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由故事组成。每一幅画背后都隐藏着许多故事,可能是画家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内心思考,也可能是一段历史的记录,亦或是一个大时代下的侧影。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听艺术家讲述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或笑或泪,或轻松或感动……现实的、想象的、回忆的……都在“文化视界·一幅画的故事”。本期由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士王力克为您讲述他的心血之作《甲午1894》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作品欣赏
《甲午·1894》尺寸:270cmx600cm,创作年代:2010—2013年
甲午海战,虽败犹荣!
十年前,王力克创作了历史画作《甲午1894》,记录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基于这段经历拍摄的纪录片《一个人的甲午祭》荣获了第九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
画作完成至今已经十年,恰逢今年是甲午海战130年祭,这位一直深情凝视中国历史的油画家希望我们重新认识这段悲壮的历史,以及它的意义。
是怎样的一幅画需要用三年的时间来创作?
又是怎样的一段历史需要用两年的时间来研究?
制作服装,设计人物,所有道具都要重新制作、原比例复制。
一座后尾炮,十几个人入画?
——不够!
最终,五十多人的宏大叙事带你走进这段真实的历史。
虽然画的是一场败仗,但要将中国人英勇不屈的精神树立起来。
我们的将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牺牲,可歌可泣!
三年的时间,画家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特别是冬天,在放假后的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一个人没有,万籁俱寂,宁静得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就这样走进这段历史的悲剧。
王力克:“我进入状态最深的时候,是我画这些死去将士的时候,我一口气画他们的表情,感觉我的心脏像被紧紧地攥着,脸和他们一起扭曲!”
一幅画就是一项工程,每一个人的表情,每一个人的手势,画家都下了大功夫来描摹。
活着的人都是攥着拳的,
死了的人松开手了。
王力克:“前前后后三年,最后画完的时候,我长期出不来……死去的这些将士们,每一个人在我心里边都是有一个身份的。”
三年的辛苦筹备、呕心沥血的情感投注,
画布前的演员们、模特们,
他们眼神中透露出来的不屈,
画家至今都历历在目。
王力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这张画是现代这个时代画的,它要有这个时代的印记。我画的历史是那个时代的,但是我的人是今天的,我要让我每一个演员、每一个模特都知道这段历史。”
作品局部
《甲午·1894》局部一
《甲午·1894》局部二
《甲午·1894》局部三
《甲午·1894》局部四
《甲午·1894》局部五
《甲午·1894》局部六
《甲午·1894》局部七
《甲午·1894》局部八
艺术家简介
王力克,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格利菲斯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檀国大学博士生导师,意大利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写意油画院研究院院委,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三、四届中国油画展评委,山东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油画学会副主席。
作者/陈雅雯
摄像、摄影/徐智勇 陈旋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