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7-07 12:33:22
听新闻

五年一届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全国美展”)是目前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

日前在广州盛大开幕的中国画展区更是其中最受关注的展区之一,也是本届国展的首展,万众瞩目。在大展落户广州举办之际,羊城晚报特别策划系列访谈及特写,探讨本次大展的文化启示。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在接受受访时表示,面对艺术与文化的时代之问,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给出了正面回答。

——编者按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

1、中国画创新表现了新时代审美变化

采访者:您曾说,特别期待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能够出现十余幅体现这个时代特征的精品佳作。如今这个期待实现了吗?

尚辉:据我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到一些省市观摩到的全国美展创作情形及中国画展的进京和获奖提名作品看,可能还要超过我的预期。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无疑是一个有立场、有态度的展览。这个立场就是国家主流艺术的立场,这个态度就是真诚描绘现实、积极讴歌人民,把“真”与“善”作为“美”的灵魂的人民的艺术的态度。

五年来,时代在巨变、国家在发展,人民生活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与此相应,艺术创作上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在中国画领域,守正创新已成为中国画当代性探索的发展观与方法论。而这些艺术之思无疑都会高度浓缩在艺术的探索之中,使全国美展真正成为新时代艺术审美的发动机、驱动器。

如何通过作品反映美术界十年来所发生的新变化,本届全国美展无疑是一次大检验。它考量了艺术家们是否能够沉下心来,潜心艺术创作,是否能够真正沉入生活、扎根人民,并通过他们的作品真实地折射时代之变。

不是说每个时代所有的画家作品都是精品佳作,而是说具有时代创造性的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每个时代的优秀艺术家可能屈指可数,但就是这几个艺术家代表了这个时代的艺术创造力和水平。所以我们看全国美展,不必从基数上去衡量其是否具有时代的经典性,那肯定是不切实际的要求。

我们只要从中看到出现20余件可能是经得起考验的时代经典,就可称之为一届成功的全国美展了。因为,它们至少代表了这个时代艺术探索的制高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还是能够满足我之前提出的期待的,这些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展览现场

采访者:有什么作品令您印象比较深刻?

尚辉:本届全国美展的特点之一,就是作品反映的生活面特别的广阔,比如以“神六”为代表的航天科技、深海载人潜水器以及智能机器人赋予的日常生活,等等。

数字科技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特别期待用中国画这么古老的绘画去表现这种传统艺术语言很难描绘的生活样态,而中国画的创新也确实表现了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审美变化。

让我特别感动的作品是《回声》,它描绘了在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青年科学家的崛起。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显然并不都是我们所想象的老科学家形象,而是代表着今天中国科学发展的青年科学家中流砥柱的形象。

但画作并不是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具有光影感的既写实也写意虚幻的形象塑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变化之中人的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迁,感受到科学技术赋予我们一代青年人的精神气质。

在山水画作品中,《天下大同 万国咸宁》用青绿山水表现世界大同。青绿山水画在20世纪的中国画变革中变化较小,人们一度认为这是个缺乏新变的画学领域,其基本艺术样式以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代表,青绿山水已经在传统中形成了独特的不变的艺术语言。《天下大同 万国咸宁》则运用了山水画早期的平面布局转换空间的处理方法,把全球五大洲四大洋都画了进去,进而表达天下大同的人文理念。这种表达就是新时代赋予传统青绿山水画的创新性发展的案例。

在花鸟画题材上,古人往往通过松竹梅兰表达文人心境,传递人格品行的象征寓意。在花鸟画《万物同天》中,作者将我们熟悉的动植物有序有机地融入同一个画面中,营造了生态和谐共处的画面关系,融合了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在色彩之中使用没骨写意,创作出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现代花鸟画。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展览现场

2、中国画的格调是中国画写意的灵魂

采访者:从本次入选作品来看,全国美展怎样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尚辉:全国美展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主流美术最重要的展示平台,它毫无疑问以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引领,提倡多样表现方法与多元艺术观念和艺术个性。

正是因为坚守、弘扬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所以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品对当代现实社会,尤其对新时代民生形象、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以及乡村振兴等全方位、全景式的描绘。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毫无疑问深度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注重对中外一起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就此而言,它鲜明地彰显了中国美术的主体意识,是中国式现代美术的鲜明特征。

今天中国画展区或者其他展区里面呈现的艺术风貌,以写实手法居多,但并不妨碍全国美展对其他表现方式的弘扬和提倡。

当然首先对中国画来说,是它的写意性尤其是大写意表现问题,也包括象征、寓意、抽象、表现等方面。也就是说今天在人类艺术上能看到的表现类型,在这个展览里都可以看到。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展览现场

采访者:对于全国美展存在的争议,您怎么看?

