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29 08:23:39
听新闻

采访者:赵老师您好!很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先从求学时光谈起吧!您本硕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求学期间的经历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有没有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可与我们分享一二?

赵峰:在山艺求学期间,我打下了很好的造型基础。一些相关的创作经验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积累的。山艺四年的本科生活和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也是我美术创作的起点。

让我难忘的回忆就是本科期间有很多跟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当时我们国画班是两年一届,学生不多。我们和老师学习沟通的时间相对较多,渐渐地,关系就变得更加亲近,形成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一直持续到现在。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得到美术系主办的素描大赛的第一名。当时对于中国画的学生来说,获得这个荣誉是难得可贵的,我也深感荣幸。这是我整个本科期间比较难忘的美好回忆。

采访者:您曾八次进藏采风。2019年4月29日在公众号上发布的那篇《日喀则·日喀则》中,您提到了多次去青藏高原的经历,并且用画笔记录了藏区人民的质朴与纯粹,风景的天然、纯净及高远。可否分享一下您与藏区人民的故事?

赵峰:我不仅去西藏,其他的省份基本也都去过。第一次去西藏,是在我本科三年级的时候。初次抵达,西藏的美就给我带来了非常强烈的冲击感,比如绝美、纯净的风景,纯朴的藏族同胞。步入社会后,我多次进藏。今年九月份还随山东省文联再次进藏采风。一路上美丽的景观,一遍又一遍拨动着我的心,心灵也在行进过程中深受洗礼,体会生命的勃发与生活的真谛。《日喀则·日喀则》这幅作品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一个阶段成果,用画笔记录了我对西藏及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创作灵感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藏区写生途中遇到一位常年坚持在一线的援藏干部。常年累月的援藏工作使他饱经风霜,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就将这幅作品的主题思想落在了援藏干部的伟大付出和藏汉民族和睦团结上。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次进藏。那是1999年,西藏的交通条件还不太便利,我们走的318国道,从成都往里行进。大巴车擦着盘山公路,下面就是万丈悬崖。我们初次去西藏缺乏经验,有些地方没有酒店。藏族同胞就热情地邀请我们住在他们家中,还邀请我们一块喝酒、吃饭、唱歌。我们与他们并不相识,他们却待我们如友人,这种情谊是十分可贵的。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日喀则·日喀则》 380cm×230cm  纸本水墨

采访者:《太阳雨》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傣族风土人情。您在描绘这幅作品时,尝试在有限的空间内挖掘自己的特色。不知您在遇到创作瓶颈时,通常是如何获取艺术灵感并寻求突破的?

赵峰:我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学的是工笔重彩专业。但是步入社会后,我画工笔的条件相对而言没有大学里的充沛,或者说没有合适的场地,也没有充足的时间,碎片化时间比较多。因此我工笔画画得越来越少,后来基本上转到水墨写意。《太阳雨》这幅画是水墨和工笔重彩结合的一种尝试,不是特别成功。这种重彩的作品我就画了一两幅,发现这条道路不太适合我,基本上就不再往前探索了。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创作瓶颈,每次要往前进步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了就不是问题,而是提升。如果解决不了,也许就是瓶颈,或者是一个实验品。任何一张作品都有它的价值,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如果想获取艺术的灵感,最主要的还要靠自己。在平时的采风创作和搜集素材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周围事物有感触时再进行创作。不要做那种无病呻吟的尝试,相关感触十分重要,只有根据这个感触,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艺术表现手法,才能创作出更有意义的作品。我所有作品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没有特意为之。更多的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如果探索的道路比较通顺,那么它很可能就成为自己的一个创作语言。现阶段我的创作语言就非常明确,是有自己独立观点的一种创作形式。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太阳雨》 180cm×150cm 纸本水墨重彩  2017年

采访者:赵老师,您创作了许多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例如《一方水土》系列描绘藏族、哈萨克族、苗族、朝鲜族和傣族五个少数民族的女性形象;又如《一米阳光》《周末》等作品描绘了现代都市女性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使您选择女性主题进行创作?在您所画的这么多少数民族女性角色中,哪一个角色或者哪一幅作品让您印象最深刻呢?

