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2023年年底,一场兴之所至的展览在湘湖之畔的湘湖精舍拉开帷幕。展览展出的是艺术家张谷旻及其学生在云南采风创作的写生作品,它们意蕴深长,趣味盎然,师生们对于文人画山水观在现实世界的寻踪与思考跃然纸上。
如果要问谁是最爱写生的艺术家,或许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张谷旻。时至今日,他仍孜孜不倦地奔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对这位山水画家来说,写生意味着什么?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编者按
采访者:二十年前,您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样的工作?
张谷旻:我从美院毕业后,曾经在西泠书画院工作过十三年,2000年回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与画院相比,教学工作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即使现在已经退休了,我也总说自己的第一身份是教师。二十多年来,我培养了很多学生,仅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有六十几个。看到学生们在全国各地挑起大梁,成为教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够取得成就,是身为老师最开心的事。
2021年带学生在天台山写生
这二十年也是我的艺术观和艺术经历相对成熟的阶段,我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还游历了许多国家。画山水画的原始动力就是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有时我们调侃为“游山玩水专业”,但行走于山水之间的过程甘苦自知。年轻的时候我满怀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后来发现这似乎太刻意了一些。现在我过了知天命之年,反而觉得要顺其自然,画画一事,还是由心最好,画自己感兴趣的,慢慢地用笔墨感悟自然,使自己的笔墨语言变得更加纯粹。
2023年,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写生
西西里岛多立克协和殿 40x60cm 2023年 水墨纸本
采访者:二十年来,您在创作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张谷旻:我创作中的“求变”并不只限于最近二十年,而是从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就开始了。1987年毕业创作实习,我跑得很远,去了西部。当时不想重复古人,也不想重复老师,首先想到的就是从题材上改变。
1988年于浙江美术学院
1988年在教室
在西部的一个半月,西部的荒凉、辽阔、寂寞、萧瑟,带给我强烈的感受,也带给我强烈的表现欲。我花了将近八年时间画西部题材,这期间又陆续去过三次,每次20天以上。这一时期创作了《西域遗迹》《藏魂》《都江堰》等作品。这些作品从题材内容到表现语言突显出这个时期的审美追求。
1987年于敦煌
但是画到1994年底,我就不想画了,因为那时完全是为了新奇,我觉得很累。那段时间我的产量很低,一年就画四五张画,更多的时间在思考,找方法。找方法的痛苦不足为外人道,虽然更多的是困惑,但稍有所得就会非常开心。但我觉得这段经历很值得。西部的厚重对我日后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作用,画界普遍认为江南的山水明快、轻松、空灵,而我的画作与一般的江南山水画略有不同,往往苍润、厚重、苍凉,这与我画西部的那段经历有联系。
西域遗迹 135x135cm 1994年
从1991年开始,我也经常带学生下乡写生。那段时间我在美院代课,常常一连四个星期沉下心去进行水墨写生。后来的水墨写生,我经常把它叫做水墨创作。这种水墨创作不会完全照抄客观自然物象,而是在抓住它的特征之后,主观地赋予它一些意境表现。李可染先生把他的写生称作对景创作,中国画写生的确具有这一特征。中国人讲“师造化”。师造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国山水画写生,要义在于每到一处,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观摩,将一地一景的整体情况了然于胸,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境安排,来进行笔墨创造。这一过程中,自然的表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点在于到自然中用内心去感悟,使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笔墨语言来表现,让意境营造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境界。
藏魂 135x135cm 1994年
九十年代初,我又慢慢地回到原先笔墨书写的状态,相对来说,这会让我更心情愉悦一些。艺术娱人的前提是自娱,如果自己都不能感动自己,根本不可能感动他人。中国历代的山水名作,都是通过作品感染人,使观者感觉到美并折服。1995年以后,我基本是画自己所亲近的东西,宇宙洪荒、天地茫茫依然能打动我,但人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力有所不逮,有限的时间精力中,必须做出取舍。我周边的朋友、同道都是性情相近的人,大家一起去写生,就很开心。总的来说,山水画的创作中,我觉得感悟最重要,多体验、多感悟,多与自然交流,从中领悟自然界的一切,同时也能打开笔墨语言的表现路径。
2017年带学生在龙井写生
采访者:现在有一种反思,认为写生使中国画的诗性、品格和意境表现都大大缺失,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当代中国画的笔墨亟需拓展,您怎么看?
