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0-05 08:13:35
听新闻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8月31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担纲策展人的展览“游心——陈辉作品展”于壹美美术馆二楼正式开展,集中呈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教授的作品,包括其以纸浆为材料的新近大型雕塑创作,及代表性雕塑作品共计近30件。

陈辉的雕塑作品注重形式的力量与内涵,善于在简约的雕塑语言中抒发诗性的感悟。他通过调动雕塑的形式语言,在作品的整体与局部、外形与结构、质地与表现手法的冲突中达到平衡与完满,形成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形态,并在创作中广泛运用各种材料,包括石材、金属等。本次展览中,陈辉近期创作的以纸浆为材料的大型雕塑作品,充分发挥了纸浆材料轻便与似泥的特性,表达出了轻、透、空、混沌之效果,使得大尺幅的塑形表达更加轻松自由创造出兼具恢宏与玄灵的空间造型,呈现出东方式的闲隐气质。

壹美美术馆对话陈辉

采访者:壹美美术馆(以下简称“壹”)

受访者:陈辉(以下简称“陈”)

陈辉: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壹:您之前很多用的是石材或者是铁等金属材料,而这次展出的作品采取了泡沫、纸浆,新材料给您的这批创作带来了什么不同?

陈:我原来做的金属材料,还有一些铸铜材料,更多的强调雕塑的重量感、体积感,但现在我觉得可以通过一种相对来说更轻盈的材料来做雕塑。纸浆这种材料极为轻盈,且可塑性极强。以其塑造出的形体,表面粗糙,形体模糊,恰恰契合了我期望表达的轻、透、空、混沌之效果。借助纸浆的材料特性,相对容易营造出这种飘飘浮浮、恍兮惚兮般的混沌之感。这个世界很复杂,不是很清晰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其实是很多内容的,纸浆挺符合我想表达的意思。

另外一方面,纸浆材料比较便宜,适合做一些比较大的雕塑。我对空间特别感兴趣,以前做雕塑也是很强调空间,但是因为材料的限制,不可能做得很大。但纸浆带来了我的一种自由,让我可以达到一定的空间和体量,能产生那种震撼的感觉。

所以纸浆是我目前挺满意的一个选择,以后我也许会换一种材料,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还没把这个材料给用尽,还得再做一批,更能够体现我的一些想法。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壹:在创作过程上,采用纸浆与采用金属材料有何不同?

陈:纸浆这种材料我觉得特别好,你的整个参与过程它都能实时地记录下来。像金属加工,设计完以后,做个小泥稿,送到加工厂去加工,这中间环节就无法参与了。而纸浆,所有过程我都是有意识地参与的,用我的手去给它拍上去。这里头有我的温度,有我的印记,传递了一种触摸感;观众用眼睛去触摸你的雕塑的时候,眼与手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我的触摸跟观众的触摸就连接在一起了。所以这种直接的塑造的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它传递了一种温度。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壹:您的作品中有博山炉、佛像背光等造型元素,可以谈谈传统造像对您创作的影响吗?

陈:这批作品中体现了很多我从传统中学到的东西。我博士期间有一篇论文就叫《中国传统雕塑的现代转换》,传统中包含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有了这种对宇宙的看法,才有了一种视觉观察的方式;有了视觉观察的方式,就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些传统都影响了我的创作。包括佛教中的一些形象、克孜尔壁画,汉代的博山炉,其实都影响了我很多。博山炉造型很有意思,它是为了求仙用的香炉,山体里头有好多动物,在其中熏香,就像山中冒着仙气,很飘逸、很逍遥。在当代社会,人们都很紧张、很内卷,需要一种心灵的超脱现实的方式,需要一种超脱、宁静的情境。我想通过这样一种造型、材料,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让大家产生一种非现实的虚幻的感觉。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壹:这种精神气质似乎与“游心”的含义相通。您如何理解此次展览的题目“游心”?

陈:小小的一件作品,包含了你跟这个世界的一种交集。一座山,一棵树,一块石头,都和你的内心有一种关联。山水就是你的心,宇宙就在你的心中。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壹:您如何理解雕塑?

陈:雕塑是三维的实体在空间中的一种表达。原来的雕塑可能会放在一个台座上,这是传统的要素;现在的雕塑概念更宽泛,它可能是在空间中弥漫的结构,也可能跟科技做结合,使用投影、光线等等。

在我的作品里头,我对传统的雕塑的样式做了再进一步的空间拓展。我的作品采用反射的方式,将空间予以延伸;运用切割的手段,把原本无法进入的空间打开,犹如绘画中的留白一般,给予人想象的空间;通过具有剧场性的空间呈现形式,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

但另外一方面,作为雕塑系的老师,我还坚守雕塑的本体的语言。所谓本体语言是什么?是它在空间中呈现的一种形体的样式。它不是简单的观念东西,它还是视觉的,视觉艺术最重要的就在于用视觉来打动人。我坚持以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作为我雕塑的本体语言。不是完全脱离的象,而是把自然物通过我的方式来加以整理,呈现在空间中,在一个场域中,在一个剧场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来打动人,然后让观者去产生一种观念上的联想;在造型上让它模糊化,给观者更多的想象,而不是清晰地呈现。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壹:您的作品展“游心”与原博老师的作品展“乘物”同期举办,作为艺术家伉俪,你们在学术理念和艺术创作上有哪些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故事?

陈:我跟原老师是大学同学,结婚也30多年了,其实磕磕碰碰的也很多,在艺术上我们的观点截然不同。她是搞设计的,我是搞雕塑的,她认为设计一定要为人服务,做出来一定要能用;我认为不一定要做有用的,你能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那就行。她的东西很清晰,她的作品边界也很清晰,我的东西全是模糊的,她老说我是混沌组织派过来的人。

但是思想观念和艺术的观点的不同,不妨碍我们互相交流。她一直坚持对纸张材料的研究、纸的纤维的研究、纸如何介入设计的研究,做得很深。我每天都看她做这个研究,我也产生了兴趣。正因为她用纸浆的创作方式,让我认识到纸的特殊性,纸的材料的魅力,所以我近期的纸浆作品是受原老师的影响。

在我用纸浆创作的过程中,她也跟我提出了好多意见,虽然当面的时候我不太认同她的意见,但是在后来的创作中,我还是偷偷地把她的意见给保留下来了。她对材料应用得比较熟悉,有些配比、采用哪种技法等等,我也是从她那里学了很多,所以我也很感谢原老师。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壹:您这次在壹美美术馆的展览有何特别之处?

陈:以前做过几个展览,包括在俄罗斯做的,都是小型展览。这次在壹美美术馆做展览其实还是很有压力的,因为这个展厅确实很大。前几年间,我一直在做纸的雕塑作品,也是涉及到做一些大型的作品,但是自从确定要到壹美美术馆办展,我又对壹美美术馆的空间特点以及空间特性做了一些研究,包括这次8米多高的《观石》,就是针对壹美美术的环境来创造的。这次展览的作品,不管是尺寸、大小、还是颜色,跟美术馆的环境都是紧密结合的。我通过艺术想象与创造,把这种美术馆这个场所的限定变成对空间的一种利用,我也希望大家从作品中看出空间跟作品之间的紧密联系。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来源:北京壹美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对话陈辉 | 宇宙之大,你无处不在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雕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与公共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首都公共艺术专家库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传统美术分委员会委员。担任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国家奖“山花奖”评委。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中国姿态——共融共创”第三届温州雕塑展金奖、第三届刘开渠杯国际雕塑大展作品铜奖、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等。

[ 责任编辑:董硕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