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9-01 13:16:05
听新闻

新绎美术馆坐落于京津冀区域中心地带的廊坊市,位于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西侧,是一座拥有超过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非营利性文化艺术机构。张子康先生作为新绎美术馆的馆长,策划了三大开馆展“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与转变”,以及“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接下来,又将迎来南条史生策划的新绎国际双年展、安尼施·卡普尔、博伊斯和杨福东的大型个展。

作为策展人,张子康先生是出于什么角度的思考来选择开馆展的展览内容?作为美术馆馆长,他又是怎么思考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机制和学术定位的?日前,《艺术所登》杂志执行主编邱敏与艺术家张子康展开了一场对话。

——编者按

采访者:邱敏

艺术家:张子康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新绎美术馆,建筑外观,2024。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作品必须跟空间产生紧密的关联度

采访者:宋冬和尹秀珍的双个展占据了新绎美术馆中轴线的一大片空间,整个展线形成一个对称的环臂,看得出,这么巨大的体量的作品前前后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您作为策展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选择这两位艺术家的双个展作为开馆展之一?

张子康:一个是考虑到美术馆的一个现状,这个美术馆的空间特别大,我想找到一个能够把这个空间撑起来的艺术家,并且他的作品可以将美术馆的空间优势发挥出来,艺术家的作品必须跟空间产生紧密的关联度。在此之前,宋冬和尹秀珍也没有搞过这么大型的展览,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宋冬、尹秀珍双个展“一刻·出入”,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另外新绎美术馆的定位是建构一个国际化美术馆,所以我想找跟国际联系比较多的艺术家,尹秀珍参与过威尼斯双年展,宋冬也在MOMA做过个展,这两个艺术家在创作上特别的活跃,创作的作品力量越来越强,他们很多作品我看过后非常感动。其实在我给新绎美术馆做开馆展的时候,宋冬老师就已经做出了《一刻》的方案,这个方案要占的面积空间特别大,我当时看方案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找到合适的场地一定要帮助宋冬将它实现出来。后来我到了新绎美术馆做馆长,发现这个空间足够大,宋冬这件作品能够放下,而在北京的其他空间,我找不到能放下这个作品的地方。所以,在新绎美术馆开展之前,我就一直在酝酿宋冬这个个展,并不是我到新绎美术馆才策划的。新绎美术馆在疫情前做过一个夏加尔的大展,当时是以中央美院分馆的名义做的,但这个合作一直签不了合约,有很多东西限制着,所以我退休之后,我一直构思着这个展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做这么大的作品,如果能够实现的话,是一个挑战。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宋冬、尹秀珍双个展“一刻·出入”,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我和宋冬、尹秀珍交流比较多,对我来说,要做一个展览,需要和艺术家保持比较长时间的沟通和联系,才能对整个过程比较有把握。我提出“寄生”的概念是因为他们俩经常一起做作品,而“寄生”这个词往往是生物学或者社会学的概念,比如动物里面都有微寄生的现象,有一种等级结构关系,包括社会学里也有大量寄生的概念,就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受。但我们可能往往把寄生视为一种负面的,比如一方依托于另一方生存,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物质交换的关系,甚至有时会转化成一种互相损害的关联。但我觉得正是因为这种关系,转喻到宋冬和尹秀珍身上,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他们之前合作过“筷道”,我和他们讨论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想在新绎美术馆做一个不一样的双个展,有寄生关系,也有相互独立的思考,这也是美术馆的一种新尝试吧。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宋冬+尹秀珍,门,参与性装置:镜面空间、旧门、门帘、日常用品、地毯、灯具,尺寸可变,2023-2024。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采访者:这个展览从开始搭建到最后布展完成,前后有多长时间?

