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20 08:34:27
听新闻


他出身普通人家却多才多艺,绘艺学成却开创报业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谨遵“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笔不离手、勤学苦练,孜孜矻矻、求索创新。他根植中原沃土,心系大众苍生,谱写生命赞歌。他情牵丹青绘事,首倡“中原画风”,提携青年后学,为推动一省美术发展大计运筹帷幄、躬身力行,成为中原画坛的一面旗帜和中国美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国画家。他就是中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马国强。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老河》 213cmx124cm

“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马国强祖籍河南温县,1952年出生于驻马店驿城区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年幼的马国强不仅好学上进,而且多才多艺。回忆起走上绘画艺术道路的渊源,他坦言小时候并没有当画家的理想。“上小学时,我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不仅学习不错,而且爱好广泛,爱打乒乓球,还会吹笛子拉二胡。为了练好笛子,我把下颌的牙齿都练松了。”

直到遇见鲁竹溪先生,马国强的人生道路之舵开始发生转变。鲁老师是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美术专业的早年毕业生,为驻马店地区培养了众多美术苗子。在他的引导下,马国强开始学习画画,初中时还进了绘画小组。临摹华三川、贺友直等名家的连环画作品,很快成为他的一大爱好。但马国强坦言,自己当时在鲁老师那里并不出众,学画画也只是个人众多的兴趣之一。“当时文学热,我最大的理想是当一位文学家。”

心里虽是这么想的,手上的技艺却没止步。到了初中后半段,“能写会画”的马国强已在学校和周边地区小有名气。随后,画毛主席像成了重要任务,进一步锻炼了他的基本功。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少年时代与母亲合影

“回想当年,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家父之所以极力支持我学画,就是因为他信奉‘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的古训,认为画画是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技术或称手艺。他对艺术的这种理解虽然偏颇,却也道出了艺术的部分本质。画画这门手艺不仅使我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劳动和技术含量而不至于欺世,而且让我在工作的时候因有手艺保底而心平气和,多了几分从容和大度。”马国强说。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幼时,当马国强第一次从父亲嘴里听说这句古语的时候,就悬之座右,引为鞭策自己改变命运、奋发前行的动力。这句看似浅显的话语,不仅给了他淡定从容的底气,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成功的不二法门。

正是因为有了善画能写之技,1969年,高中没毕业,马国强就被招入驻马店针织内衣厂工作。先是为迎“九大”绘制毛主席油画像,后又被公派赴上海参加为期半年的印花设计学习。浩荡黄浦江、繁华大上海,让他眼界大开。学习之余,他经常漫步在黄埔江边,反复琢磨那些安放在道路两旁的花花绿绿的美术字和装饰画,默默地在心中一遍遍勾描。正当他如饥似渴学习工作时,命运之舵再次发生了转变。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1974年于林县南庄大队的写生

转益多师 学有所成

1972年冬,马国强进入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学习,这是他艺术人生的重要一步。“走进大学校园,嚯,仿佛一下子就进入一座百宝山。那么多名师、藏书、画册……艺术殿堂的大门徐徐开启,让我视野大开!”谈起母校,马国强总是兴奋不已。

“诸位恩师把我引领上了正确的治学道路,不敢说勤奋,我在上大学这几年却也没有浪费一分一秒。”马国强说。除了上课、吃饭、睡觉,他和同学们利用一切时间练笔。每天晚上画素描都到12点以后。为了躲避宿管的检查,就把窗户用纸蒙起来。

那段时间,每逢中午时分,在校园东操场的排球场地,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脸庞圆圆的学生坐在高高的裁判椅上画画,一待就是一中午乃至更长时间。“那就是我在练速写。为什么坐那么高?因为自觉画得不好,怕别人看了笑话。瞌睡得很了,担心摔下来,就实实在在地掐自己几把。”马国强笑着回忆。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25岁时的写生照

彼时的河南大学美术系,名师云集。韩野、王儒伯、邱光正、王威、丁中一等先生,个个都是在全国享有声誉的画家、教育家。在他们的耳提面命、悉心教授下,20岁的马国强开始了真正的专业学习、创作之路。

