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不同门类的艺术家通过多面向、多维度的创作实践铺陈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美术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当代美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美术进程的推进,当下的美术创作应该围绕哪些问题展开?如何结合创作实践具体地把握时代命题的文化意涵?美术创作怎样才能实现对时代意韵与人民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本期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就“综合材料绘画的时代样态”这一主题展开阐述与应答。
胡伟:综合材料绘画不是西方混合媒材的中国化,更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翻版,它是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时代需要。
胡伟《海滩》
袁伟《碎片》
张晶《剩下的这些都属于你》
黄燕《霓》
我们认为有这样几种适合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样态。第一是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比如学中国画的学生通过一些技法把金属材料或者皮革材料做成载体,再结合中国传统泼墨、泼彩等画法以及其他门类的技法,形成他所需要的书卷气;
方达成《史铁如笔》
徐海军《衍-蓝NO.04》
胡伟《书卷》
第二是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相融通,融合不是材料多寡的问题,它是艺术主张、艺术观念与材料技法发生关系后思考的结果;
张福利《春梦了无痕》
秦仁强《行板如歌》
张海峰《红砖与黑铁》
第三是原生态表述,例如一个用各种砖瓦石块砌成的上百年墙壁生长出了很多苔藓,霉斑,透出来200年前旧石墙砖缝的痕迹,这就是原生态,“表述”可以有观点,也可以没有观点,可以用一种方法把这种美感还原到一个载体上去,也可以用你的一个观点去改变它;
胡伟《海礁》
陈翔宇《不熄》
龚安《丝绸路留痕系列五》
第四是主题性创作,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主题性创作是否一定要以人物为主题?是否一定要采用具象的表达方式?为什么不可以用抽象的形式来呈现?一些展览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的意义就在于用综合材料绘画可以表现宏大的主题,可以表现这个伟大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成就。
胡伟《李大钊、瞿秋白、萧红》
胡伟《张居正改革》
钱敏《启航》
郎水龙《基本工具A16No.2》
江林《历史的天空》
中国文化是一个生长的文化。我们要把古典带到今天,要从历史长河中汲取不同时期的文化概念,使之进入综合材料绘画主题。古典是片汪洋大海,我们要特别关注古代文化中还没有被开采的区域,下边可能埋藏着让人惊心动魄的好东西。如果我们以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视点来考虑问题,就能够从一个大文化的概念中找到一个具体的艺术表现主题。
黄三胜《千年丝路》
王雷《文化中国——大明》
吴震《根与魂》
王治《宋人的雨,宋人的夜》
陈琦《时间简谱·蚀》
我特别同意“中国式现代美术”这句话。它一定是中国式的,它不同于西方。中国文化有这么好的历史,我们有资本,也有资源从自身展开文化探寻。
(来源:美术杂志社)
艺术家简介
胡伟,1957年生,山东济南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作品《李大钊、瞿秋白、萧红》获国际青年美展金质奖。1996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回中央美术学院工作,破格晋升教授,建立并主持“材料与表现工作室”。2010年调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为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