张子康:这个展览前前后后大概三个多月的周期。其实在开展,宋冬《一刻》那件作品已经实现了,在做这个展览之前,我们交流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讨论过好几轮,我本来想另外邀请策展人,因为我觉得自己是美术馆馆长,尽量少参与策展,但由于时间上来不及,而且对我来说,宋冬和尹秀珍的双个展之前我已经考虑得非常成熟了,他们的作品也能体现美术馆的优势,尤其是他们的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性很强,我想看看在廊坊这个地方,观众的反应,做美术馆需要考虑观众的反应。开馆展除了“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还有你看的“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以及刚撤展不久的“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我来到新绎美术馆一个月,就把全年的美术馆展览项目规划出来了。后面紧接着是南条史生策展的新绎国际双年展、卡普尔、博伊斯和杨福东的个展,形成了今年一年整体展览的规划。所以我在策划开馆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它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实施,给公众一种代入感。作为美术馆的执行者,我首先考虑的是它的战略因素。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宋冬+尹秀珍,每个人都是太阳,参与性装置:钢铁、旧家具、不同人穿过的衣服、影像、不同家庭使用过的窗户,交互式的公众参与,2022-2024。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采访者:宋冬、尹秀珍双个展的展线特别有意思,有两人合作的作品,也有各自独立的作品,互相穿插,又互相独立,与您提出的“寄生”这个概念呼应,这个展览空间的分布,是你们讨论的结果吗?

张子康:关于空间和展线的布置我和艺术家讨论得比较多,中间公共空间那部分放他们两人合作的作品是最好的,这样可以通过空间的关联产生作品意义上的某种连接。因为他们的作品都有对生命或人生的探讨,如果能够在空间上找到一种关联是最好的,而且展线形成了一个环臂,所以就把他们合作的其中一件作品放在入口处,二层和四层中间又有两件独立的大型作品。宋冬《一刻》那件作品非常大,只有中间那间展厅能够放下,别的展厅放不下。所以最后形成了中心两件作品,二层和四层两件大的作品,而在臂环的中心由两人合作的作品串联起来,这就非常有意思。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宋冬,一刻,参与性装置:钢铁、镜子、收集来的不同家庭的日常物件和家具、灯具、小板凳、地毯,2021-2024。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在讨论中,有些作品也是给他们命题的。比如有一个空间很矮,他们俩也想了很长时间,直到展览要开展前一个多月才把方案完善,然后很快就实施。而“筷道”是一个星期的时间给他们,正好两边栏杆不好看,如果挂什么东西吧,也不恰当,所以我就给他们出了一个命题,让他们在栏杆上做一个作品,这样往上走时,作品与作品之间,作品与空间之间就有一个关联度。并且他们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对方要做什么,但最后放在一起特别有意思。

采访者:虽然说艺术家的创作构思方案和您的策展方案已经比较充分了,但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将这么大体量的作品群落实现出来,您是怎么做到的?搭建作品是宋冬老师自己的团队,还是您这边美术馆的团队呢?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宋冬,放手,装置:钢、玻璃、琉璃、冰、水、冷冻柜,2023。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张子康:我们找的天地众行公司来搭建的,因为当时时间太紧了,又要兼顾质量,还要符合财务的规定,所以就找了一家比较信任的公司。之前央美美术馆卡普尔的展览就是他们去布展的,这个团队从速度到质量都是非常理想的,因此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型的展览。这个美术馆是新馆,建筑本身问题很多,比如墙上的大裂痕,包括地面也有很多问题,并且我们团队的专业程度还没有那么完善,我刚接手这个新馆,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亲自盯着,一开始的时候,我自己会做得多一些。天地众行公司在搭建技术方面在国内是最好之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它做得相对来说比较完整,是非常不容易的。

美术馆开馆我们分两步完成,在美术馆的商业规划上,比如标识系统、服务体系、环境,基本在2023年10月就全部完成。开馆之前,还有一些东西并没有彻底完善起来,这是我不太满意的地方。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做成这样,我们的的确确是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有三天晚上我都是到了半夜四点钟才回去。这个没办法,如果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完美,那就要尽可能做得差不多,让别人觉得还不错。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宋冬,舍利海,琉璃佛碎片、影像、灯光,尺寸可变,2022-2024。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采访者:宋冬和尹秀珍的双个展结束了会全部撤离吗?