尚辉:今天我在现场看展,对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的最深感受,就是作品并没有之前有人所说的“工笔画抄袭照片”“画得特别僵硬死板”的问题。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作品都没有这个问题,但我们要看到能够代表这个展览的优秀作品,较好地处理了现代性视觉之变中的写意精神表现问题,以及在汲取写实造型上对照片图像化的规避。从这个角度看,本届展览的创作题材、艺术语言是丰富的,体现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多元面貌。

今天中国绘画面对的丰富多样的题材,也必然出现如何发展和探索现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笔墨语言问题,完全用不变的传统笔墨语言来衡量这种新变化,肯定不会得出客观公允的判断。

当然,本届中国画展作品也暴露了艺术家人文素养亟待提高的问题,中国画的格调才是中国画写意的灵魂!体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不止于笔墨,更难在这个地方。

今天的展览,至少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一些正面的回答。因此,我认为这个展览特别值得去观看,去进行学术探讨。

全国美展代表着五年来中国画发展的成就。这五年里,中国画有发展成就,也有负面清单,比如缺乏写意精神乃至失去这个画种的绘画特征,等等。

这些问题都值得警觉,但更要告诉大家,中国画展的优秀作品在处理中与西、古与今之间的关系上,如何能够达到一个新的结合的点。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展览现场

3、每次大论争都推动中国画发展

采访者:工笔与写意的关系,是如今备受关注的议题。

尚辉: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发生过至少三次大的论争,每一次论争涉及的都是中国画需要向前探索,向前迈进,但另外一方面这种探索和迈进一定会损耗中国画的某些内在元素和品质,比如说写意精神问题、格调问题,有关中国画不太像中国画、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衰落,或者这种笔墨已经和传统文人画差得太远,等等。

每当有这样的议论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画已处在发展和创新时期,与此相应的则是出现逆袭思潮,不断回到中国画的原文化形态、原表现性的方法乃至中国画的精神和品格等,都成为与创新发展相对立的另一种学术制动力。这便形成了中国画一种独特的发展路线,是一种轮回式的发展和探索。

有很多专家、业界人士包括普通老百姓一直诟病当代中国画发展缺少大写意的绘画作品,工笔繁盛、写意衰落。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

我想说,中国画的写意形态并不都是徐渭、八大那一种,还有沈周、文征明秀雅的一路,更有顾恺之、周昉、张萱、顾闳中等精工的半壁江山,因此,不能用大写意作为中国画写意特征的唯一风貌。

客观地说,在图像时代,机器视觉已改变了裸视经验,中国画正在经历机器视觉对裸视笔墨经验的改变,本届中国画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这种几乎是不能逆转的时代之变,如何迎接这种变革,是理论家与艺术家共同面对的时代之问。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展览现场

采访者:本届全国美展如何回应这个问题?

尚辉:我们举办全国美展以及相应的研讨活动,实际上是要回答这个时代之问。

如今我们每天看手机屏幕的时间,可能超过了读纸质书本的时间。对于公众来说,通过手机屏幕看到的世界,远比肉眼所观看的世界要多得多。手机屏幕就像是一个视窗,代表着西方传统的再现性绘画,在某种意义上已被民众所广泛接受。

画家也同样如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绘画中使用了镜头语言、图像语言。如今画家的造型能力普遍不够高,工笔画画得太细、缺乏写意,这是中国画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应该从美术专业教育这个核心环节入手。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眼睛变成了“机械之眼”或“电子之眼”。电子镜头和数字图像反噬人类的肉眼,导致我们的眼睛发生改变。画家们应回归裸眼的感觉经验,提高对艺术家对人物造型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谈及现代视觉文化的发展,从积极角度上看,它使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图像因素;而从消极角度上看,这种图像化、相片化的视觉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绘画尤其是中国画的独特性。

因此,对中国画的发展而言,视觉文化的变化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探索中国画自身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广州塔为全国美展亮灯

采访者:本次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在广东举办有怎样的意义?

尚辉:中国画展是全国美展的重中之重。这次展览在广东举办,在某种意义上回到了现代中国画变革的起点。

近代以来,康有为曾提出“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而岭南画派则提出“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变革思想,这都是广东人开风气之先而提出的,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命题。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指引这百年现代中国画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基本方法论。这个方法论直到今天仍没有失去它的有效性。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的举办,以及作品所呈现的当下中国画探索的样貌,让我们再一次探讨和思考,现代中国画发展如何与传统文人艺术传统有机融合,如何处理和外来艺术因素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我们走了这么多年的探索道路,现在又回到了广东举办这个展览。我认为,这个展览有它的历史纵向感,也有现实的当代性。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美术评论家简介

对话尚辉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优秀作品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

尚辉,现任中国美协理事、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首都师大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和澳门科大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等。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