王威先生是素描教学名家,“王威素描”曾是河南高等美术教学的一种技法体系,让千千万万的美术学子受益。“想当年,我上第一节素描课时,王威先生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整体’二字,告诉我们绘事之窍要,在于整体观察、整体描绘。王老师的‘整体’要求,不仅是绘画的技巧,更是一种方法论。除了对创作,包括对我以后的工作、管理,都大有裨益。”马国强介绍,丁中一先生的浙派线条技巧、人物面部塑造的“小坡面”技法,韩野先生扎实的写实功力等,均让他受益终身。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自画像》 1973年

就这样,置身古香古色的明伦校园,在一众鸿儒硕学的悉心培养下,青年马国强勤勉好学、积极上进。铁塔行云、寒来暑往,经过日复一日刻苦学习训练,他的速写和造型能力日益提高。大学时期的作品《攻关》入选开封市美展,写意画《备课》被当时省内唯一的文艺期刊《奔流》杂志在封二发表。毕业前,马国强与恩师丁中一合作的作品《柳下跖起义》和自创作品《平日大寨田,战时地雷阵》同时入选首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于1977年8月17日创作的素描

“在学习成长历程中,李自强先生对我的帮助也很大。”马国强介绍,临近毕业的一天,他为丁老师捎信,身背画夹怯生生地敲开了时任河南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的李自强办公室的门。“李先生打开画夹阅看,对我的人物写生大加赞赏,当场决定选其中一幅老农画像入选正在组稿的《中国画工农兵人物写生选》。”当时此类美术出版物在全国并不多见,入选者均为方增先、卢沉、周思聪、杨之光等声名显赫的大家,入选难度远大于今天的全国美展。“李先生这种只重艺术质量,不重名声地位,奖掖后学之高节可见一斑,对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国强说。而据临摹过马国强入选作品的美术工作者反映,他们当时都以为马国强是位中老年画家,没成想竟是一名当时未出校门的学生。再一次证实了马国强非同寻常的艺术潜力。

1975年夏天,带着对师长的不尽感恩和满满四个大箱子的速写习作,马国强学成毕业,被分配至驻马店地区文教局文艺创作室。插画、年画、连环画,他一边搞好创作,一边面向基层群众。特别是对汝南县的王桥农民画,做了很多辅导工作。其间,作品《大寨红旗震山河》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两年后,马国强被时任河南日报社摄影处负责人的魏德忠慧眼识珠,调任《河南画报》美术编辑。从驻马店来到郑州,成为他艺术生涯的又一转折。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的版画作品《难题》

在全国美展上放了一颗“大卫星”

初入省城,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东风徐来,春潮涌起。“在那个年代,河南日报社能够创办一份彩印的专业画报,很不容易。能够在专业岗位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我也是倍感振奋、豪情万丈。”马国强说。对于个人来说,尽管编辑是主业,创作只有在业余搞,但舞台大了,视野宽了,马国强的创作也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在当时河南的主要期刊以及全国知名刊物上,他的插图作品以极高的频率呈现,连环画、年画等作品也佳作迭出,业界和读者很快熟悉并记住了“马国强”这个名字。作品《十里长街送总理》《小结》等相继入选河南美展并获奖。

1982年,原文化部为强化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研究,要从全国选调20余名画家,到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进行半年的集中学习创作,30岁的马国强凭借勤奋进取和创作成果顺利入选第二期创研班。但每逢谈及此事,他总是谦虚地说:“这得益于李自强先生的举荐。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够到北京与黄胄、叶浅予、蔡若虹等大师朝夕相处,于画人而言,堪称获益终生的幸事。”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1982年在中国画研究院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春暖》

半年里,马国强一如既往地勤学苦练,抓住一切机会向先生们请教。名师的示范讲解,不仅让他常有醍醐灌顶之感,也促其创作日益精进。马国强专程到延安采风,创作出了《春暖》。作品以工笔重彩的画法,表现周恩来总理走进春意盎然的陕北农家,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场面。在1984年春节期间,《春暖》作为年画广泛发行,受到欢迎和好评,成为马国强的代表作品之一。

