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由故事组成。每一幅画背后都隐藏着许多故事,可能是画家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内心思考,也可能是一段历史的记录,亦或是一个大时代下的侧影。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听艺术家讲述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或笑或泪,或轻松或感动……现实的、想象的、回忆的……都在“文化视界·一幅画的故事”。本期由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原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为您讲述他的心血之作《北上》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原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提交议案、提案,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一名民主党派人士,孔维克院长用实际行动尽心履职,用画笔记录时代、歌颂时代。创作了《孔子周游列国图》、《公车上书》、《孙中山先生在青岛》、《北上》等一批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扛鼎之作。
《北上》(第三届风雨同舟一一民革中央全国书画作品展)200cmx410cm 2023年
其中《北上》是孔维克院长去年为纪念中共中央颁布“五一口号”75周年而创作的一幅近代史重大主题画。“北上”这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新中国史、中国政协史、统战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意义重大,在美术界目前还无人画过此题材的作品。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且有诸多事务缠身的前提下,面对这样一个可谓困难重重的创作选题,孔维克院长是怎样克服困难?怎样圆满完成任务的?
为真实的理解那段历史,在民革中央领导的安排下,孔院长踏上了当年北上人士上岸的中转站大连采风调研,由此也进入了那段尘封的历史岁月。
一幅好的创作,不仅仅是畅快的一挥而就,而更是日积月累对笔墨功夫的锤炼以及情感的爆发……
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面对画面处理的困难,生活总会给你答案……
人物关系的组织、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场景的描绘、绘画语言的表达……一幅画的背后,有道不清的话语,说不尽的心酸,但创作完成后的那种满足与收获,无怨无悔。
这是一搜驶向光明的船,这是风雨同舟的最好印证。一幅好的创作,一定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正如孔院长所讲:一个优秀画家只有磨练好技巧才能获得讲故事的能力,才能生动地解读自己所理解的历史;只有把自己感动了,才能通过自己的画笔感动看画的人。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作者/周龙
摄像、摄影/陈旋 徐智勇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画家简介
孔维克, 全国政协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七届、八届理事,民革中央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美协第六、七、八、九届理事,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及人物画高研班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画院院长。
民革山东省委第十二、十三届副主委,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届副主席,山东省公安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省画院联盟主席,山东画院原院长。为一级教授(二级岗)、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高评委、山东智库专家、山东省决策委员会委员。
他擅长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工笔写意皆能。注重将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其中国画创作中,并探索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孔维克长期进行着以现代审美的视角将书法、构成与传统笔墨相对接的研习,推出了大量有着强烈个性化印记的古典人物画作品 。代表作有:《杏坛讲学》《孔子周游列国图》《心学宗师王阳明》《孔子与四配》《日本遣唐使》《一山一水一圣人》等。
近年来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宏大主题的创作,致力于对现代写实人物画的研究及当代性的学术推进,创作了一批扛鼎之作,为画坛所瞩目。代表作有:《公车上书》《孙中山先生在青岛》《王尽美与邓恩铭》《抗战老兵》《国学大家张伯驹》《何香凝肖像》《咱与国旗合个影》《中国人民解放军驰援武汉》《沂蒙山下识字班》《雪野大川进行曲》《北上》等。
孔维克作品多次参加大型全国美展、签约“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一带一路世界美术创作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