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山东画院召开干部任职宣布会议,会上宣布任命常朝晖为山东画院院长。近日,大众日报记者对常朝晖院长进行了专访。在这次交流中,常院长以他特有的幽默感,分享了他的艺术人生与感悟,同时也阐述了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担当。
——编者按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正盛,万物笙歌。4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山东画院,正赶上“春之声——2024山东画院迎春作品展”展出,展厅内春意盎然,每位画家都从自我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中来表现自己对自然、对春天的理解。在画院3楼的画室里,我们见到了新晋院长常朝晖先生。尽管公务繁忙,常院长仍抽出宝贵的时间,热情地接受我们的专访。
《谷雨》69cm×105cm 2023
舅父引路启画道
采访者:您的艺术启蒙与舅父陈维信的悉心教导密不可分,您能分享一下他是如何帮助您叩开绘画的大门吗?另外,在您年少时有哪些艺术经历让您至今印象深刻?
常朝晖:舅父陈维信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接触画画的大门就是他为我打开的。在我七八岁学习书法的同时,舅父也手把手教我画画,但是舅父并没有让我学习他的画,而是找了很多的古画给我临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好的印刷品就是古画挂历,还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艺苑掇英》,印得很清楚,所以宋元明清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山水名作,我都临摹过。临摹古画的经历让我打下了扎实的传统笔墨基础,手上的笔墨功夫也变得游刃有余,所以得心应手,提笔就能画。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舅父领着我拜访过我省诸多著名书画家,像黑伯龙、于希宁、蒋维崧、魏启后、欧阳中石等诸先生。在北京的时候舅父还带着我去拜访过黄胄先生,那时候我才十一二岁,黄胄先生执笔给我画了一只鹰,并且题款“雏鹰展翅九万里”,这让我很意外也很感动,没有想到这么有名的大画家竟然会专门给我一个小孩子画画,鼓励我在艺术的世界里展翅高飞。
静笃守心重写生
采访者:在您的艺术生涯中,不同的经历如何影响了您的艺术风格和发展?在这些经历中,您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艺术侧重点,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
常朝晖:我的艺术生涯有几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在我上大学的阶段,接受科班教育。我是山艺87届的学生,那时是黑伯龙、陈凤玉、张志民、岳海波、梁文博等诸老师给我们上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基础,也慢慢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山水画。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山东美术馆工作,在那里是我的第二个节点。刚到山东美术馆时,馆里给我分了一间无窗的小耳房当画室。孙墨龙先生嘱咐我:“要坚持画画,画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所以我给这个画室起了个斋号叫“即墨斋”,“即墨斋”在我心里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借此鞭策自己,想要画好画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第二层含义是取自我的家乡,我是山东青岛即墨人,“寂寞”和“即墨”两个字读音相近;第三层含义来自我画山水所使用的一种“积墨法”,也和“即墨”谐音。
2003年,我踏上了前往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进修之路,这是我的第三个节点。那几年的北京生活,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无尽的创作灵感。正是在那段时间,我的画风经历了深刻的转变。在承袭元代王蒙细碎繁密的风格之余,我的作品中开始融入了一种新的松弛感。同时,我也借鉴了西方绘画的精髓,如荷兰的勃鲁盖尔、法国的高更、博纳尔,以及巴比松画派和印象画派等。这些西方艺术大师和流派的风格对我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艺术气息与活力。
2014年,我有幸肩负起了山东青年画院的管理与发展之责,这是我的第四个节点。这十年里,组织了许多青年艺术家前往国内外进行实地写生创作。这种实践方式对许多青年画家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师法自然始终是艺术创作的核心。5年前的十三届全国美展很多入选作品、进京作品,甚至是银奖作品的青年艺术家们都出自我们这个大集体。对我个人而言,我的写生之旅到今天也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年。我深信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说,写生是不可或缺的修炼,它能够将你在传统绘画中习得的笔墨语言转化为你自己的笔墨语言。写生并非简单复制自然,而是画出自然的生气和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所以写生难在对于自然的提炼,它既需要遵循笔墨的规范,也需要从传统中走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笔墨语言体系。
经典旋律入画作
采访者:五年前您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入选了十三届全国美展,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心路历程和具体的创作灵感来源?
常朝晖:有一个周末,我回父母家看望双亲,恰逢我父亲手执柳琴,弹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深深打动了我,脑袋里马上就充满了生动的画面。于是,在距离交稿截止日期仅剩20余天之时,创作了这幅画作。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心态很放松,感觉几十年的艺术积淀如泉水般自然流淌。
《在希望的田野上》180cm×220cm 2019
这次创作经历为我带来了新的启示,并开启了我五年的“老歌新画”系列创作之旅。由于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加之我父亲是一位音乐教授,所以我对那些经典老歌怀有深厚的情感。我希望通过画笔,将那些脍炙人口的歌词转化为视觉艺术。除了这幅参展作品,我还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我们荡起双桨》《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云》等经典老歌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画作。
《谁不说俺家乡好》500cm×150cm 2021
国泰民安绘青松
采访者:对于今年十四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创作,您有什么新的构想吗?
常朝晖:身为文艺工作者,我深感重任在肩,并始终在思考应该描绘什么、如何描绘,以及为何而描绘。在此背景下我选择泰山精神作为弘扬对象,泰山精神是以泰山为载体的独特的山岳文化精神,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孕育出了进取、担当、和谐与包容的内涵。我生于山东,长于齐鲁,对泰山怀有深厚的情感。因此,我希望能以“国泰民安”为主题,通过画笔展现泰山上那倔强而雄伟的松树。泰山松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它傲立风雪、坚韧不拔的形象,也正如我们今天的繁荣盛世,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肩负使命创佳绩
采访者:您作为山东画院院长,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推动山东画院的艺术与文化事业发展?
常朝晖:山东画院是全省美术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其职责是要组织美术创作、开展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对外文化交流、提供公益文化服务等,进而推出经典作品、优秀画家以及重磅的美术展览。这不仅代表着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为促进山东美术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的工作中,山东画院将切实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和责任,发扬好“传帮带”机制,挖掘梳理研究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精髓,弘扬当代名家优秀的创作理念,为青年画家打造良好的创作展示平台。
今年恰逢美术创作大年,有两个重要的节点即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全国美展是我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五年前的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取得的成绩非常优异,无论是获奖率还是入选率,都在全国位列前茅。我作为山东画院院长,将带领我们的团队继续努力,力求在艺术创作中更上一层楼。我们要以优秀的作品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坚持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艺术高峰努力攀登。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 龚雨萌)
画家简介
常朝晖,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常委,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致公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新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