张子康:目前来说,宋冬的《一刻》这件作品因为是搭建在一个公共空间里,那个会留下来一段时间,但具体多长时间,现在也没确定。如果把它永久性地放在那里,现在也是有这样的想法。其他作品可能都得撤,因为在10月下旬,新绎双年展要开展,一楼的空间都要换作品,都有新的规划。如果他们的作品要陈列,也是换一个地方陈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接下来的双年展有艺术家在大厅里创作一个巨大的作品,包括宋冬作品的另一个房间里,另外一个大师会去做作品,它们都会成为展览的亮点。

美术馆必须用学术来推动价值体系的潜力

采访者:您是怎么做到这么强的执行力?一年内马不停蹄地就能落地这么几场又大型又有品质的展览,基本上,前几个展览刚结束,紧跟着就是另外几组展览,不仅很多作品体量巨大,而且艺术家也是来自世界各地,您的能量从什么地方来?作为一个策展人,做一个国际化的综合性展览时,您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方式去拿到这些作品的?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张子康:这跟我多年对艺术的了解有关,我在这个行业里做了这么多年,跟艺术家也比较熟悉。首先是对艺术家的创作有充分的了解,对他的创作观念要很清楚,这样在规划展览空间的时候,才会清晰地知道这个空间跟艺术家之间能发生哪些潜在关联,因此,与艺术家的深入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你看到的藏家的那个展览,得益于我跟藏家的关系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快速调动他们手上的作品,来策划这场展览。展览时间的紧迫性是一大挑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的展览,你自己得有大量的信息,以确保展览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这个收藏展我其实想做得更好,但遗憾的是部分藏家手上好的作品在国外,不能及时运过来。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此外,这几年国内很多艺术家被画廊签约了,所以也通过画廊来了解这些作品的去向。但我不是做商业,我不太关注这些画廊,有时候可能导致在某些展览中缺乏某些作品。因此,了解画廊、艺术家的活动范围、作品流向及其与艺术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够更主动、更有把握地把这些作品拿过来,确保作品的全面性,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采访者:您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美术馆都担任过馆长,您觉得做一个美术馆最重要的理念是什么?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张子康:我觉得做一个美术馆最重要的,首先你得知道美术馆的性质和功能,就是搞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平台。对我来说,美术馆是一个学术平台,必须建立它的学术高度,用学术来推动价值体系的潜力,如果你不先搞清楚这一点,接下来进行后面的一系列美术馆事务就会有问题。很多人在思考一个美术馆的收支平衡的时候,他们的思考路径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做商业就是商业,做学术就是学术,如果你把这两者彻底分开的话,我觉得做美术馆就没有必要做商业,你只需要把做商业的钱拿去补贴美术馆就行了。但是你要让美术馆自身形成一个收支平衡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一部分来源你所放大的社会价值。我理解的商业方式,一定是用你的学术定位和展览品质去和美术馆在整体上形成一个文化品牌,然后才能够带动收支上的平衡,做美术馆必须有一个整体性的战略规划。目前很多做美术馆的思路都是点状的、碎片化的,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短浅,因为他们追求速度,没有一个长远整体规划。我说的整体规划还不是1年的规划,至少得有3到5年的规划,或者是有一个更长远的愿景规划,这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特别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愿景,没有一个长期的整体规划,没有一个3年的长远计划,没有一个运营的整体效应,它很难形成品牌。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我们做一个美术馆在一两年的短期愿景上或许都是共同的。然而,在制定3年的战略时,必须与前任馆长的工作成果相衔接,进一步放大其影响,形成未来3年的整体战略规划。否则,这家美术馆难以长久发展,因为维持美术馆生态的收支平衡,关键在于长远规划所能带来的价值增值。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很多美术馆的运营者采用地产思维,只关注于今年我盈利多少,明年我盈利多少,这种短视的做法既无法树立文化品牌,也不符合美术馆的长远发展。你看现在很多人就是运用点状或碎片化的思维方式来经营美术馆,这正是导致当前美术馆运营面临诸多困惑的主要原因。