 1984年对于河南美术界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那一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河南画家入选作品达到了十几件,获奖作品数量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彻底打了一场“翻身仗”。对马国强而言,同样收获累累:《春暖》《山雀》《淡淡的晨雾》三幅作品入选,其中《山雀》获优秀作品奖,《春暖》后来则入编了《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卷》。

全国美展堪称美术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高手云集、竞争激烈,入选难度极大。一人在当届展览上入选三幅作品,可谓放了颗“大卫星”。在人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时,马国强则开始思考未来的创作之路:自己的“根据地”还应当是来自生活一线的写实人物,技法上还应当是以体现功力的小写意为主,故而必须“收摄心神,专意为之,方可有成”。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山雀》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笔墨当随时代

1995年,《大河报》的前身《大河文化报》创刊,马国强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得益于王威先生的“整体”方法论,马国强在做好新闻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笔不离手,每日创作。同时,时时接触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事件,为他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也更加坚定了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从更名为《大河报》到“百万大报、一纸风行”,在“放权充分、监督严格”的管理思路下,马国强不仅带领团队创造了中国都市报历史上的奇迹,而且在美术创作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品在全国美展和各类大展中,多处入选和获奖,画名日隆。

2007年,在从事了30年的新闻和管理工作后,马国强转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回归艺术界。那些年,他不遗余力地推动河南文艺特别是美术事业的发展,直至2012年退休。

从事创作50多年来,马国强焚膏继晷、砚田苦耕,不教一日闲过。他深入生活、笔耕不辍,扎根人民、不忘初心,长年坚持以速写为手段,在火热生活中取源,创作出了大量以普通人、劳动者为描绘对象的精品佳作,成为中国画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被著名美术家邵大箴誉为“当今国画人物画领域一位智勇双全的骁将”。

在马国强的艺术词典中,“生活”这个字眼有着崇赫无尚的地位。他反复强调,对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而言,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艺术的高度。在鲜活而又滚烫的一线生活召唤之下,倾情投入而非叶公好龙,是衡量一位具象人物画家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

创作中,对于生活真实的执着使马国强摒弃了一切外在的虚假的东西,作品中的人物由此获得了高度的艺术真实。他的中原农民工系列和西南、西北边陲少数民族风情系列等水墨人物画作品,不仅全方位多视角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巨变,更向人们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彰显了像中原大地一样古老而厚实的中国精神。他笔下的中原老百姓,质朴、勤劳,宛若中年汉子吹出的唢呐曲调,在昂扬激越的旋律中,蕴含着一种博大深沉、奋发向上的力量,回肠荡气、扣人心扉。他笔下的打工者、惠安女和彝、藏、侗、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人物,摒弃了古代仕女画矫揉造作的姿态,呈现出一种源自大地与自然的美感。他们虽然形象各异,却都淳朴乐观。脸上洋溢的笑容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观赏马国强的作品,不由让人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感受:他的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一曲中国精神的赞歌!从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真正的当代中国人。

对此,马国强曾多次对记者说:“笔墨当随时代,我本人就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面对的都是普通劳动人民,所以就将他们作为我的创作对象,所谓‘艺术从生活中取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而创作,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根本遵循。”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又抢救出一条生命》

创作完成于2016年的八尺水墨人物画巨制《老河》,再次诠释了马国强这一创作理念。马国强介绍,在一次壶口瀑布采风写生活动中,偶遇一位陕北老农,不知怎么回事,那张脸庞、那些皱纹、那种笑容、那根烟袋、那身装扮,让他刹那间被“父亲”这个概念强烈地俘获。于是,在黄河激浪的轰鸣声中,他立即摊开速写本,用饱满的热情、足够的时间与耐心,攥得了充分的创作素材。这件因震颤灵府的感动而构思、落笔的作品完成之后,引来了真诚的喝彩。《老河》被誉为像“老父一样沧桑、老家一样深情”,成为马国强的又一件重要代表作品。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换班》

