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处花瓣颜色很均匀,处理得很好,但这一块相对差一点。宋代刘道醇在绘画六要中,第四点提出‘彩绘有泽’,什么叫彩绘有泽呢,简单理解就是色彩要润泽。工笔重彩渲染时容易板滞和僵化,我们在绘制过程中,要通过色彩表现出对象的气韵和生命力,色彩要用的通透润泽。”近日,在江西师范大学一处教室内,尚莹辉正在认真指导学生的绘画作品。她说,一幅重彩工笔画需要反复上色,才能表现出颜色的层次,空间的前后,看起来才会有厚重感,整个作品创作过程往往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尚莹辉指导学生作业(央广网发 赖灵欣 摄)
教室内,大大小小的画框交错林立,桌上还摆着尚未完成的画作,画笔、颜料散落在边边角角。学生们神情专注,时而蹙着眉头,时而豁然开朗,坐在画桌前,描线稿、上颜料。而尚莹辉则在一旁,耐心观摩、悉心指导。
尚莹辉,国内首位重彩花鸟画方向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从事美术教育、中国画创作和中国画理论研究工作。
尚莹辉早期曾画过人物,博士时主攻花鸟,工作之后由于教学需要什么都画。在孩子大一些之后,她开始把主要精力从家庭中解脱出来,开始走向大自然多画写生,由此开始转向山水风景。年轻的时候尚莹辉的作品以雅致的灰色调为主,近十年其重彩作品色彩对比较强烈,饱和度较高;其水墨黑白对比强烈,注重画面的视觉张力。
尚莹辉个人展(央广网发 赖灵欣 摄)
谈及风格转变如此剧烈的原因,尚莹辉回答道:“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雅致的灰调,博士的时候大量阅读,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艺术中做自己,如何拉开和别人的差距。一个人最终艺术面貌的形成,实际上是知识结构、个人性格气质、生活阅历和对生命的认知等综合因素合力的结果。古人云,四十不惑,在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和变故之后,我想在作品中表现最直接、最单纯的自己,表现力量,说自己想说的话。我目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道法自然,从写生中提炼概括而来,我试图在作品中表现热烈中的安静、朴素中的平凡。”
尚莹辉想做最真实的自己,想表现有力量的作品,发自己的声音,而力量感则来自画面的视觉设计,来自空间布局安排和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表现。尚莹辉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色彩成为她重彩作品中最夺目的元素,也是她重彩绘画的灵魂所在。她的重彩作品艳而不俗,纯粹又自然,这也是她对人生和生命的认知。
对生命和生活的表达是每个艺术家都要面临的课题。作为女性艺术家的她,无疑就是一位热爱生活,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常人无法发现的美,最终以艺术的形式把这种审美感悟表现出来。
尚莹辉创作中(央广网发 赖灵欣 摄)
此外,将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尚莹辉也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模样。
“除了在上课时候给学生作示范外,每天一有空闲的时间,我便开始画画,画画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尚莹辉说。
如何找到人生中持之以恒的爱好,并且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是早开的花,有的是晚开,有的人可能要长成参天大树,成长的过程很缓慢,你迟迟不见他开花,但可能漫长的岁月之后他会长成参天大树。”尚莹辉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所以不要着急,每个人花期不同。我觉得理想的人生状态,应该是一步一步把自己天性中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东西挖掘出来,去阅读去思考,去把它发扬光大,让自己走得更远,成为更好的自己。”
尚莹辉作品欣赏
听夜·颐和园一隅 210×145cm 纸本重彩 2021年(央广网发 尚莹辉供图)
《春韵》235x160cm 2024年(央广网发 尚莹辉供图)
《留园印象》210x145cm 纸本重彩 2022年(央广网发 尚莹辉供图)
《听夜·荷塘月色》210x145cm 纸本重彩 2020年(央广网发 尚莹辉供图)
《三清山引浆畲族村之三》90×66.5cm 纸本水墨 2021-2022年(央广网发 尚莹辉供图)
《井冈下关村》中国画 178cm×97cm×3 纸本水墨 2023年(央广网发 尚莹辉供图)
(来源:央广网)
画家简介
尚莹辉,1976年11月生,国内首位重彩花鸟画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画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江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西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美协理事,江西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博士生导师、客座教授。
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家艺术基金欧洲巡展等多项国际级、国家级展览,被中国美协、北京国际双年展组委会、中央美术学院、江苏省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近二十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美术》《装饰》《天津大学学报》《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出版专著和画册多部,专著《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被中国文联出版社作为优秀书籍参加2017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现从事美术教育、中国画创作和中国画理论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