赵峰:首先说一下女性作品的创作思路。女性作品是我在2015年到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上进行创作的,之后这种创作主题就不多了。可以说女性作品的创作是我在一定时期下一系列作品的展现。创作《一方水土》系列时,当时有一个想法,把少数民族形象做一个汇总。初步考虑五到六个少数民族,使其形成系列题材,从而创办一个专题展。通过我的作品可以观察到,基本上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题材风貌。绝非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是题材跳跃式发展。那么,关于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创作的缘由,首先是目前艺术界表现少数民族男性形象已取得丰硕成果,女性形象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其次是我更倾向于表现比较具有美感的事物,所以选择了描绘少数民族年轻女性的形象。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一方水土》系列。当时是在北京创作的,那是一个创作间隙的时间,利用身边的纸和笔绘画,题材以女性肖像为主,也是一种笔墨训练。除此之外《哈尼雅米》和《德昂丁琴》也让我印象很深。在哈尼语中,女性被称做“雅米”,这幅作品正是记录了一个哈尼族女孩的形象,曾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德昂丁琴》描绘的是德昂族的丁琴,丁琴是德昂人独创的一种乐器,也叫龙头琴,是德昂族男女青年交流情感最好的乐器。这两幅画是同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两个形象的产生,都是我去云南采风时拍到的素材,经过整体构图设计之后再进行创作而完成的。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德昂丁琴》 95cm×180cm  工笔重彩  2017年

采访者:在丙申年夏所画的都市女性形象系列作品中,《一米阳光》《春日》等模特身穿现代服装而身后呈现的都是山石树林等中式背景,这样的搭配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赵峰:那个时期的艺术品市场比较好,有很多人点题,所以画了一批这样的作品。最主要的目的是展示女性的美好形象,后面加了一些假山、树石,可以展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次是我在山艺求学的时候有这种山水花鸟人物的相关训练。除了画人物以外,我也很喜欢画山水画,所以当时把我喜爱的一些元素放到画面中,起到了丰富画面的作用。

采访者:在您创作的《日喀则系列—高原之花》系列作品中,全面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藏族女性形象。可否请您结合具体的作品谈谈,您在创作一幅女性人物形象作品时,如何更好地刻画人物神态和展现人物性格?

赵峰: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步入社会,我重点的发展方向是肖像画。现在我的主题性创作比较多,但还是以肖像画为主。除了这些作品之外,还画了民国人物系列、城市人物系列等。但是因为微信公众号是从2014年左右才开始做的,主要记录的是2014年以后的一些创作,之前的创作是没有记录的。它更像是我的一个日记本,记录、展示我的一些创作想法、创作经历和创作内容。

首先, 我觉得刻画人物神态和展现人物性格是紧密相关的,尤其是展现人物的神态。创作一幅好的肖像画主要取决于对人物精神的刻画,造型其实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我觉得经过学院派的学习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造型能力。而我更注重对人物精神面貌进行细致入微的挖掘,如人物的眼神、嘴角、发型,特别是对人物的眼神进行刻画。刻画每个人物的时候都要进行深入理解,特别是其所处的生存环境。比如农村与城市的人物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特征不一样,展现出的精神状态也存在差异。西藏人民整体精神面貌淳朴热情,这是最吸引我的方面。创作人物肖像画也是对自己性格的一种展示。我的性格比较细腻,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比较细腻。

采访者:疫情期间,您创作了《战疫时刻》《驰援》《立春》等时代主题美术作品。您如何看待时代语境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您觉得当代美术在时代进程中应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

赵峰:我大学毕业以后也进行了许多不同的尝试,尝试过水墨实验、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等,都是很好的探索。现在因为工作的原因,更多关注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其实不仅仅是疫情,社会生活或者某一个时间节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都是我创作的素材源泉。疫情期间这三幅画是各个创作机构、专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邀约创作的。《战疫三部曲》的前两幅《战疫时刻》和《驰援》都是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创作的,2020年4月在济南市美术馆展出。这两幅画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战疫时刻》 195cm×180cm   2020年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驰援》 230cm×180cm  2020年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立春》 180cm×180cm  2022年

主题性作品创作具有时效性。我以前从事过媒体行业,对新闻事件非常敏感。所以,我在进行这类创作时,努力提高创作效率,保证作品的时效性。正是因为我的创作效率比较高,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我认为当代艺术家应该有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去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我会继续坚持走这条路,多进行一些主题性的创作。抗疫题材属于一个时期的特殊产物,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题材就会逐渐消失,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家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社会事件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所在,从而进行更有意义的作品创作,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采访者:您的《红色老区·创新沃土》《我爱你中国》《走过40年》《中国梦·巡苍穹》《山乡巨变·大凉山》等作品表现了我国的重大历史题材,这些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人物众多,构图精巧,感染力极强。可否谈一谈,您是如何将自己的审美理念呈现于此类美术创作实践中的呢?

