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古历来是学书之不二法门,以临古令学书达至“入古”“出古”等境。而每每“与古为徙”,大众却常常不自觉陷入“泥古”之困境,此大抵是过分关注临古之结果形态,忽略真正临古之过程态势所致。学书者在寻古之路上盲目比对临摹形态、一味抄录临摹对象,忘却观己、察己,未将个人心境与“古”相融相交,此正是缺乏人本之心。新年伊始,《中国书法报》特围绕临古提出二十问,约请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魏广君答此二十问,同时遴选其临习书作刊登。
(文/于嘉敏)
魏广君书《修身种德联》
问:近日主要临习的什么帖?
魏广君:我最近临的是“九年卫鼎”,“虢季子白盘”等。
问:临该帖使用的是何工具:墨汁还是研墨,所研墨块与砚台分别是什么,大概何时购置于何地;毛笔是何材质,使用大致多久,仅用一支去临还是不同几支交替相临;使用何种材质纸张,新纸还是老纸,何时购置于何地?
魏广君:墨汁,宿墨多一些。毛笔基本是兼毫的,书写基本上是用一支笔完成,使用的是生宣纸,新纸老纸都有,好用的还是老纸,平时就放在架子上。
问:上述工具是否得心应手,是否考虑更换进行新的尝试?
魏广君:由于年轻时候做过比较复杂的各种画面的实验,所以说对各种笔、纸和墨都可以正常的驾驭。
问:所临帖是何版本?于何时购置、是否是二手书?
魏广君:都是最近置办的,由于印刷技术的发达,各种碑帖可以“原作”地体现。
问:习惯在一天中的何时去临帖每次临习大致有多久?
魏广君:大多是晚上临,时间长短不限,有时也能不间断的临三四个小时。
魏广君临《九年卫鼎铭文》
问:临帖时是否会播放音乐、有声读物或有声节目?若有此习惯请推荐一个最近的收听。
魏广君:临帖时会播放音乐,或者智能阅读朋友圈里面的文章,只要有声音就行,但干扰不到我读书、临帖。
问:为何想临该帖是何契机选择临该帖?
魏广君:人生苦短,不能仅仅临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小篆、石鼓文。中国人谈艺术提倡古意,哪怕是当代,在审美趣味上高等的一种学理审读,古意是非常内置的存在,如果想使自己的书法在趣味上对之有所依靠,两周或商代金文在笔相上内敛着精巧,看似简单而实在是丰富的用笔,使得布陈势力无论是平正中和,抑或是高蹈错综,在高明的使转顿挫中,一种古意虚像在“笔域”中折射储存到我们内心。如果你想永久的把这种镜像储存下来,那么就去好好的临习古代经典碑帖。
问:该帖想要临习多久?
魏广君:像金文多姿多彩,丰富多样,我年龄又偏大了一些,不会执着的去临一种,也不会去给自己规定时间,尽兴而已。
问:该帖最打动您、最想吸收的元素有哪些?
魏广君:金文丰富的情感内在,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打动我。
问:临习前是否会对用笔、结构、章法进行提前构想与安排?
魏广君:由于金文在布陈上灵活多变,情势也丰富多样,所以用笔和结构及其章法,包括笔的大小,纸的尺寸大小不用预先安排设置,心下与之灵性相通即可。
魏广君临《毛公鼎铭文》
问:最近临习时更注重感受笔墨享受书写还是有想要解决调整的问题?
魏广君:更多的是理性书写,对一些有灵变的笔触,要有敏感的认识,将这种机遇性的陈述有效的予以梳理,形成自己的用笔调性,接下来又去推动笔触超越自身的表现力,依循此理,依循此例,循环往复,也就规定了人们对你笔墨形式,书写情态,意境营造上的认识。
问:最近对该帖的临习更偏重靠近原贴还是更想抒发己意?
魏广君:我一贯的主张是以己之神,媚古之道,以己之道,扬古之神。应该是两厢情愿,形意相投。
问:是否穿插临习了其他碑帖?穿插思路是什么?
魏广君:不可避免的会看到其他的碑帖,但不临。一时间搞一种事情,把这个事情搞好之后,再选择其他。
问:之后准备更换哪些碑帖继续临习?
魏广君:之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回到原来的绘画专业上去,而不是再去选择哪些碑帖。等到绘画在某种状态上有“积贫积弱”的感觉时,再回到碑帖中来。
问:最近一次参加的书法活动是什么?近一周内是否会每日临习?
魏广君:最近一次的书法活动是到湖北十堰市评选第13届国展湖北省的作品初评。近一周内不会去临习了。
魏广君临《芮伯盘铭文》
问:平时大概以怎样的频率参加书法活动更喜什么类型性质的书法活动与交游?
魏广君:以龟兔赛跑的感觉参加书法活动。相对少的参加目的性强的,主题过于分明的活动和交流。更喜欢三两能聊得来的朋友,认真交流这方面的事情。
问:在日程繁杂时是否会存在“临摹焦虑”或是“书写焦虑”?
魏广君:这两种焦虑都是存在的。
问:是否制定过“临摹计划”更喜按计划阶段性临习还是随心随性临习?
魏广君:要针对在创作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去计划性地展开自己的临摹工作。
问:对近日的临习是否满意临摹心境是否“自洽”为此有过哪些调整?
魏广君:只要非常认真的对待,勤恳的付出,临摹的结果是自洽之为自洽的存在,无需调整。
问:最近在阅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魏广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魏广君临《邾季簠铭文》
(来源:中国书法报)
艺术家简介
魏广君,1964年生,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博士。现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京华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