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6-14 08:38:29
听新闻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艺术家张红梅主要通过绘画、雕塑、纤维等艺术实践对观念和形态进行思考和拓展,同时运用装置、影像、行为等艺术媒介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考,以及对现代生活极速变化的反思与讨论,致敬传统,又使传统有了当代和未来的意义。

日前,创荣时代艺术中心专访艺术家张红梅,围绕艺术跨界创作、传统与现代结合、艺术家的责任、中国艺术的面貌等问题与艺术家展开了对话。

——编者按

采访者:您在艺术实践中涉足多种媒介和形式,如绘画、雕塑、纤维艺术、装置、影像等,这种跨界的思维是您创作的源泉。请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将不同的艺术媒介融合在一起,以及这种跨界创作对于您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张红梅:其实这种融合是很自然的,和我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比如我从小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之后学习油画、雕塑、纤维艺术、织物艺术、软雕塑等艺术表达形式,而装置影像等当代的手法也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很自然地我会使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城市之光 70x90cm 综合材料 2022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老虎洞山隧道 70x90cm 综合材料 2024

采访者:您的作品通常被描述为既致敬传统又赋予当代和未来意义的艺术表达。在您的创作中,是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生活主题的?您认为艺术家应该如何平衡传统与当代的表达需求?

张红梅:我的成长环境,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传统文化的印记,它们也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认为也没有刻意去要结合什么,而是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社会里的中国艺术家的自然流露与表达。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望 70x90cm 001综合材料  2022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采访者: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艺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张红梅:首先做好自己。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万家灯火 100x100cm 综合材料 2022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城市的色彩 90x140cm 2022

采访者: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张红梅:艺术因交流信息而产生,他一直就具有培养人们更加富有人文文化精神的作用,我试图遵循艺术这样的构建方式,通过我的艺术表达建立更加深刻的人生观、世界观。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捆绑 (1) 综合材料 150x100cm 2023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捆绑 150x100cm 综合材料 2023

采访者:您认为您当下的艺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张红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作品经历了数次变化,但其宗旨始终是用当代的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令当代与传统、历史保持关联,也就是保持传承,比如我的创作实践让人想到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剪纸,而在我这里,由于使用了彩色织物,因材料的变化,剪纸变成了绘画艺术。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自画像 70x90cm 综合材料 2023

采访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艺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张红梅: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就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艺术的一个例子。我从省城起步,背后没有任何大型国际画廊的支持,没有任何金融集团推动我的作品进行投机,但我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地位与尊重,在欧洲和美国举办很多展览,并赢得了收藏家的青睐。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城市 100x190cm 综合材料 2024

采访者: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张红梅:我最近的作品,从水墨画到纺织品材料拼贴,再到雕塑,以及越来越多的装置和行为艺术,如前所述,都是从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我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我的作品中。在艺术创作中我持续使用剪裁的纺织品、布拼的形式进行创作,在欧洲城市广场上使用水墨书写的行为艺术;在欧洲著名历史建筑上,利用体现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织物进行装置艺术的创作,这些都是我近期不断持续的艺术创作方向。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简介

对话张红梅丨用当代艺术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张红梅,生于1973年,当代艺术家,任教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居济南。

1996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2006年米兰理工访问学者

2018年都灵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通过绘画、纤维、雕塑、装置、影像、行为等艺术实践,对观念和形态进行思考和拓展,同时将艺术原创的灵感践行于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主要作品有《记忆》《意象山水》《色彩西安》《城市的速度》系列等。

曾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大皇宫、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等世界知名展馆进行展出,应邀参加各种版本的威尼斯双年展、萨比奥内塔双年展以及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她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收藏家收藏,被誉为70后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