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标签化的时代。网络红人们忙着立人设,台下的看客将其视为追逐的对象,簇拥着进入他人营造的“真实”。因而在当下,赤诚本真的灵魂,便格外可贵。
你似乎很难去给池沙鸿老师下个定义,或者列几个标签,因为对所有的身份,他都显得不那么在意。纵然在中国画上已卓有成就,但他一直不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职业画家。“艺术本不是一种职业,何谈职业画家。”在他眼里,绘画创作只是生活体悟下,自然激荡起的一种表达和抒发。
池沙鸿作画中
记者:池老师,您有很多绘画题材都与杭州有关,之后针对这个主题有什么创作的打算?
池沙鸿:我当时在做完“武林旧事”的展览后,又专门做了一个展览叫“杭州记事”。“杭州记事”全是山水画,分了三个部分,一个是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州风景,一个是老杭州城,就是我小时候所认知的杭州城,还有几幅是结合了人物,包括盖叫天、黄宾虹、弘一法师等。其实在“武林旧事”之后,我还想做一些杭州的小吃,一些记忆里的成人的活动,因为“武林旧事”针对的是小孩子。但是那段时间我好像突然之间对山水感兴趣了,就有了这么一个山水的展览。
包括现在,从G20在杭州举办以后,我对整个杭州的新建设也挺感兴趣的,“杭州记事”里我画过几幅,比如钱江新城,还有城市山水,原来杭州西湖所在的城里是不准造高楼的,因为会把西湖给挡掉,现在其实已经不管了,高楼大厦早把三面环山的概念去掉了。而且我现在说杭州西湖是四面环山,其中一面是钢筋水泥的山,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也有了一些新的探索。
最近画了一张钱江跨海大桥,纪念“八八战略”20周年。这张画在外人看来,可能完全超乎大家对人物画的一个概念。中国画一直分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但其实分三科是很不科学的。分科分门分类,它都是对中国画以前的创作来总结分析,对比哪些画家在哪些方面的成就特别高。那分三科以后,就是让所有的画家都去学某一科,而把其他的东西扔掉了,这是从一开始就把中国画家的创作力给束缚了。我觉得中国画家他应该什么都能画,跟宋代的画家一样,这样眼光才会越来越开朗。
《霸王别姬》183cm×96cm 2009年
记者:您认为全科教学会干扰到专长的培养?
池沙鸿:这个不会,全科教学是你年轻的时候应该什么都会,然后到你晚年了,慢慢就会集中到一个点上,可以做得很深。但是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是全科的话,他其实是萎缩的。因为艺术的最终目的不是画好一张画,而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这个是最关键的。我们当时77级在读中国画系的时候,其实就是全科教学法,但他没提“全科”这个名词。那时山水、花鸟、书法都是分科教学,都要求有创作能力,但我们学习没有主副科之分,并且要求在各科中都有较大幅面的创作能力。分科学习到80级才开始。我有个同班同学,什么都能画,画动物画得很棒,想画什么画什么,包括画汽车、画高压电线,只要他脑子里能想到的,能在画面里体现出来,他随机就拿起画笔来,这对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或者一种精神世界是很好的,那不是一个简单画画的问题。
记者:在您看来,您觉得学中国画最重要的是什么?
池沙鸿:中国画最重要的是做人。在它的语言架构上是笔和墨,毛笔和墨所加起来运行的轨迹,是中国画最基本的一个语言方式。对它的欣赏,是与书法一致的,但是从绘画本身来讲,你的为人、心智、情感,是最关键的。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画的本是笔墨,这是不对的,笔墨是一个手,你的思想是一个手,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是一个声音,既不是左手也不是右手,而是左手和右手相拍的掌声,那是一种表达。
“中国画最重要的是什么?”
记者:这几年您还有做一些美育工作,比如公益课堂、文化润疆,想听听您做这些的初衷是什么?
池沙鸿:应邀到全省各地和包括新疆在内的外省部分地方进行美术交流或美育工作,或者下基层去办很多的公益展览,都是浙江画院作为一个专业创作团体,他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全省各个地市的创作讲习会或者创作的辅导,只要找我,我肯定去。也准备了很多的课程,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一些努力,能让浙江省有更多搞创作的人。一讲创作,就还是要提到刚才说的那句话,你的思想、你的为人、你的情感要是完整的,你的技法应该是高超的,它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的画画,这也是我努力想对年轻画家传达的想法。
《醉江南》 68cmx138cm 2011年
《飞跃嘉禾》 138cmx68cm 2012年
《北山晚秋》 38cmx38cm 2015年
《同路》 183cmx192cm 2009年
《幺妹送兄图》
记者:您这些年一直在坚持辅导残疾人陈红绘画,坚持了很多年,想听听这其中的故事?
池沙鸿:2000年的时候,省残联找了十位书画家和十位喜欢画画的残疾人结成对子。我当时在省群众艺术馆工作,所以这其实也算是本职工作。陈红她是整个浙江省残疾人绘画者里面残疾程度最高的,患有小儿麻痹症,四个脚四个手全部萎缩,日常工作全靠她妈妈妹妹,连坐都要靠人家把她扶起来。所以她也有轻生的念头,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直到后来走上绘画的道路,才又有了新的希望。对待绘画,她是很有耐心和毅力的,非常了不起,靠一支加长的笔夹在嘴巴里,坐在椅子上,对着竖着的板画。一开始是临摹花鸟画,只能画那种意笔的花鸟画,画不了很工笔的,但是进步非常快。这里面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口腔中都是血,但是她照样坚持在画。现在她和我已经成为亲戚一样,就是已经不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什么太大的事情来看,而是很自然的事情。
《吴越王钱镠》 230cmx183cm 2022年
《绍兴书圣故里》 38cmx38cm 2020年
《骑马打仗》 230cmx192cm 2019年
请横屏观看
《国药之脉-胡庆余堂国药号》 249cm×630cm 2016年
记者:最后想问问您怎么看待自己“教师”这个身份?
池沙鸿:我其实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师,只是一个帮助别人学业的人。教师这个职业是很难做的,仅仅是教人把画画好很容易,但是要把人培养成一个真正能创作的人,一个艺术的人,有很好的人生观,这其实是非常难的,首先自己得以身作则。我确实教过一些学生,但基本上是沿袭了学校里的教学方法,在我看来,学生的为人仍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这个人的为人不是很完整,或者不是很高级的话,画画其实是很难画得很好的。
《南溪神游环抱开》
《风中有点青草香》
《清香在周日飘荡》
《三顾茅庐》
《秋晓无风》
《山里姑娘》
(来源:艺术前沿)
画家简介
池沙鸿,1956年生于杭州,祖籍台州。197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1982年毕业。现为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和其他全国展,获银奖三次,优秀奖多次。举办个人新作展览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