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专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并购十年,顺大势谋双赢

来源: 瞭望 2020-03-28 17:35:33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签订协议收购沃尔沃汽,开启了沃尔沃全面复兴和吉利汽车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今天看是精彩的一笔。

  ◆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十年之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考虑重组整合,既是顺双方多年密切合作之“小势”而为,更是应汽车行业整体变革突破之“大势”而为

  ◆形成真正的竞争,中国车企才会明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就没有话语权

  ◆汽车工业的赶超,不是某个汽车企业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层面的事

尚前名李亚飞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签订协议收购沃尔沃汽,开启了沃尔沃全面复兴和吉利汽车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的汽车发展史上,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今天看是精彩的一笔。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为跨国并购增加了信心,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造车人的志气与雄心。

  十年过去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依旧喜忧参半:虽然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世界第一,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具有良好的体量规模和创新土壤,正在深刻影响全球汽车市场趋势和行业格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本土车企更应当奋发图强。”作为十年前那场“蛇吞象”的操盘手,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直被业界称为“造车狂人”,而他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专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并购十年,顺大势谋双赢

图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为什么吉利并购沃尔沃会取得成功?为什么十年后的今天又要重组业务?为什么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不来技术”?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在“新四化”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在并购十周年之际,吉利控股集团李书福董事长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分享了他对十年融合之旅的思考。

  1、

  “对于大趋势,

  心里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瞭望》:十年前,当吉利控股决定并购沃尔沃汽车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为何你要力排众议?

  李书福:在跨国并购领域,有人总结出一个“七七定律”,即70%的并购都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目标,而其中70%的原因是并购后文化融合失败。所以当初很多人不看好这桩并购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看到的是非常明显的协同和非常有把握的成功率。首先是时代的契机,当时正是全球化势头迅猛的时代,而且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国家都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去。

  其次,对于吉利来说,造汽车完全靠自己探索,确实不那么容易。通过并购沃尔沃汽车,可以对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整合及学习。所以整体上看,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往上走,和世界先进汽车工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合作的一次尝试。

  《瞭望》:这场并购给双方带来了哪些收益?

  李书福:通过并购,沃尔沃汽车经历了快速发展。从并购之初的一家以瑞典为核心的品牌,到今天成长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十年来,沃尔沃的全球销量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中国销量是原来的5倍,可以说实现了很好的成长。

  对吉利而言,则实现了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双方合作成立了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耗时近4年成功开发了CMA基础模块架构,可以说这将吉利整体研发实力推向了世界级水平。此外,吉利并购沃尔沃过程中表现出的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对所做承诺的坚守,也为吉利后续海外投资与并购提供了信用和实力的背书。

  《瞭望》:吉利和沃尔沃是如何克服跨国并购的文化融合难题的?

  李书福:直到今天,也不敢说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就完全融合成功了,但我们建立起一种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大家为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商业利益可以形成一个团队,平等协商,寻找合作方案,实现共同发展。既要保护沃尔沃汽车的利益,又要保护吉利的利益。

  对于这种做法,沃尔沃汽车非常欢迎。因为过去在福特,它只被作为一个下属部门来对待。沃尔沃在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并且受人尊敬的品牌,它本身就是一只猛虎,我们要“放虎归山”,让它找回自我,重新塑造品牌价值,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现在看来,这个战略是正确的,并且得到包括瑞典政府,沃尔沃汽车内部员工、工会、管理层的认可。

  《瞭望》:既然如此,为何又要考虑将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进行合并重组呢?

  李书福:“放虎归山”和现在进行重组整合是不矛盾的。因为整合以后沃尔沃还是沃尔沃,还是继续保持现有的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治理结构,同时“放虎归山”的战略也是不变的。

  重组只是在股权层面加以整合。现在沃尔沃汽车的股东是吉利控股集团,整合成功后股东就变成了香港上市的HK.0175(新公司将会更名),其他没有改变。

  《瞭望》:那这种整合的意义何在?

