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罗奇:身份的转变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5-31 09:33:51
听新闻

迂回地从广州艺博院的楼梯间,辗转穿过一道道金属安全门,只见眼前一张福字贴在门上,推门进去是一个夹层,这里便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新的办公地方。为什么称之为办公地方,是因为那是一个看着很不像办公室的空间。里面没有办公桌,没有待客的大沙发,只有两个书架、一张小茶桌,还有一地的画和作品。这个空间最大的特色是有扇通透而巨大的侧窗,狭长的视线可引导你看清进入艺博院的每一个参观者、工作人员、维保工人。

罗奇:身份的转变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触摸你就像抚摸沙漠中的河流》33cm×65cm 宣纸水墨 2024年

罗奇一如既往的低调与随和。记者曾在广州美术学院采访过作为老师身份的他,也在广州画院采访过作为艺术家身份的他,而如今,罗奇已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再次登门采访时,他似乎没有改变什么,直到他说出“身份的切换让我充满了使命感”这样的话。原来,他一直在变。

身为新馆的第一任馆长,他直言没有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执掌一家身兼“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两大头衔的艺术机构,罗奇也深知其中的压力,但是他说希望以轻松的方式去带领团队,以崭新的理念去做经营。近期“夜读名画”夜游博物馆活动、“陈衔教授讲西方美术史”周末公教活动,还有在国际博物馆日召集全广州的博物馆在广州艺博院中庭里召开的市集活动,让艺博院热闹空前,也让文化IP火速出圈。

罗奇:身份的转变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月光如洗 花谢花飞》60cm×90cm 布上油画 2023年

谈及广州美术馆的定位,罗奇认为还是以“在地性”更为首要。广州美术馆的学术研究必须扎根岭南文化,把握岭南文化到现代性的转换,找准“国家重点美术馆”的特色。广州艺博院作为有超过3.3万多件(套)藏品,以历代岭南书画作品为馆藏特色的博物院,有着梳理岭南乃至全国古书画脉络的重要使命。

罗奇:身份的转变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边缘人21》 89cm×50cm 布上油画 2018年

广州美术馆所策展和呈现的当代作品也不完全就是我们大众普遍认为的装置、影像、行为艺术……广州美术馆会更着力去寻找具有“在地性”的艺术家。作为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的高质平台,“去构建一个本土当代艺术的良好生态”,成了罗奇院长新的使命。“像我们的民众谈及达·芬奇、拉斐尔、梵·高、毕加索,总能说上几句吧?但要是说起范宽、文徵明、唐伯虎等,我们又能说出什么呢?对外国人来说,他们就更不能理解中国画的内核与作品。把外国人的名画请过来展览,我们这里万人空巷去看;而我们送国宝级别的中国画出去展览,外国人却未必能看懂。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证明我们做的工作还是不够。我们的当代作品要怎么体现我们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怎么能做到能够让普罗大众去认识我们本土的好东西。相信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增加民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罗奇:身份的转变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我小心翼翼地向你靠近,你却不知所措》59cm×69cm 宣纸水墨 2024年

罗奇当院长后,比以前更繁忙,他创作的时间自然压缩了。“在办公室里只能画些轻便的小画,画大的油画还是得回工作室。”看着遍地的小画,也能看出罗奇的日常创作是为了更方便和快速抓住感觉的。从油彩到现在更多使用水性颜料,也看出了罗奇对材料的熟悉,并且运用得更加自如。用大量的墨和丙烯以半透明的状态画在熟宣上,因墨层的堆积形成了边线,然后再根据自然形成的痕迹去找造型,罗奇坦言,“这样去找形,山啊、树啊,甚至人物啊,它的边线更有合理性。”

罗奇:身份的转变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你看不见的是你灼热的目光》38cm×38cm 宣纸水墨 2024年

从油画到水墨,从以往成名作品《草地铁流》《广东十三行》国家工程项目等到后面的人物系列、《草》系列,罗奇一直以一种灰色调去具象表现面貌。他早期以肖像去表达个人思想和内心诉求为主,慢慢过渡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画作表现纯植物状态。像《草》这个系列,罗奇觉得草是最不起眼的对象,也是人落叶归根之地,把人的视角放低,俯下身子去微观地看,却能感受到其伟大的生命力。

而从色彩上,罗奇也不喜欢猛烈的冲击力过强的表现方式,他总以安静的、温和的灰色布满画面。他认为灰色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颜色,是各种颜色的叠加混合。灰色不会刺激伤害观者,既能让人平静地观看,也能让人沉浸其中,从而进入画面产生对话。

(来源:广州日报


画家简介

罗奇:身份的转变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罗奇,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州美术馆馆长)。199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广州画院副院长。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