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丁设丨以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对形式和空间的独到理解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6-30 14:48:44
听新闻

6月25日,“激情瞬间——上海抽象艺术四人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丁设、李磊、杨冬白、潘微四位当代抽象艺术家的精彩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抽象艺术视觉盛宴。艺术家丁设本次展出《被折射的东方风景》等11件作品。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了艺术家对形式和空间的独到理解。

围绕如何理解抽象艺术这种表达形式、抽象艺术表达里如何选择材质、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等问题,我们与丁设展开了一场对话,展示了他对抽象艺术的独到理解和创新实践。

——编者按

采访者:如何理解抽象艺术这种表达形式?

丁设:艺术的表现分为几种语言,一种是具象的语言,一种是表现的语言,另外一种是抽象的语言。抽象艺术的表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每个艺术家适合用什么艺术语言来表达,这是他选择的权利和他的能力。在整个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对具象、对故事、对内容本身更关注一些,对艺术本身的本体语言的研究和探索,大家可能会感觉到距离比较远。

在整个世界语境里面,抽象艺术的学术体系是由西方提出的,但抽象的语言、抽象的元素实际上从远古时期就有了,如最基础的原始绘画等,它们都是抽象艺术的符号和语言。中国传统的一些图式、图案,青铜也好,服饰的一些图案也好,我们都能从中找到抽象的艺术语言和符号。抽象艺术实际上贯穿整个艺术的形式和表达,只不过没有把它变成一个学术体系来研究。西方也就是在100多年里面研究抽象艺术的一个学术体系,中国更多的是于改革开放之后研究抽象艺术的学术体系。如果涉及设计领域,一定跟抽象的本体艺术,如点线面,有直接的关系,它是设计中最基础的语言符号。所以说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去研究、探索抽象艺术的一个学术体系,但是作为中国人也好,东方人也好,我们的抽象语言如何去探索、研究、挖掘,怎么与世界的抽象学术体系做一些对话和做一些融合,需要一个长时间探索的过程,这跟我们本土的文化和视觉的方式以及审美的方式是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东方人的审美一定站在我们自己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我们的抽象艺术的学术体系,这应该是世界抽象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补充。

采访者:抽象艺术表达里,您如何选择材质?

丁设: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工人们会搭很多脚手架,这些脚手架把整个房子都包围起来,工人用铁丝进行固定。绑好了以后,其中有一个动作就是把铁丝拧成结一样的造型,之后再把铁丝剪掉,铁丝的使命就完成了。我发现这个结构跟我们中国人的这种视觉、包括书写性的结构很相近,所以我觉得要把这种材质保留下来做一件作品。我曾经住的是一楼的房子,当这些铁丝被剪掉后掉落在院子里面,它们散落在院子里面就像我们书写的一些文字符号,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做成在这段时间内想保留下的一件作品。它跟这个时代发展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经历相关,我就做了一件看起来像一个菱形的作品,实际上它是像眼睛的一个结构符号,用我自己的一种语言,我自己眼睛看到的,重新组织成这么一件作品,它是时间的记录,是我整个人生经历过程的一种保留。

采访者:本次有哪些参展作品?

丁设:我这次还是选择了黑白的作品,回到了中国水墨视觉的这种方式进行表达。我觉得还是回到东方的一种精神里面,更加纯粹地选择我们的视觉方式。我觉得回到本身,自问的同时,来表达自己对当下文化的一些思考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的重要地位,从这些角度来进行探索。

(来源:e人的艺术鉴藏)

艺术家简介

对话丁设丨以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对形式和空间的独到理解

丁设,当代艺术家,1972年12月出生,浙江临海人,现居上海。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作品被G20峰会(杭州)主会场、金砖五国会议(厦门)主会场、上海进博会主会场、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贵宾厅、上海世界会客厅,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上海慈善基金会等机构永久收藏。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