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卢禹舜: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7-18 08:24:47
听新闻


作为一位“笔墨当随时代”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卢禹舜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新时代以来,卢禹舜将创作重心转向主题性创作,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喜迎党的二十大、长江、黄河等国家重大的决策部署、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展开,创作了“一带一路·人类文明”“逍遥游”“山海经”“永远的敦煌”以及《黄河安澜 天下大穰》等一系列作品。除了艺术创作,卢禹舜还致力于美术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他曾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大力推动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本期“对话”专栏,邀请卢禹舜分享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编者按

记者:请您谈谈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呈现了怎样的面貌?

卢禹舜:新时代中国画发展呈现了多元面貌:一是创新与传承并重。传统笔墨精神焕发新形态,中国画的意象造型、笔墨结构、写意精神在新时代获得再生长,中和、充实、高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得到发扬光大。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使传统笔墨精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二是题材表现空间得以扩展。新时代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成为画家创作的不竭源泉。生产建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等题材都被纳入中国画的创作范围,丰富了中国画的意象表达。三是创作活力增强。新时代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画创作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四是学术研究与创作相互促进。另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艺术家也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艺术资源与创作理念,为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记者:您怎么处理个人创作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卢禹舜:从我个人几十年的创作经历看,文艺创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是天然相连的。结合我不同阶段的创作,虽然题材和风格有一些变化,但我创作的底色始终都是人民和人民的生活。我的家乡东北的黝黑沃土、原始森林、父老乡亲,白菜、土豆、高粱米饭、酸菜饺子……这些是我一生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为我提供了最原始、最生动和最丰富的创作灵感与源源不竭的创作动力。从我早期作品“八荒通神”系列,到“唐人诗意”或“精神家园”等系列作品的创作,虽然营造的是带有浪漫气息的令现代人神往的精神理想的栖息地,但题材选择和创作灵感却是来源于活生生的自然和现实生活。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我把生活场景中的美酒佳肴、花鸟虫鱼等大家熟悉的物象与诗意的自然山水、想象虚构的意象或空间并置融合在一起,让大家不仅可亲可感,更有可居可游之意。

艺术生产的不仅是文艺作品,更是精神财富。因此我们今天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理解并践行人民文艺观,意义尤为重大。

卢禹舜: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卢禹舜 覆天载地 惟象无形 四方八极 六合九州 天地大同 中国画 450cm×190cm

记者:十年来,您是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日常创作工作中的?

卢禹舜:十年来,我创作的重心越来越倾向于主题性创作,围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喜迎党的二十大、长江、黄河等国家重大的决策部署、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展开创作。随着对主题性创作的逐步深入,除了在艺术本体上的思考更加开阔和深化之外,我对画家尤其是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的使命责任的认识也愈发坚定。如果说,我早期的创作更关注于宏观宇宙天地精神的神秘哲思或诗意人生理想栖居的微观表达,更多在艺术本体层面的探索和“小我”层面的抒发的话;那么,近十年,我的创作则更侧重于将个体哲思与诗意追求同时代生活、社会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相结合,以“大我”观照世界,更加有意识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做深落实,更加主动地回应时代和国家对中国画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

卢禹舜: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天地大美不言 大美为真 心驰神往 笔随墨顺系列之四》 180x65cm 2019年

记者:近年来,全国画家会有很多大型主题性创作任务,面对这样的课题,您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要我画”和“我要画”的关系?

卢禹舜:确实,当下众多艺术家肩负着多重主题性创作任务,这些任务或许源自外界需求,抑或源自内心驱动。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我们更应该以此为责,每一笔一画都应是坚持艺术理想的个人实践的体现,都应与时代脉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面对创作,我们应明确:无论是“要我画”还是“我要画”,其核心在于个人艺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我们追求的艺术,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的服务、对人民的奉献。同时,我们需铭记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将这份恩情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保持艺术实践的主动自觉性。

同时,艺术家的身份,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有创作的欲望,更需具备相应的能力。在主题性创作的深化过程中,我们应致力于提升作品的文化精神境界、时代气息以及创新元素,力求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追求中,讴歌时代、反映现实、传递正能量。

以2023年启动的、由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参与的“中国画·画文物”主题性创作为例,一年来,在对北京中轴线文化的持续深挖下,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画”的责任感。这一项目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支持。通过艺术创作,我们再次审视并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具体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民族特色与历史底蕴。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实践,也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总之,主题性创作是我们作为艺术家应尽的责任与使命。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挖掘个人潜能,提升艺术素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精湛的技艺,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民族文化特色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作品,为社会、为人民贡献我们的力量。

卢禹舜: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天地大美不言 大美为真 心驰神往 笔随墨顺系列之三》 178x65cm 2019年

记者:在您看来,今日中国美术“高峰”的标准是什么?

卢禹舜:对当代艺术家来说,创作是中心工作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的目标,是攀登艺术高峰,创作出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的杰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艺术的高峰亦应如此,它不仅是技艺的巅峰,更是精神与思想的升华。我们追求的艺术高峰,应是能够反映时代宏伟画卷、人民史诗的杰作,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应秉持创新精神,精心制作,力求将每一幅作品都打造成为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为艺术家,我们需秉持画品、艺品、人品相统一的追求,践行德艺双馨,弘扬正道。

记者:在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元文化交流中,您如何看待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进行艺术创新的问题?

卢禹舜: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始终是中国画艺术探索的深刻议题。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其不断创新与创造的艺术语言与形式。在中国画中,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审美对象,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精神氛围,以其内在的思想深度和创新性感染观者。

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中,中国画的发展并非简单的形式语言复制,而是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创作的全面继承与革新。它纵向跨越漫长的文明史,横向融合古今中外的艺术精髓,展现出博大包容的胸怀。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吸收,而是要有选择地将人类社会的优秀精神成果融入艺术实践之中,赋予作品以创新和创造的精神内涵。这一过程,既是对传统的深入挖掘,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把握。

我个人主要以“天地人和”为基本创作理念,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致力于“识造化、识我心、识古人”的艺术体验,努力将时代精神与个体情感相融合。

卢禹舜: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春泛若耶溪诗意图》 69x137cm 2014年

记者:您接下来有哪些新的创作和展览计划?

卢禹舜:近期,中国国家画院正在组织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主题创作活动。我的创作任务是“海晏河清 朗朗乾坤”主题,对此我又进一步进行了延伸,计划以“海晏河清 朗朗乾坤 天地无尘 江山大象”为题。这一主题不仅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清正廉洁,更寄托了我对艺术创作美好愿景的期许。今后,我还将进一步地对此主题进行丰富和深化。正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时代生活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描写、去表达,这也是我今后艺术创作的基本方向。

除了创作“中国画·画文物”“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主题作品外,我的个展、参加的联展项目也将继续巡展。下一步,我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希望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的艺术作品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中国美术报 刘晶


艺术家简介

卢禹舜: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