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刘文东:大写意实验班的尝试可行,美院应勇于探索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6-03 09:19:09
听新闻

有关大写意绘画现状的话题,在美术界持续引起热议。在此前的报道中,有画家提议美院可尝试探索“大写意实验班”以培养大写意画家,但问题又来了,大学四年或者本硕七年,能否培养出大写意人才?大写意对诗书画印均有要求,要画出有水平的作品,能通过这样的手段培养出来吗?对于具体的中国画教学难点与可行性,此次专访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刘文东,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剖析上述疑问,刘文东认为,大写意实验班的尝试可行,美院应勇于探索。

对话刘文东:大写意实验班的尝试可行,美院应勇于探索广美中国画学院研究生段海峰写意花卉作品《秋艳》


“大写意没有胆量是画不好的”


采访人:作为中国画专业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您如何理解靳尚谊先生对央美毕业展“没有大写意”的发问?

刘文东:首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大写意那么难,是因为大家都认同画好大写意的前提是具有诗书画印的功底;但要求本科四年的学生掌握这么多知识是不太可能,从而得出毕业展极少大写意的结论。但我想说,大写意首先是技术、技法问题,大写意必不可少的应该是技术训练。从梅兰竹菊开始,因为这是传统总结下来最概括和直接训练笔墨的一个方法。掌握了梅兰竹菊的基本画法,就掌握了基本笔性、墨性。

其次就是大量临摹,学习前人大写意的用笔用墨,题款、构图,包括诗词的搭配方式,理解大写意创作的方法。

再次就是写生,在掌握了梅兰竹菊的基本笔墨方法后,再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时候,要学会转换笔墨,学会凝练、概括,用极简的方法表达对自然的感受。我听一位前辈说,潘天寿先生在雁荡山摘了一朵山花,边走边掰花瓣,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花的结构,然后回到家里就通过笔墨把整一朵山花画出来,这就是中国画结构的学习问题。

大写意也要讲究结构问题,只是不像科学那么严谨准确。就是意到笔不到,留给观者补充想象的空间,这也叫笔断意连。像齐白石笔下的虾,画面中并没有画水的部分,但他通过对虾的动态表达,让观者有了水的想象。

采访人:写生往往是小尺幅,创作通常是大尺幅的,但如何从小尺幅的写意转换到大尺幅上?

刘文东:大画作对笔性的要求的确不一样,到了大尺幅的创作笔就需要甩开,需要有用笔的胆量,大写意没有胆量是画不好的。在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错,但大写意恰好就是在错里找对的过程,在无序中找到有序。所有的“错”都有可能成为进步的路基。这就是作为美院科班的大写意训练方法。当然,同时要学习的还有诗词、书法、钤印。大写意用笔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任凭书法、印章、文学功底再好,也画不好大写意;反过来,如果只有笔墨训练而没有后面的三者,同样也走不远。

对话刘文东:大写意实验班的尝试可行,美院应勇于探索天门松语-刘文东


“走写意的路的确需要有一段时间耐得住寂寞”


采访人:既然大写意可以训练,为何会出现毕业展不见大写意踪影的现象呢?

刘文东:这里跟学院教学的引导有关。很多艺术院校已经直接把入选美展作为考核指标,而入选美展往往又更多地倾向工笔。在我读书的时候,其实广美画大写意的老师不少的,比如陈章绩、林丰俗、张治安、梁如洁、林若熹等等。以前中国画系画工笔画的老师并不多,写意占了多数的。因为当年写意的地位是很高的,大家都会对写意画的那几笔叹为观止,虽然不一定懂,但就是惊叹那寥寥数笔;而工笔画让人叹为观止的则是画得精彩而非精细,当年对于“精”与“细”的取舍我们还是明白的。

采访人:为什么入选美展更多的是工笔画?

刘文东:因为工笔画整体呈现的效果相对比较稳,画面效果相对有所保证。以前我们画写意,可能二三十张才能挑出三四张相对好的;但工笔画则画一张是一张。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何家英工笔人物里的“毛衣”画法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后面工笔作品里精细的“牛仔裤”又掀起了一阵风潮,逐渐地工笔画便越来越细,越来越真实,工笔画成了再现现实,而不是表现。实际上,这一点就违背了中国画的本质,因为历代中国画都是表现的,哪怕是宋代工笔画,也有写意精神。

采访人:那么,我们呼吁的并非完全只是写意画的回归,而是写意精神的回归?

刘文东:的确是这样,好的工笔画也是有写意精神。问题现在就是大部分工笔画,只是一种图式,没有了深邃的思考,没有了写意的追求,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对象描摹了出来,看那么多新的作品,视觉上可能会有点心思,但没有一张是印象深刻,“入眼不入脑”。

但也有无奈的地方,毕竟市场对工笔的青睐让不少学生迎合市场,这是非常现实的一面,如果单纯走写意的路的确需要有一段时间耐得住寂寞。所以从这个角度思考,作为老师也要自省,我们似乎没办法以过去的经验来约束他们,因为在他们目前的处境,是无法理解的。

对话刘文东:大写意实验班的尝试可行,美院应勇于探索广美中国画学院研究生林桂容写意花卉作品《云霞烂漫》

对话刘文东:大写意实验班的尝试可行,美院应勇于探索广美中国画学院研究生纪润衔写意人物作品《摄影棚》


我赞成开设“大写意实验班”


采访人:方土提出的“大写意实验班”,您认为可行吗?

刘文东:可行啊,我是赞成的,总得要踏出这一步。我一直认为要大量提升写意课的时间,提升学校对写意的重视,甚至要多做一些写意画的展览;同时,理论也要跟上。虽然最终的结果会如何是无法判断,而大写意这条路也注定会很难,但正因为难才能凸显它的价值,高校要彰显学术性,就要敢于尝试,敢于实验。

采访人:这种实验,可以首先从哪一步先做突破?我了解到目前中国画专业对书法也越来越重视了?

刘文东:我们虽然有了书法专业,但在学科分类上,书法和中国画是分开的,因此,虽然对书法重视了,但本质上对中国画的推动则微乎其微。但最近我们作出了一些改革,确实已经尝试在中国画中进一步强化书法的重要性。我一直认为,画中国画的人一定要通过书法的训练以强化绘画的线条质量。教学改革之后,我负责的是实验水墨工作室,来到我工作室的学生,都必须要上书法课,而且对书法的认知不能停留在书写技术上,而是要把书法作为一门意向艺术来创作,往意向甚至抽象方面尝试。

采访人:如果真的推行大写意实验班,本科四年或者本硕七年,能不能培养出比较好大写意画家?回头看,现在的培养方式跟您当年到底有哪些方面不同?

刘文东:这个很难保证一定能培养出好的大写意画家。但我相信这么做,把整个风气调整过来是可以的。起码可以让大家重新认识大写意,先把写意的风气立起来。

我读书的时候是不分科的,就是写意要学、工笔要学,但工笔画的课程时间并不长。现在的工笔画课时占用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分材料进行描绘,总感觉要追求越精细越好,但这就走到了另一种极端,过度工艺化。

现在是要给学生加强对“意”的理解,加强对书法与绘画之间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学校能够对重视写意画的教师与学生多一些褒奖与鼓励,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对大写意的信心,同时把胆量也练出来。

(来源:收藏周刊)

受访人简介

对话刘文东:大写意实验班的尝试可行,美院应勇于探索

刘文东,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