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采访桑火尧,时间选在了下午三点半,他到达山东美术馆展厅准备布展的时间。
平时这个时间点,是他从午间小憩中醒来,准备投入创作的时间。对桑火尧来说,自律的作息,是能全身心投入创作的必要条件。
电话那边的桑火尧带着浓重的江南口音,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才能听懂。一如他的绘画,都需要慢慢品,慢慢看。
“迹|境——桑火尧作品展”展览现场
山东美术馆
桑火尧语速很快。常常在我抛出一个问题后,他沉浸在自己的长长的回答中。或许这是他近三十年从事抽象创作以来养成的习惯,思维不能跳跃太快,要沿着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一路剖析下去,到达自己能达到的“极致”,才能开始新的思考。
《颤动之宇宙》 140×190cm 布面综合 2023
对于桑火尧而言,抽象的语汇只是皮囊,而其中的“境”才是绘画的内核。他从1998年开始以方块的形式进行抽象的探索,绘画过程中纷繁的笔触、色彩叠加,在画布上却提纯为精炼的图示。策展人姜俊评价桑火尧的创作时提到:“中国的艺术源于士大夫的文人世界,中国抽象也集中体现在被作为中国古代最高级的文人艺术上。”与其被形容是“艺术家”“画家”,桑火尧似乎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文人”。他深受东方文人画“崇高”之境的影响,以笔墨建构起丰富的精神性世界。
《万物之灵》 160×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2
对于早已凭借标志性的创作符号,在艺术圈打开知名度的艺术家而言,符号究竟是成功华袍的点缀,还是一种局限?尤其对于25年来致力于描绘方块的桑火尧而言,他作品中近乎“单一”的形式,对观者的阅读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就像姜俊提出的问题:“今天在一个多元浮躁和光怪陆离的图像消费时代,桑火尧作品显得朴素和内敛,甚至乏味。他的抽象绘画不仅对于绝大多数缺乏西方现代主义审美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教育的观众来说都有着巨大的阅读障碍。”
《秋之语》 35×50cm 纸面综合材料 2023
《别处风景》40×40cm 纸面综合材料 2023
桑火尧就像一位穷极一生寻找真理的隐士,在方块间寻找着创作的真谛。他笔下亿万个方块的笔触结构、形式空间感都不一样,“情绪从未趋同过”。每画一幅画,对他来说都是新的。
此次在山东美术馆举办的“迹I境——桑火尧作品展”中,展出了几件桑火尧今年的最新创作。《秋之语》《别处风景》《达生》《向蒙德里安致敬》等作品,不再是桑火尧标志性的同一色块精心的层层晕染,而是边缘不规则的多种颜色如泼墨般彼此交融,周围有着大面积的留白,画笔湿润或干涸的不同状态都清晰可见……画面自然,野生,肆意,又让人联想到道家的“无为”。
《达生》 200×160cm 纸面综合材料 2023
《向蒙得里安致敬系列2023-5》 190×150cm 纸面综合材料 2023
而《圣维克多的秋日》这件作品,是桑火尧致敬塞尚的《圣维克多山》。明亮的黄和橙点缀在大面的蓝色、绿色之间,仿佛明媚的秋光穿透黯淡,带来无尽的温暖。在桑火尧看来,中国传统的抽象,与西方现代主义抽象的境界是趋向一致的。另一件《重山-向黄宾虹致敬系列07》中厚重的黑色与深红色块苍茫而深邃,呼应了黄老黑、密、厚、重的画风。
《圣维克多的秋日》150×110cm 纸面综合材料 2023
《重山-向黄宾虹致敬系列07》 210x17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3
融汇东方水墨的意境,及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崇高之美和精神力量,是桑火尧绘画的关键词。对他而言,即便是单一的创作语言,也不存在重复或乏味,因为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迹|境——桑火尧作品展”展览现场
左起:包一峰、桑火尧、方力钧
采访者:Hi艺术
被采访者:桑火尧(以下简写为桑)
采访者:一直以来,你的展览主题都围绕着“境”字。这次在山东美术馆的个展“迹·境”为主题,有什么含义?