就这样,一路走来,马国强秉承“笔墨当随时代挥洒”的理念,用手中的画笔为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画像。“汶川地震,河南消防总队四百官兵急驰灾区,参与生命大营救,经过十一个小时奋战,成功营救出一名被埋一百二十四个小时的妇女卞刚芬……”马国强及时创作出《又抢救出一条生命》,讴歌消防官兵的壮举,并在题写上述文字之后,又写道:“国强亦深受感染,难以自已,遂援笔图之,以记此生命之赞歌。”抗击疫情,他用三天时间,流着眼泪完成了表现医务工作者大爱奉献的《换班》,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并入选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美劳动者——中国美术馆藏作品中的劳动者形象”展览。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房巍 乔云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300cm×800cm 2020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18年6月,中国美协开始组织实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接到通知后,马国强联合画家房巍、乔云申报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选题,在全国2000多个选题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然而,面对重大主题创作这样一项大工程,不仅耗费精力、体力,艰辛的创作过程更是对人意志的磨练。乔云直言,在最初草稿阶段是最磨人的,其间甚至有想过放弃:“幸好有马老师做精神统领,带领我们学习党史、军史,不辞劳苦赴信阳参观展览馆,认真学习思考、反复商讨,最终确定了创作思路。”

2021年6月27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位列其中,受到广泛好评。此作历时三年,三位画家付出了大量心血。但在采访中,马国强对“辛苦”只字不提,表示:“遇到这样重要的历史性时刻、这样鸿篇巨制的创作题材,作为河南画家没有缺位,让我能通过手中的画笔,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是莫大的光荣。”

“绘画真的没有捷径可走”

在业界看来,马国强水墨人物画的最大特点是以速写入画、书意入画。正如他自己在《砚边自语》中所言:“造型能力是检验中国人物画家水平的第一把尺子,这种能力的获得只有一条路:速写。这真是一条最便当、最简单,又是最有效的路子。速写是我的必修课。早先是为了记录生活感受,准备创作素材,同时也为了造型训练……如今回头来看,水墨画创作上若有些许进步,还是得益于斯。”

对于速写,马国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速写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本身也是独立观察与思考的表现方式。在造型艺术乃至整个视觉艺术学科体系中,怎么强调速写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他时常对学习美术的青年人讲:“无论你是否有缘遇到名师点化,是否有缘进入八大美院抑或其他高校院系,只要给你一支笔一个本子,到生活中去,就等于给你指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关大道。”

几十年来,马国强不管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速写本。“没事就画,坐车累了,可以掏出本子画;办公累了,掏出本子画;就连开会累了,也对着自己的手画,领导也看不出来你在干啥。这些年,从帕米尔高原到南疆海域,从工厂矿区到乡村集市,我都走到了,走到哪画到哪。”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冒酷暑顶烈日黄河岸边写生

在记者跟随马国强参加的多次采风创作活动中,他总是一到目的地、把行李放置妥当,就掏出速写本,率先画起来。一线一描、一勾一挑,坚持不懈、雷打不动。就这样,50多年来,马国强以大量的速写作“底料”,在工作生活中,见缝插针、滴水穿石般地淬炼了腕下深湛的写实造型功力,在此基础之上,对水墨设色增韵、书法线条造型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创新。他的创作上承陈老莲、任伯年,又吸纳了黄胄、蒋兆和、徐悲鸿等人的精华,既研究宋代用线之法,又吸收浙派运线特长。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亮的时代特色。他的速写善于捕捉表现对象的瞬间动势,周围环境毫无雕凿、做作的痕迹,似信手拈来,却匠心独运。人物造型精准,生活气息浓郁,农民工的朴实憨厚,苗族、侗族少女的秀美多姿,维吾尔族的舞步翩翩,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呈现出晴朗真淳、正大清逸的自家面貌。

