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2-09 09:24:21
听新闻

《风物》

问:您生于山东,在齐鲁文化的浸润中长大,家乡的风物对于您的绘画有怎样的影响?而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又对您的性格气质与艺术取向有怎样的塑造与渗透?

李勇:老家是潍坊,出生在济南。上学前父母下放劳动,我和姐姐回老家待了一年半。那年龄,看什么都朦朦胧胧,懵懵懂懂,只是觉得祖籍乡土的气息很平实、无趣,没有引发对故乡“田园诗意”的眷恋和遐思,也没什么“乡愁”。村名叫“西营”,好像村里也没有人说得清哪朝哪代在此地屯过兵,储过粮。家乡人实诚、厚道,直觉中似乎少了些北方农民特有的“苦大仇深”和“侠胆豪气”。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年的传说》连环画之一 1987年

有一段日子,我也曾试着以“阶级斗争”的眼光,在庄里辨识、过滤一下哪一个像“黄世仁”,哪一个像“杨白老”,一路走下来,迎面过来的乡里乡亲对我这个“城里孩子”,不是嘘长问短,就是笑容可掬,让你都下不了眼。支吾着,嗯哪着,人情何以堪。从他们的眼神和话语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对故土、族群的依附和对年景、收成的期盼,嘴边念叨着“人定胜天”,打心里还是指望着老天爷吃饭。那会儿,爷爷在生产队里养牲口,叔叔是小队会计兼记分员,按现在的成分那可都是“技术工”、“文化人”,在村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日子过得不宽绰但也不紧吧,自然也是当然理所的事了。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年的传说》连环画之三 1987年

要说与“风物”沾点边的应算是村中间那棵传说中自宋朝活下来的大槐树,千百年,岁月侵蚀,芯都空了,树头上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活一张皮嘛。听村上老人们说,早些时候,避胡子(躲土匪)、避水灾,树窟窿里能藏进十七、八个老人孩子呐,之后,在我心目中,这棵老树似乎生发出几分神奇、几分诡异。现在想想,越是那种地貌特征、百姓性格不是很鲜明,没有美丽传说的故事,没有彪炳千秋的事件,没有流芳百世的志士……甚至连村名都是约定俗成,口耳相传的小村庄,不管它是“忙时吃干,闲时喝稀”,还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每日里依然“又见炊烟升起,光芒照大地”,当然理所,在理在情,这就是所谓的“生生不息”吧。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年的传说》连环画之八 1987年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年的传说》连环画之十 1987年

有时候,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尽量模糊客居者的身份,尽量减弱先验叙事的记忆,以一种“故乡人”身心在场的方式,去验识现实与记忆间的经验呈现和观看差异,很假,很虚妄,也很难灵验,所能触及能体检的现实,顽侠短局而至有限,纵使不能首肯连起码的诚心诚意的尊重也丧失殆尽了,入乡就要随俗嘛。潍坊确实出了很多大家名家,年纪太轻,攀附不上,因此,这些画家对我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没有。多年后,老乡托老乡,介绍跟着老乡孙敬会先生学画,所以,在校内称“老师”,校外一直喊他“孙叔叔”。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1983年81级国画班赴西北考察,在霍去病墓师生留影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1983年81级国画班赴西北考察,在永乐宫师生留影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莫高窟》手稿一 1983年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莫高窟》手稿二 1983年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莫高窟》手稿三 1983年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莫高窟》手稿四 1983年

说到潍坊年画的那种视觉张力,它的线条不是内敛的,而是往外扩张的感觉,红黄蓝等颜色平均分布,合理支撑,对我的绘画认知有一点启迪作用,这也是后话了。潍坊受着特别正统的儒家思想的沁浸,而我的脑子里骨子里似乎更倾斜、偏向于庄子的逍遥游,无为而无不为。