桑:“境”为东方的水墨意境,在西方语汇中是康德所说的“崇高性”。对我来说,东西方的影响是合二为一的。对艺术家而言,是内心形而上、潜意识的精神力量。
《望境》 150×190cm 纸面综合材料 2023
《天际的云》 160×16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3
采访者:最近几年的创作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桑:我从1998年开始创作方块,一直到2021年都是单色为主,我希望色彩和形式的单一性都能达到极致,有一种崇高性在里面。但疫情这几年,我慢慢觉得崇高固然重要,但人性的东西更重要,我需要直视、表达出我内心的观照与所想。在那段对全人类而言的苦难时间里,我认为应该要表达乐观的东西。我早期的作品辨识度已经很高了,而现在的创作更放松随性,更关注情感情绪和潜意识里的东西。
《落基山脉的故事》 140×19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河山》 60×6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9
采访者:笔触似乎也有变化,开始运用了晕染的方式?
桑:西方的笔触和构成,与东方的笔墨和布局,在我看来是共通的。它们都是有情绪、有抑扬顿挫的。我一直非常强调东方性的东西,在东方的美学语境当中去探索绘画,所以才用了东方的晕染笔触来创作。
采访者:你不同作品给人的情绪是不同的,比如单色的作品看起来就很平静;多种颜色交汇的作品看起来又很剧烈。你画画时候的心境是怎样的?
桑:我画画的时候只有思考,不会有纠结。因为我下笔的时候,其实已经想好要怎么画了。
采访者:你用过很多材料创作,纸面、布面、绢面,不同的材料会影响创作表达吗?
桑:2019年之前,我的创作都围绕着水墨来进行。到了2019年以后,我开始加入了丙烯、油画等西方媒介。这些具有厚度和肌理感的材料,让画面具有更多的维度,也让我的表达更自由。这次展览,除了绢本作品,也展出了我一些亚麻布的绘画。对我来说,无论材料和媒介是东方还是西方,它们只是承载艺术家内心的笔墨精神而已。未来的艺术一定是世界的艺术,各种地区的作品的差异性会越来越小。
《力量之源》 122×122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
《距离》122×122cm 纸面综合材料 1998
采访者:你是在进行中式的抽象艺术表达吗?
桑:我是在进行形式语言国际化的抽象性表达。如果中国绘画不经过第二次现代性,依然在已经被前人使用过的固定的形式中发展,那么未来在国际上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无助于推广中国艺术的发展。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机构,都应该肩负起这样的责任。要坚持中国的文脉的同时,创造具有当代性、国际性的艺术作品。
《实验水墨》580×220cm纸本水墨2017
采访者:你会画草图吗?画画的动作更多是细细晕染,还是大刀阔斧?
桑:我画画都是站着,需要投入全身力气。我不会画草图,因为那会控制我的思想。我的草图都在我的脑子里,画画需要很多即兴的部分。有时候我画得很畅快,但大多时候都需要很仔细,因为有的地方就是错了一毫米也不行。
采访者:对你来说,每一件作品之所以成立的关键点是什么?
桑:我有的作品需要一个月完成,有的需要三个月,完成的关键在于情绪是否表达到位。画画就像参禅一样,很枯燥乏味,但是又很滋养你。有时候作品会给我信号,仿佛在说:“桑火尧,好了!”
《合》 110×11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8
《家园》 170×13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2
采访者:画了快三十年的方块,你会觉得自己被这个符号困住,或者在进行重复的工作吗?
桑:最初我画方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我对东方文人精神的理解,以及西方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块既有世俗的一面,也有哲学的一面。我从来没有觉得我的思想和行动被困住,因为对我来说每一幅画的情绪、表达都不一样。最开始我进行方块试验的时候,有很多人不理解我,我也经历过很痛苦的阶段,但从来没有对任何人任何事妥协过。因为我明白,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把周围的声音屏蔽掉。
桑火尧在工作室
采访者:如今的生活和创作如何安排?
桑:我同时在北京和杭州创作、生活,北京的大气和杭州的湿润都给我很多灵感。我每天都会在工作室,哪怕只是思考不一定动笔,我享受工作室的宁静、孤独。
采访者:创作近四十年,你是如何理解绘画这件事的?
桑:如今我面对创作是更美好、开放、更自由的态度,我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接下来,我希望还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艺术创作之旅。黄宾虹70岁都还在突破呢!画画让我获得内心的平静,远离外面的喧嚣,我一直沉浸在个人的创作里,去探索我内心的精神世界。
(文/吕晓晨)
(来源:Hi艺术)
艺术家简介
桑火尧,1963年生于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工作生活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