因此,无论我在新绎美术馆馆长的职位上任职多久,我都会先为美术馆的品牌建设规划及未来愿景构思一个整体框架。这样,在美术馆后续的实施过程中,才能逐步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在此规划下构建的商业生态也将独具特色。与房地产项目不同,房地产项目在完成时便能明确我能赚多少钱,而美术馆的整体规划无法直接量化短期收益。只有当品牌达到一定的认知度,形成了你自身的品牌价值后,才能进行社会效益的转化。进而,这种品牌价值将带动商业活动,在社会中产生联动效应,最终获得价值回报。我认为,这一点对于做一个美术馆是至关重要的。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还有一点,美术馆的盈利方式一定要依托社会资源,而不是完全依赖个人资源,因为仅凭个人资源难以支撑起一个社会化的美术馆。首先个人出资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借助社会的力量与支持,利用社会化资源来推动艺术价值的构建。一旦艺术价值得以确立,并广泛传播于社会之中,其影响力与效应才会显现,才会连接商业生态。只有找到这种超越其他商业模式的方式,美术馆才能在财务上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吸引更多资金注入,促进美术馆的持续发展。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美术馆不像博物馆那样拿到一笔固定的资金就可以做好做长,民营美术馆不是说资金够花不够花的问题,而是你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你才会做得更好。许多大型的展览、研究项目及研究性的展览,本身就花费很大,而且投资回报比较慢。因此,如果你能在美术馆上建立有深度的学术研究,并且当它的时间线拉长了还能支撑下去的话,它在未来的放大效应就会越大。就像出版一本书一样,即便初期销量不佳,但它内容好,就能借助内在价值在长远中持续吸引读者,形成持续放大的效应。但如果这本书内容一般,哪怕你开始操作得很火,但过几天关注度就下去了。做美术馆跟做文化产品有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太一样,这也是美术馆跟其他机构的不同。做一个美术馆,如果若缺乏深厚的学术认知作为支撑,就很难做好一个美术馆。

采访者:民营美术馆和体制内的美术馆在整体规划的战略定位上有什么不同?

张子康:我曾在今日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央美美术馆都任职过,如今又到了新绎美术馆。从国家美术馆到学院美术馆,再到民营美术馆,虽然这些美术馆都不是一种固定模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致力于追求学术高度,一定有未来愿景,并对美术馆的发展有整体性的思考,进而制定出各自的战略规划,但在具体实施和战术上则各不相同。不论是民营美术馆还是体制内的美术馆,其战略定位都不一样,这个定位关乎你的学术研究重点与方向。因为研究方向和侧重点不同,你的资源分配与力量整合都不一样。不同的研究方向,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方式和工作重点的差异。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展览现场。图片由新绎美术馆提供,©新绎美术馆

比如在学院里的美术馆,鉴于有这么多的教授和学生,本身的学术资源非常丰厚,在这样的背景下做美术馆,可能先要知道自身的优势所在。然后,需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术资源去整合美术馆的运营。需要清楚哪些学术是能直接推动美术馆发展,哪些学术能强化美术馆社会影响力,哪些能与美术馆形成平衡效应,每个思考维度都至关重要,且都不一样。接手不同性质的美术馆,上述提到的各个方面都需提前深入探究。你到了一个新的美术馆,其资源基础和依托往往千差万别。因此,你先看看自身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你在这个区域里能够生长什么东西?然后通过分析和判断,才能够规划出你的整体战略规划,找准美术馆的定位。

文/邱敏,来源:艺术所登 ART SUODENG

艺术家简介

对话张子康丨用地产思维运营美术馆不可取

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馆》杂志主编。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绎美术馆馆长。主持策划、编辑出版各类文学、艺术图书千余册,多次荣获国家级图书奖项;策划众多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艺术展览,如“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安尼施·卡普尔”、“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超越”西海美术馆开馆大展等。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