 赵峰: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是我最近两年坚持的一个方向,不断追求呈现美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我对画面的造型、构图、色彩有着自己的特别理解,比如说特别重视画面中的形式美感,人物的节奏关系等。在造型上,我以前也进行过意象造型,但现在基本上都是进行写实创作。这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也需要经过主观的加工。尤其是重大题材,我们对画面的空间把握和造型构图都是有要求的。有的作品是应邀创作,除了参与当地的活动以外,也参加中国美协的一些展览。

当时我跟单位同事一起写生创作了《红色老区·创新沃土》,其中所有的作品都是我们在写生过程中整理出来的,把写生作品拼成一幅创作,这也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创作形式。画面中既融入了现场的体验感受,又加入了主观的处理和设计。《我爱你中国》是今年中国壁画展中的作品,当时我采用了很多壁画的创作方法,将外国人在中国过年的场景展现出来。画面中还融入了中国相对领先的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走过40年》这个作品,是因为当年创作的时候我正好40岁。我是改革开放初期出生的,所以那张画也是想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去记录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通过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变化展现中国这40年间的进步。《中国梦·巡苍穹》是受部队邀请创作的一幅作品,前面画的是歼-20的一些试飞员,后面画的是歼-20飞机。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山乡巨变·大凉山》是我2021年去大凉山采风时创作的一些人物肖像写生,把它们综合成一张作品。当时我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凉山作为贫困地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当地的老百姓都搬进了新房子,生活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观。我希望通过绘画作品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大家看到我的这几张作品,基本上也是完全落地的,将我们生活中现有的东西进行创作,是一种真实、详细的记录。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中国画 《走过40年》 195cm×195cm  纸本重彩  2019年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中国画 《中国梦·巡苍穹》 220cm×180cm  2023年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壁画 《我爱你中国》 230cm×190cm  2022年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中国画《山乡巨变·大凉山》 230cm x190cm 2023年

采访者:除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外,您还有很多表现重要历史人物的作品,像《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不可居无竹·苏轼》《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以他们的诗词和名字来为画作命名,独出心裁且别有一番韵味。在作品中,您也是将人物同其诗词中的意象结合在一起。您是如何进行巧妙构思的呢?

赵峰:我本人非常喜欢唐诗宋词,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因为以前有这种创作经验,画过很多张“苏轼”,也画过“李白”,但是李白画得少。我非常喜欢三苏,包括他们的诗词。有段时间,对他们的诗词以及文学造诣非常有感触。自己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书。不仅是辛弃疾、苏轼和李白,其他的也画了一些。为什么要画这个题材呢,首先是想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尊重和膜拜。他们作为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始终是我的笔墨追随的再现对象。《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和《李清照》是我接到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的邀请后,为济南的这两位传统文化名人画的像,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崇拜之情。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不可居无竹 · 苏轼》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

采访者:在您创作的人物画作品中,有的再现对象是距离现代十分久远的历史人物,比如《神医华佗》《聊斋先生蒲松龄》等,还有一些再现对象是近现代人物,比如《碧血丹心张自忠将军像》《传承》等,您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赵峰:首先,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读史的人,对诗词和历史都是非常热爱的,喜欢大量地读一些历史书籍。《神医华佗》就是疫情期间创作的,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好运。蒲松龄是淄博人,有一次跟淄博的一些朋友去聊斋园,那是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地方,所以就画了《聊斋先生蒲松龄》。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时期中国大陆牺牲的高级别将领。他的英雄形象与爱国主义精神对我触动非常大,所以我主动选择了他,创作了《碧血丹心张自忠将军像》。这些人物都是我很崇敬的人,我也想通过我的画笔尽可能地表现出他们的英姿。在这些人物中,除了张自忠将军有照片以外,其他的都是造像。在进行这种造像的创作时,需要了解相关历史及人物传记,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每个人的想法或许不一样,但这正是创作独立性的展现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神医华佗》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聊斋先生蒲松龄》 136cm×68cm  2021年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传承》95cm×180cm 纸本 2014年