在济南长大,家乡的乡规民约、道德礼数甚至于“风物长宜”的现实一幕及“放眼量”物化诉求,于我而言,并没有构成很大的束缚。儒家心思缜密、行为规范,那种修齐治平,发乎情,止乎礼仪的教义成分,在我身上很淡很淡。父亲是个很严谨、内向的人,我感觉老人家由于社会的、政治的各种原因,精神上受了很多约束,自己没有把情感完全表达、释放出来。无形中,倒逼着我就想从这种情感的夹缝中往外走走,叛逆心理。当时家庭条件、学习环境都比较好,顺风顺水,春暖花开,没必要压抑自己,这也为我日后的“境遇”埋下了伏笔。我也有心态,思想中儒家的精神胎体和釉色,也或多或少地拉坯成型、点彩渗化了一部分,但没太成器,淬火,烧就。“万法从心”,“诸相非相”,自然也就没有过多地捆绑和禁锢住我,也就不存在瞻前顾后,捉襟见肘,苦而不能自拔了。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守望者心迹——中国画九人展”,山东艺术学院老同学留影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2002年在台北参加《裂变▪蜕变——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展》,与刘国松、杜大恺、海日汗留影

《先贤》

问:齐鲁大地曾经出现梁楷、李成等绘画大家,近现代的于希宁、黑伯龙、关友声等画家也享有盛誉,您的绘画是否受到齐鲁先贤的影响与启发?请举例说明。

李勇:我们这代人接受的是“散养式”教育,自诩“野蛮生长”,已经打破了“开宗立派”、“拜师学艺”传统样式的束缚和区域文化的制约。既对祖辈保持尊重,又坚守自我的心性,不失迷也不踟蹰,自出机杼。年轻时对传统文化吃的不是很透,小心翼翼,不越雷池。对现代那种有点超前意识的“新文化”、“新理念”,反而能更快地吸纳并融入,但也有点盲人骑瞎马的意思,走哪儿是哪儿的架势,那年头,大伙儿都精神贫血嘛。以前很多人学画和学字,往往古往今来从头捋一遍,等顺到自己感兴趣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气喘吁吁、手脚发麻了,我认为,大可不必。从你的兴趣点先切入,往两头找,上下求索。你觉得哪些是对你有滋养的,自己知识范畴没有的东西,什么髨残、倪瓒,什么德库宁、霍克尼,既刨根问底又深入浅出,这种“自发性”鲜活琐碎的状态,看似中间有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但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和气象,特别养心。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青山无尘之一》1990年

我们可以从当代一些成功典范、知名画家的临摹、研习入手,结合当下的一些造型理念、图式经验,由点带面,左右逢源。“明知故犯”,“将错就错”也是一种反向、逆袭的进取方式,正面攻不破侧面攻嘛。如果你考学前先学梁楷,牧溪,一出手“泼墨仙人”,“六柿图”,什么学你也考不上,没商量。(但挡不住哥们儿成大师)。可当你感兴趣了,可以再往回走,捋捋他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来的?我们哪方面有些不足或欠缺?往上古找找,这叫追溯吧,或者再往国外找找,那就是博采了。这可能和我们这一波儿人“文革”那会儿受的教育也有关系,几乎可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大型展览、主题性创作在绘画史上的时代贡献也好,在我们艺术轨迹中的发蒙和启迪作用也好,都是蒂固根深,覆盖不掉的,并用一以贯之的真诚妥帖地表现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的精神波动——令人成长。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 《青山无尘之二》 1990年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 《青山无尘之三》 1990年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 《青山无尘之四》 1990年

(来源:茹昱斋)

画家简介

李勇的画迹心象:风物长宜 生生不息,先贤养心 自出机杼

李勇,男,1963年生于山东济南,198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院聘画家。

李勇的人物画创作探索与实践有着明晰的学术指向和高蹈的精神述求,其心路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对现实主义语境下笔墨特质在生活因素中的象征意味尝试;(二)意象造型中东方诗性心灵体验及“彩墨构成”风格置换;(三)构建一种具有精神化信仰气息的“虚拟与真实”的图式研究。从作品的审美体验、文化定位、技法实践完成从视觉真实到诗性表达,从社会关怀到心灵自觉的有效演绎和转移。作品参展:庆祝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获二等奖;八幅作品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获铜奖;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获国画家奖;全国第十届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国画作品展。出版画集:《当代中国画精品集——李勇》、《出走与归来——李勇画集》、《中国画技法精粹——青山无尘》、《当代中国画名家档案——古典影子》、《中国画名家研究——李勇线描卷》、《清虚·清音中国高等院校教学范本——李勇作品精选》。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