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深圳)”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展览时间为2024年1月24日至2024年2月25日。潘鲁生就此接受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制作的融媒体文化栏目《根脉中华》专访,本文为访谈内容摘录。
——编者按
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深圳)现场观展观众
记者:潘鲁生主席您好,您在画画的时候说画画是一种日常,是很随心的,从容的,能谈谈自己画画的日常是怎样的。
2022年11月,在工作室绘制广东作品
潘鲁生:画画就是一种日常,是自己平时去观察去记录,心里面有东西才能画得好。如果心里不装着视觉当中感觉最美的东西,也很难去记录。我们常说的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映生活,其实不是一句空话,在生活当中,你只才有感悟才能感动。如果对事物视而不见,这个事物本身就没有打动你。你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打动别人。要在不经意当中,在生活当中,在日常当中去存续很多知识,存续很多美学精神,再用绘画语言和艺术的创作把它表现出来。这样的画画,这样的艺术创作才有生命力,才有筋骨,才会让大家看着很自然。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自然而然的,能深入你内心的,让你停下来去观察它,它为什么反映出来这样的一种信息,传达一种当下的,带来某一个区域或者某一种精神层面的一种感触。
记者:从潘鲁生主席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画画一方面创作者是走心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是把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有一些精神上面的层面的东西表现到画作当中。近年来潘鲁生主席走访了很多大湾区不同的城市,也看到了这些城市当中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结合,是不是也是画了不少大湾区的作品呢?
2019年2月,考察广东惠东民居
2017年2月,考察广东潮州工艺美术发展状况
2021年1月,考察澳门造船工艺
潘鲁生:最近十年,我想把我的整个的民间文艺的调研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的发展,它的背后一定是文化,那么文化的背后一定是传统。在这近十多年的调研过程也验证了这个道理。十年间走访了不少的传统村落,也走访了一些民间的艺人,特别是对大湾区这样的一种文化共生的符号做了一个充分的调研。香港、澳门、广东地区的文化是同根的。他们的传统村落、祠堂都是一样的。这种同根同族的文化类型,辐射出来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节,或者是对事物的一种判断,对经济发展要素的一种归纳和总结,这些方面都是相通的。在文化人类学的调研过程当中,在民俗学的调研过程当中,应该看到区域经济发展背后,文化要素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方式有促进作用。一个民族要想文化自信,首先要摸清自己的文化家底,要树立自己的一种文化的观念和理念,大湾区具备这样的发展条件。中华民族很多文化的根脉,很多文化的要素大湾区都具备,大湾区在海内外都获得了成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没有丢,当代文化在传承。这些因素在我艺术创作和民艺调研的过程中,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和学术研究动力。
《粤·围龙屋》2022年 124x245cm 纸本·彩墨 潘鲁生
《港·葵涌码头》2022年124x245cm纸本·彩墨 潘鲁生
记者:港澳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其实是有很多同根同源,还有一脉相承的一些文化传承的一些记忆。能给我们简单的举几个例子,让我们来感受在您的观察当中这种同根同源的元素如何体现。另外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结合当中,您观察到哪些结合的特别好的例子。
2017年2月,考察广东潮州元宵节迎老爷民俗活动
2021年1月,考察澳门文化信仰
潘鲁生:祠堂的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因为我们传承了上千年。那这种祠堂的文化就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其实中国人把祖先看得很重,这样的一种文化的要素,在港澳地区,在我们广东地区,这个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手工艺的角度,我们劳作的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所以从劳动到劳作,到工艺的创作,到生活方式的一种沿袭,大湾区的这些风俗习惯都是一致的。像过春节扎灯笼,这种文化传统在港澳和广东同样一脉相承。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符号语言、生活方式、饮食,包括茶点,都是一种文化,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方式,一种劳动方式。从这个层面,湾区确实文化是同根同源的。它反应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像老百姓的民间信仰,老百姓心中的文化根脉铲不断。如今过年过节一定要耍龙灯、舞南狮。只要有潮汕人的地方,只要是有客家文化的地方,只要是有湾区文化符号的地方,都有我们的醒狮,这些符号背后就是文化。文化符号在国际传播当中也形成了中国符号。
2017年2月,考察广东潮州春节民俗
这些文化符号看似是老的是旧的,但文化传承需要它们,但是他的精神是富有吸引力的。为什么是当代人在传承,而不是过去的传承,这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文化认同。这种精神气节,使得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的文化同根的归宿感。我调研香港、澳门,我们广东地区大量的传统工艺和民间艺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把它树立起来,树立一种文化自信。其实他们本来就是一种文化自觉,不同区域当中文化同根的时候,文化的自觉就影响了更广大的民众。
记者:说到大湾区的一些传统文化,可能很多人也在思考,怎么把这种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结合,怎么样让我们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在这方面您有怎么样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呢?
2021年10月,考察广绣工艺传承、创新及产业发展情况
潘鲁生:文化品牌的推首先是精神层面,首先要形成文化认同感。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点,一定是要从湾区开展起来,一方面大湾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在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当中,大湾区技术产业比较聚集,两种要素结合使得大湾区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势必要发挥先行示范的作用。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先行示范区,很多理念在某一点上都领先于国际。在传统和当代对接,过去式和现代式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大湾区对发展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都是很好的一种引擎,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很好的一种案例。如今生活中很多东西既传统又时尚,原因在于中国人认为是时尚的,国际社会也同样认同,这种元素就是中国式的。国际化是共同点。国际化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种判断。像中国的丝绸,中国的美学精神都非常简朴,中国饮茶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被国际社会接受。
2019年6月,考察澳门端午节民俗活动之龙舟工艺
其实文化说到底还是一种生活,不要把它束之高阁,看得很玄。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日常,其实文化也是一种日常,这种日常究竟能不能去坚守?有的时候生活慢下来,不见得我们发展的速度就慢,慢其实是厚积薄发。我一直欣赏南方人的慢生活,像宋代的简约美学,宋代的生活方式,宋代的插花,我们的唐诗宋词、民间小说、民间家具、这些古人的传统,他们对生活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像中国绘画其中的造型造物,西方有风景画和静物,但没有山水画、花鸟画,这是宋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传统,这种理念能不能在当代把它发扬光大。在快速的城镇化,在快速的科技化的同时我们应该静下来、沉下来、慢下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
(来源:潘鲁生民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