对此,马国强告诉我们:“画画是个手艺活,也是个技术活。山水、花鸟画不容易,人物画更难。一定要把解决造型问题作为终身锤炼的目标。”在他看来,手艺是一个画匠的基本技能,而画家也必须有画匠的基本手艺作基础,要一辈子抓住造型不松手。同时要提升学养和开阔眼界,因为从再现性艺术向表现性艺术的升华,需要画家的学识和修养做支撑。“古往今来,但凡能够称得上大师的艺术家其必有一门绝技在身。绝技加思想,方可成大师。前段时间,靳尚谊先生谈到自己学油画的心路历程,提到对造型和素描的重视和要求,称自己一辈子都在打基础,我非常赞同。只有积累了过硬的手艺,结合充分的素养,才是艺术能够得到升华的一个基本条件。很多现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年轻人,对形而下的非精神性的东西把握得不够。总是通过省事儿的办法,玩弄笔墨,希望通过走捷径一步到位。我觉得世上的事情,尤其是绘画,是真的没有捷径可走的。”马国强语重心长地说。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芭莎山舞》 123cm×123cm

昭示着中国画艺术生生不息的力量

2011年8月21日,“生活,生活——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光时刻。开幕式上,中国文联的领导,靳尚谊、张海、王明明、杨晓阳等众多艺术大咖到场祝贺。展览既为“中原画风”走进京城、接受各界品评检阅搭建了平台,也使得马国强成为首位在中国美术馆办展的在豫画家,引发轰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画家刘敏君表示:“看马国强画展,特别是看到他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技巧,书写当下中国生动而真实的生活,以不同于他人的风格面貌绘制出当代人物画,特别是当代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场景,让我极为感动。我欣赏他精湛的画艺,更欣赏他满怀炽爱地拥抱生活、饱蘸深情地抒写时代的人文精神。”

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评论道:“分析马国强的人物画的风格特点,就会注意到这位画家对生活现象的把握由表及里,由人物表情动作的生动、传神进而达到情感、心态乃至意境的塑造。马国强有很多作品题材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看这些画,突出的感觉是很阳光,人物的表情生动愉悦,是一种舒展、自由、自尊、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的人生。这和当下许多作品的压抑、怪异的气息很不相同……马国强的人物画,积多年探索劳作、观察思索,坚持自己的道路,日趋成熟,是中国画艺术在中原大地上的重要收获,更昭示着中国画艺术生生不息的力量。”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矿山阳光》 124cm×122cm

引领中原美术“百舸争流、千岩竞秀”

2007年,在成为河南美术界的掌门人后,马国强以平实的语言风格提出了“自己画好,大家画好”的发展目标。作为美术界领导者,自己画好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想让“大家画好”,却不是书面上四个字那般简单。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介绍,在任期间,为了“带领大家都画好”,马国强主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那些年,虽然自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河南画家屡在全国展览中“登堂入室”,但总体影响力有待提升。为了提高河南美术在全国的影响,马国强带领时任河南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刘杰等,经过周密策划和充分准备,于2012年5月11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启动了“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采风写生活动”。时任中国美协主席团成员,各专业艺委会主任、副主任,各省市区美协主席等美术界的名家大腕,悉数到场。开幕式气势宏大、精彩纷呈,为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美术活动奠定了基调。活动启动后,包括省内画家在内的200余名著名美术家分赴河南各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创作。

在郑州举办过采风作品展后,当年9月12日,“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出画家们在河南精心创作的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力作130余幅,《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作品展作品集》也同步发行。展览不仅在美术界引发轰动,提升了河南美术的影响力,也通过丹青画作,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河南的大好山川、发展成就和中原人民的精、气、神、情。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安钢技术员》 177.5cm×95cm

近年来,河南美术事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早在上任之初,马国强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为此,他积极奔走协调,筹划承接了一个全新的国家级美术展览——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在马国强看来,线描是中国画的基因、生命,要推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高线描技艺乃重中之重。最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郑州市的支持下,2008年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落户河南,于当年5月在新落成的河南省美术馆举办。此展开了中国美术界举办线描展的先河,填补了举办全国学术性线描展的空白。