张谷旻:因为写生这门课是从西方引进的,上过这门课之后的山水画创作者会自然而然地将西画的写生观呈现在山水画写生的画面上,他们会着力表现自然物象,画拖拉机、画烟囱、体现生活气息,但是中国山水画本质不是这样的。这些都是表象和外在,缺失了传统中国画的意境表现。中国的山水画如果演变成风景画,那其中的意味、审美和境界都会大打折扣。
天台丰干桥 47x67cm 2021年
中国画传统上的分科为什么不叫风景画而叫山水画?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很广,它包含着中国的哲学、美学、中国人的世界观,体现了中国人的山水精神。山水画是最能体现东方思想和美学的,我经常说,我们山水画家最大的理想就是营造自己的一方天地。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一辈子都在提升完善营造自己的家山,这一过程中,他要修炼、要学习,不断体悟、不断提升,也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提升自己的心境。其中的成败甘苦,除了他自己,就只有知音者能体会一二。山水画是通道的,这也正是在中国画的传统里,山水之所以为大宗的原因。
2016年带研究生在太行山写生
我们经常讲到笔墨,笔墨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工具材料,第二个层次是美术院校可以教学的方法论:怎么使笔,怎么使墨,怎么组合,怎么处理。第三个层次就是所谓的由技进道,清代的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里说得很好,他说:古人云“境能夺人,而笔能夺境”,而山水当以“笔境兼夺为上”。一个成功的画家,笔墨是带有符号性质的,因为此时的笔墨就是画家本人的审美、境界、修养、阅历的综合体现。打个比方,一张名作只要留火柴盒大小给我们看,我们马上能分辨出这是董源、巨然、黄公望,还是李唐、马远、夏圭,也能分辨出近现代是黄宾虹、李可染还是陆俨少。此处的笔墨已经相当于画家的身份与个人印记。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称其为成功的画家。一笔下去境界自开,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画家应该具备的样子。
武当紫霄宫 67x94cm 2023年 水墨设色
当然,西方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吸收,但这其中有一个主次问题,体用关系。中国画肯定要以中为体,以西为用。我的视野还算开阔,但不意味着我什么都要吸收。我们过去很单纯,就是由古至今的一条线,现在除了这条纵向的线,还有世界横向的线,变得很复杂。现在的观点太多了,容易使自己陷入混乱,所以有时我反而更想追求单纯。
2005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采访者:您常带学生出去写生,目的地是如何挑选的?
张谷旻:我带学生去写生的地方,都是我已经去过、觉得好的地方。既然是教学要求,总要挑一挑自己觉得不错的线路。写生最重要的是用笔墨来表现画家对自然的体悟,但现在很多画家的写生往往是到此一游,一次跑很多地方,把某处风景的特征画一画,不会沉浸进去。我对此无法认同。有些特别好的景点,我会反复去,比如说,我经常带学生到西湖边写生,一般每两年会带学生把西湖的山水再画一遍。再比如苏州园林,我基本上每五年要去一次。面对同样的院子、同样的角度,我会思考,上一次我是怎么画的?现在能不能找到新的笔墨表现方法?而不是说一句“那个地方我画过了”,就前往下一个地方。“画过”不是目的,精深地体悟其中内涵,锤炼笔墨,以达到心目中理想的境界,才是最重要的。
狮子林卧云室 45x65cm 2014年
狮子林一隅 47x67cm 2022年
一年中,我长期的写生至少有两三次,短期的更多。写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我三月份到云南写生,四五月份在浙江的新昌、宁波、诸暨各地写生。九月带了《美术报》的一个高研班,到武当山写生半个月,十月又带我自己的硕博生到云南滇西写生半个月,后来又到福建去写生了一个多星期。十二月又去意大利展览、写生。去年我自己较满意的写生作品就有四五十幅。
2021年,“搜妙图真——张谷旻师生作品展”现场
2017年给研究生讲解历代名画
2023年带学生在武当山写生
2017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授课
张谷旻作品欣赏
虎丘烟雨图 24x124cm 2023年 水墨纸本
大庙秋深 244x124cm 2023年 水墨纸本
白沙古镇 47x67cm 2023年 水墨设色
溪山疏雨图 180x96cm 2023年 水墨纸本
大研古城 67x94cm 2023年 水墨纸本
石钟山 67x94cm 2023年 水墨纸本
神庙之谷 40x60cm 2023年 水墨纸本
武当金水桥 47x67cm 2023年 水墨设色
五峰书院 67x94cm 2021年
禅林深秋47x67cm
南雁暮色 47x67cm 2020年
都江堰 135x135cm 1994年
(来源:宝藏 郭宇渊)
画家简介
张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系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博士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黄宾虹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最高荣誉“哲匠奖”。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井多次获奖,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名家邀请展、双年展、三年展等,出版个人画集和专著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