业创新链,实现“有风景的地方就有创新经济”。
推进省会经济圈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集中彰显省会经济圈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与方式创新,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引领省会经济圈发展,同时,对全省的高质量发展,也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该示范区发展规划正在谋划编制中。
记者:鲁南经济圈一体化指导意见中,提到了淮河生态经济带,从地理概念上看,淮河似乎离山东较远,鲁南经济圈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关系是什么?
孙来斌:鲁南经济圈定位淮河生态经济带,不是一个新提法。201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该规划确定了“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空间布局。“一带”指淮河干流绿色发展带。“三区”指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北部淮海经济区、中西部内陆崛起区。其中的北部淮海经济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枣庄、济宁、临沂、菏泽等市。
对于这一国家战略,山东一直在积极融入。2019年11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山东省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方案》要求,自2019年至2035年,枣庄、济宁、临沂、菏泽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30个部门(单位),落实6个方面的36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加快鲁南地区实现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
如今,山东再次强调鲁南经济圈定位淮河生态经济带,这既是分享国家战略红利寻求自身发展,也是在为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积极贡献力量。
(山东临沂,客商在(临沂)国际商贸物流博览会上选购重型机械。)
记者:对企业和普通市民而言,他们能享受到三圈一体化的红利分别是什么?
孙来斌:“红利”一: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将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将教育、医疗、养老等8大类17项重大基本公共服务列入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范围。另外,还将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将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和重点人群倾斜。
“红利”二: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层次将提高
在养老保险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
此外,在教育方面,《实施方案》也提出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到2022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比例超过20%。
“红利”三:异地就医更方便
《实施方案》注重推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衔接,提出制定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另外,还将建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省内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2020年省内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达到2000家左右,省内异地刷卡医药机构达到5000家。(丁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