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用艺术形式把“大爱无疆”呈现出来,汇聚社会力量——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谈艺术家参与慈善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2-01 09:08:31
听新闻

十一月,是落叶与风的缠绵,是初冬唯美的诗篇。中国美术学院南山院区不大,一座圆形的建筑就是一整个校园,通过连廊把多个单体建筑连接,设计非常特别。校园一半是建筑,一半是自然。校园内最大的风景除了结构,就是随处可见散落的雕塑和爬山虎,成片的红色爬山虎爬满教学楼外墙,把单调的墙面装扮得艳红耀眼。透过教室的玻璃,我们看到年轻的学子站在画架前,用手里的画笔在画纸上尽情描绘。

沈浩,全国首届兰亭七子之一,一位备受关注的中青年书法家。自少年时,即师从刘江先生学书,在中国美院书法系求学,又得祝遂之先生真传,续沙孟海先生之正脉。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之路上跋涉经年,沈浩对先师之道感悟于心,同时广临诸体,博采众长,入古出新,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在教学中,他致力于国画、书法的教研和创作,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沈浩曾参加过多次省慈善联合总会组织的书画活动,给人的感觉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呈现出人世间的祥和美好。书法是最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核心精神,它把精神迹化到笔下,迹化成我们的生活。书法在笔墨上构筑艺术,承载我们东方文化的人文历史以及历代书家的学养心性。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文化内涵,因而其作品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沈浩一直把学习书法看作是一个修身修心的过程,虽然书法篆刻作品获奖甚多,书名亦早已胜览江湖,但他甚少混迹其间,似隐士般沉下心在教学与创作中,一心一意营造心中的天地。

参与慈善活动,他认为是一种传承和发扬的行为,在遇到大灾大难时,老一辈的艺术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慷慨地捐钱、捐作品,以此来表达一位老党员、一位老艺术家对受难群众的关心和对社会的报答之情,老艺术家们通过自身行动潜移默化影响和带动年轻教师参与其中,一代一代、以老带新,这种精神传递是很重要的也是应有的风范,是作为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觉悟和担当。

慈善是一种美,慈善的主题,古已有之,渗透在社会发展过程之中。在跟着老先生们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过程中,他努力向老先生们看齐,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的奉献意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再带领更多人去做慈善,为慈善事业做贡献,不断把慈善事业做好。

艺术创造美,创造出来的美要有人欣赏,需要美美与共,通过慈善活动展示艺术作品,汇聚社会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在和谐社会发展中,要提倡社会大众相互间的关爱,倡导高尚的品德,传递正能量,让社会更加美好。艺术家参与慈善的主要途径就是创作和捐献作品,在创作中努力体现作品的内涵,比如“大爱无疆”“同歌同泣”表达对受难同胞的关心关爱,都是比较直接的表现,通过书法、绘画或者印章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沈浩个人来说,不管是创作、研究,还是参与慈善活动,都极其认真,认真创作每一件作品,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这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他说他现在身上的一些光环不是光靠个人努力就能获得的,是社会和时代所给予的,要懂得感恩,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慈善活动、积极回馈社会这是毫无疑问和必须要做的事情。

艺术教育是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一种很好的形式,它能提升社会大众精神文明素质。他认为艺术教育是一种日常的慈善方式,在学校,艺术教育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创作精品力作,培养精英的专业艺术人才,但在社会中,可以将艺术与慈善公益结合,通过慈善的方式传达社会美誉,让艺术教育、艺术创造提升人的心灵,减少人的痛苦。比如针对聋哑儿童、智障者的特定人群,可以用艺术教育的方式,逐渐地提升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对自闭症孩子来说,也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让他们在接受美的教育,或者自己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地调试,逐步走出心里的阴影;对孤寡老人来说,可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走进社区,走进老年群体,用艺术创作的方式,丰富老年群体的生活,让他们变得更快乐一些,更灿烂一点。

大爱无疆,希望全社会一起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慈善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希望艺术家的创作能够有更多人一起分享,美美与共,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不断进步发展。

用艺术形式把“大爱无疆”呈现出来,汇聚社会力量——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谈艺术家参与慈善

(来源: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书法家简介

用艺术形式把“大爱无疆”呈现出来,汇聚社会力量——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谈艺术家参与慈善

沈浩,1973年4月生于浙江杭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书画教育学会书法分会副会长。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文化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