全国首届线描展得到了各地3000多名画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展出200多件作品。而在参展画家中,河南画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22年1月28日,全国第六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在郑州升达艺术馆开幕。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介绍,线描展自举办以来,除第四届在山东日照举办,其余五届全在郑州举办。第六届展览投稿作品多达8000件,展出作品260件。经过多年的举办,全国线描展不仅在增强河南美术工作者的信心、提升创作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中国美术界一个响亮的展览品牌。

在马国强执掌河南美术的8年间,中原画坛活动、展览层出不穷,美术人才不断涌现。“油画中原——河南省百名油画家走进各地”采风写生活动十年磨一剑,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油画家。新人新作展、版画届展、中国画展等的举办,以展览促创作,鞭策河南广大美术工作者勤勉奋进、提升技艺。他们相继在全国各类美术展赛中获奖入选、摘金夺银,使河南美术实力始终在全国保持中上游水平,中原画坛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岩竞秀的蓬勃发展态势。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彝寨春暖》 138cm×69cm

多年来,马国强对美术人才极力提携推介。他常说,自己的成长就受到了多位前辈先生的照拂,除了感恩,还要把“传帮带”的传统继承发扬。河南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郑州美术学院校长石品介绍,马国强主席把关心扶持青年画家、关注美术人才的培养作为带领“大家画好”的分内事来做。在画坛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韩学中、郭建明、曲春林、贾发军、宋彦军等纷纷表示,马主席对他们关爱有加,在个人成长、艺术创作上经常给予点拨指导,长年坚持为他们的展览活动“站台助威”。在与马主席接触的过程中,其勤奋执着也让他们备受感染和鼓舞。

“关注美术院校人才的培养,亦是马主席美术生涯中不可绕过的话题”,石品表示。退休后,马国强先后兼任了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郑州美术学院名誉校长,还在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任名誉教授。他以深厚的理论功力、丰富的创作实践,以及对美术人才培养的深思熟虑,形成了“立足传统、注重创新”的美术教育思想,极具意义。他还不辞劳苦,经常受邀在省内高校美术学院的课堂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培养美术新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天山巴扎》 122cm×205cm

首倡“中原画风”

2015年6月,美术理论专著《马国强与“中原画风”》在郑州首发。这是美术评论家郑志刚精心撰写的专题研究“中原画风”和领跑画家的学术专著,受到学界关注。

在郑志刚看来,单纯地做一个书斋型画家也许并不难,难的是一位优秀画家,不仅抱持着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还具备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综合能力。马国强主席就是这样一位旷怀宏志、一专多能的杰出艺术家。但他并未满足于已有成绩,而是在经过全面考察与深入思索之后,首倡“中原画风”这一学术命题。

马国强告诉我们,中原大地文化璀璨、积淀深厚,绘画可以溯源至二里头文化,特别是北宋绘画影响深远,为我们留下了“根子正、气象大”的传统。新时期,应该用“中原画风”团结河南画家,以“传统、生活、创新、中正”为创作定位,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马国强为此特意撰文阐述,“中原画风”的创作思想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基本写实。其中,“传统”与“生活”解决创作源流问题,“创新”与“中正”则是技法与风格要求。线质、墨韵要合乎传统,融南派水墨淋漓、灵动隽秀与北派苍茫厚重、刚健雄强的特点为一体,从而呈现“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精神追求与艺术风貌。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黄河滩》1996年 

郑志刚表示,马国强自身的创作在汲取传统养分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生活,追求中正气象,注重书法用笔、以线造型,严谨写实。践行“兼摄南北”的个性画式养成,在刚朗简率的北派线质、构图之中,佐以浙派人物画儒雅清逸、氤氲幽郁的墨色敷染,抟融变化,出以己意。其杰出的小写意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不仅在国画界确立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坐标,而且有力地印证了“中原画风”的“八字方针”。

  自此,弘扬“中原画风”成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一项重要工作。自2016年开始,“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巡展”启动。8年间,携带着近200件河南画家当年最新创作的精品佳构,赴燕赵、抵三秦,越钱塘、进云桂,挺松辽、达琼海,走进了全国26个省(区、市)。“中原画风”巡展每到一地,都会引起当地美术界和市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呈现美术版的中原史诗,在神州大地掀起了猎猎中原风。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河山》 127cm×183cm 2007年