采访者:您在画《碧血丹心张自忠将军像》的时候,对画面中的一些细节做了很多努力,描绘这种距离现在不是很远并且资料匮乏的人物像和给人物造像上有些差异,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赵峰:在画《碧血丹心张自忠将军像》的时候,有位朋友指出,画中将军的那把枪存在问题。然后我咨询了一些懂民国时期枪械的专家,并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把画面中最初的三八式换成了中正式。除此之外,我还修正了画面中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张自忠将军牺牲前领章上有几颗星的问题以及腰间枪盒具体位置的问题等。对于画人物造像来说,比较考验历史知识的储备。比如,我画孔子的时候,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不管是文人还是官兵都要佩剑,当时我就忽略了这一点,画的孔子没有佩剑。后来,有人提出应该佩剑这一点。但我认为佩剑不符合孔子的文人形象,所以就放弃了。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应该是互相促进的,一定要读相关的史料。我画《碧血丹心张自忠将军像》的时候,读了大量史料。他的英雄事迹给予我很大的感触。所以读史是一面镜子,能对自己的思路提供一些参照意见。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碧血丹心张自忠将军像》 95cm×180cm 纸本 2015年

采访者: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一书中写道:“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您受余秋雨先生的影响,创作了“中国文脉”系列佳作,为鬼谷子、老子、孔子、庄子、屈原等文化思想巨擘造像。在2023年文化“两创”方针提出十周年之际,您认为应该如何在美术创作中践行“两创”方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

赵峰:我创作的“中国文脉”系列就是践行文化两创方针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创作这一系列的时候有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中国文脉》这本书。我阅读了其中关于鬼谷子、老子、孔子、孟子和庄子等文化巨人的篇章。解读他们的人生也是对我思想的一个梳理。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首先要有传统文化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其次,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鼓励年轻人积极从事这方面的创作。除了主题创作以外,我也大量描绘我所崇敬的古代人物。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创新。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然后用当代艺术的表现方法展现出来。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孔子》 68cm ×136cm  纸本水墨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老子》 68cm ×136cm  纸本水墨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谋圣鬼谷子》 68cm ×136cm  纸本水墨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屈原》 68cm ×136cm  纸本水墨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亚圣孟子》 68cm ×136cm  纸本水墨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庄子》 68cm ×136cm  纸本水墨

采访者:您在《大美山东•自说自话》中谈到了专注、严苛、极致的匠人精神,《手艺—塔尔寺铜器作坊》《大河·石油人》等作品恰恰体现出了这种大国工匠精神。您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坚守这种工匠精神?

赵峰:工匠精神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举例而言,在创作《大河·石油人》的时候,因为我在东营胜利油田出生长大,生于斯长于斯,有责任呈现山东的文化、黄河的文化。我是人物画画家,所以把精力重点放在我所熟悉的石油工人身上。大国工匠是我们所有可爱的工人形象中的一部分。因为我生长在那里,所以对他们的一些工具、服装,甚至工作的方法有初步了解。后来又收集了一些照片进行创作。在进行这类创作时,想尽可能地使他们的形象让人记住,让事件也具有纪念意义。有很多人创作石油工人这一题材的作品,但油画创作比较多,用中国画来表现的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别突出。所以我想通过我的画笔和独特想法把他们展现出来。比如他们穿的那种橙色的衣服,我认为体现在画布上颜色非常鲜亮,我就用纯粹的白色去代替橙色。用中国画的这种语言去梳理它,再加上一些西方的造型语言,让整个画面表现出一种扎实感和浮雕感。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大河·石油人》 200cm×415cm

采访者: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在采访的最后,您对于那些抱有艺术梦想的青年艺术家有何建议与寄语?

赵峰:首先要学好相关专业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梳理和计划,不能虚度时光,我觉得这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重要。最后就是要思路明确,方向明确,通过创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祝愿我们的年轻艺术家都能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来源: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

画家简介

对话赵峰丨为历史人物造像,为风土人情写实

赵峰,1979年8月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理事,山东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泰山文艺奖获得者,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美协人物画艺委会主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

[ 责任编辑:王南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