  李书福: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重组整合将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国际化集团,强化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同时通过香港和斯德哥尔摩对接国际资本市场,使得双方能够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可以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这次考虑重组整合,既是顺双方多年密切合作之“小势”而为,更是应汽车行业整体变革突破之“大势”而为。相对目前独立的两个公司,整合后的新业务集团将可以更顺畅地与母公司共享相关解决方案与技术成果,最大程度降低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风险,充分发挥吉利控股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投入的最大效用,心无旁骛地快速推进产业生态链建设。

  具体来说:第一,有利于提高彼此间的协同效率;第二,有利于吉利汽车走向全球化;第三,有利于沃尔沃汽车的未来发展。

  点评:把吉利和沃尔沃的发展放到整个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大框架下来看,这个十年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中国汽车行业加速成长。李书福对于吉利和沃尔沃合并的期待恐怕也并非仅限于一个国际化的汽车集团那么简单,而是某个影响现有汽车格局的力量。

  2、

  “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话语权”

  《瞭望》: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角度看,十年前的这场并购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

  李书福:最深远的影响是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一个汽车企业要想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工程能力、设计能力,这就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并购沃尔沃后带给吉利的核心启示。过去好多中国车企都是简单地学习,没有真正的创新。这场并购带给大家很多启发,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车企都在加大研发力度。

  《瞭望》: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走“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径,这条路得失在哪里?

  李书福:从大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理解,市场换技术是有道理的。因为就汽车制造技术而言,确实通过市场换来了。汽车四大工艺装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这几十年在中国真的发展起来了。但好多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没有掌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和对合资的依赖有关。如果不合资,中国汽车工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可能比现在要早一些。现在汽车合资的股比放开了,就会形成真正的竞争;形成真正的竞争,中国车企才会明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

  《瞭望》:近两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连续负增长,而且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有所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李书福:这两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主要是因为以前汽车基本供不应求,自主品牌只要能把车造出来就有市场。现在市场负增长,合资企业或者说外资企业开始通过调整价格等方式和自主品牌抢客户、抢市场。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更青睐品牌影响力更好的合资品牌汽车。

  这并不代表自主品牌质量差了,自主品牌的质量其实一年比一年好,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我相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一定会上升的。因为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只是调整的步伐比外国和合资品牌慢了一些,双方的竞争还处在一个胶着过程。

专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并购十年,顺大势谋双赢

图为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右)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点评:汽车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后来者想加速追赶,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如今中国本土车企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到了啃硬骨头、解决真问题、增强内功的时候。更进一步地说,中国汽车企业、行业,乃至各个行业由大变强,都要打赢一场掌握与突破核心技术的硬仗。这其实也是沃尔沃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很大程度上也造就了之后吉利的高速发展。

  3、

  “新四化是全局的事情,

  要埋头苦干”

  《瞭望》:汽车新四化的大趋势将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李书福: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未来的汽车概念跟传统的汽车概念完全不同,不再只是简单的运输工具,它将成为计算中心、存储中心,成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化移动终端。甚至今后汽车和整个空中飞行交通可以无缝地连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带来更多惊喜。

  正因为今后的汽车是完全不同的形态,就需要海量的研发投入。所以我很早就预计,今后全世界可能也就两三家独立的汽车企业,这两三家汽车企业具有强大的网络即线上线下能力,有强大的后台支撑。而比较小的汽车企业,可能会成为大企业的一个小车间,或者像一个小电商一样参与到整个大网络中去。

  《瞭望》:中国汽车产业能不能在新四化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

  李书福:大家都想用聪明的方法改变,但是有一些难度。因为这需要做大量基础研发水平的提升。汽车工业的赶超,不是某个汽车企业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层面的事。

  凭我对全球汽车行业的了解,到今天为止,中国汽车工业好像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大变革当中去。在新四化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可能有些难度,看看未来能不能产生奇迹。

  《瞭望》: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国内外企业在全球拓展中遇到了不少新课题,如何看待企业全球化发展?

  李书福:汽车这个行业一定要全球化。现在全球化碰到了困难,接下去要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化”“逆全球化”这样两种不同理念的对冲过程中,找到发展空间。这不仅是吉利与沃尔沃的课题,而且是每一个致力于实现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的课题。

  吉利和沃尔沃汽车经过这十年的市场合作,不论是采购、研发,还是销售,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说是吉利在全球化发展呈现新形势下的一次重要实践。如何既符合各个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符合不同国家的战略,同时又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取得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一步一步调整。我们也要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

  点评:新四化寄托了中国汽车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但是光有期待显然不够,埋头苦干、全局发展必不可少。往小了说,这是吉利和沃尔沃合并的破题之处,往大了说是在全球汽车行业大变局下“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这个梦想实现的路径。中国汽车企业需要雄心,需要扛起做强产业的责任感、使命感,需要脚踏实地补发展短板,尽力创造新奇迹。

[ 责任编辑:徐鹏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