“美术馆是作品最好的去处”

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美术馆内嘉宾云集,高朋满座。“马国强捐赠速写作品展捐赠仪式”举行,艺术家将几十年来创作的速写作品,悉数无偿捐献给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美术界代表共鉴义举。馆方选择部分捐赠作品进行了展出。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在捐赠仪式上接受捐赠证书

马国强在捐赠仪式上介绍,这批速写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73年一直到近几年,总共有几千幅。特别有一些是很难得的,承载着画家生活的美好记忆,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生活风貌,所以一直被他珍藏,直至此次捐出。

这已不是马国强的第一次捐赠。早在2010年,马国强就把伴随他近30年、曾有人欲出数百万元购买的《春暖》,捐赠给了河南省美术馆。后又捐出了大幅巨制《吴金印》。在《春暖》的捐赠仪式上,马国强动情地说:“我有一种嫁姑娘的感觉,既为她找到了最好的归属而高兴,感情上又有些依依不舍。”此番,他再次表示:“这些速写作品凝结着我半生的心血,捐给河南省美术馆,也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因为作为一个画家来讲,美术馆是作品最好的去处!同时希望年轻的学画者用心体验生活、深入生活画速写。”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打工妹》 68cm×136cm

“感谢马国强先生长期以来对河南省美术馆的大力支持和厚爱。此次马国强先生捐赠的作品,其价值远远超过了美术作品自身的价值,更是其珍贵的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时代见证。马国强先生始终以敏锐的眼光洞察生活和时代风采,以画笔表达个人的生命情怀。他的创作和捐赠为河南美术界作出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时任河南省美术馆馆长于会见当场致谢。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阳光喀什》 200cm×675cm 2018年 (海澜美术馆收藏)

效果很快显现。“马国强速写作品捐赠仪式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的消息发布后,随即在河南美术界同仁的朋友圈刷屏,大家纷纷转发并点赞。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圣松在转发朋友圈时写道:“美术作品最好的归宿是美术馆。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最美校友马国强先生捐赠全部速写作品,高行义举无偿捐赠、奉献社会彰显大爱。向马老师致敬!”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秋山带夕阳》 136cm×69cm

致广大而尽精微

如今,72岁的马国强虽然退休多年,但依然快人快语、利落爽朗。画画、授业,录制作品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供大家品评赐教,日程满满,忙得不亦乐乎。近段时间,为推动河南美术工作者全力做好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备战工作,他和河南省美协主席团成员一道,顶着严寒,紧锣密鼓地奔赴郑州各大高校和开封等地进行创作辅导。

谈及未来的打算,马国强说,画中国水墨人物画有一个特点,就是画家一旦步入晚年,他的造型感觉就会变得迟钝,大部分人物画家都很难逃出这个“魔咒”。“我目前好像还没有进入这个怪圈,就准备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我所有的作品既是创作,同时也是基础训练。正如靳尚谊先生说的那样,一辈子都在打基础。我认为,当前自己的基本能力在不断提升,基本手艺也在加强。”

 “所以大家评价,马国强的画越老越深入、越来越精到感人了。我的考虑是,只要画面不画死板,我就尽精微,要有超乎常人的表现能力和刻画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尽精微的再现能力与画作整体表现的意蕴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对此,我一直在努力。”马国强笃定地说。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马国强 《盛妆姐妹》138cm×69cm

2019年,于几十万毕业学子中,河南大学遴选评定了十名“最美校友”,马国强位列其中。河南大学给他的颁奖词是:“五十余年艺术生涯,修艺心,成衷心;三十余年媒体经历,怀初心,献赤心。关心母校发展,朴实低调;提携河大后进,不辞辛劳。好画画,画好画,画画好,造诣高迈,风骨独标。”

老马不觉夕阳晚,识途奋蹄行广远。让我们祝愿马国强先生身体健康,永葆艺术青春,行稳致远,再创辉煌!

(来源:大河美术报


画家简介

对话马国强|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马国强,1952年生,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协主席,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海南省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