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11月18日(本周六)“迹|境——桑火尧作品展”即将在山东美术馆揭开神秘面纱。布展已接近尾声,11月15日下午,倒计时第3天,著名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桑火尧教授走进文化视界,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同行的还有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姜俊博士,以及弘川艺术博物馆馆长李国红女士,一同为我们解读“迹”与“境”背后的崇高与超越。
除了清茶,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更以收藏展陈的名家墨宝款待远道而来的贵客,携嘉宾畅游“中华艺术空间”,饱览珍藏艺术真迹,也在编辑室回顾桑火尧曾在两网发表的作品。
特别是谈到年初在济南举办的艺术盛事“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梁洪文评价其为“济南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令济南的艺术展陈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而桑火尧的作品也参展其中,成为这一席艺术盛宴中别具风味的珍馐佳肴,深受泉城观众喜爱,也成为他后疫情时代首次重要个展花落济南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年酝酿的艺术思考,让新的可能性发生在济南
桑火尧上一次重要的个展还是在2019年,那是还没有疫情的日子。时隔四年的后疫情时代,艺术家们纷纷选择在充满了希望的新起点上开启艺术新征程,而桑火尧,将重要的第一步棋掷地有声地重重落在济南。在他看来,艺术需要酝酿,而每次展览都是一次归结。“这次展览对我来说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经过了四年的酝酿,使我的作品有一个新的可能性。也因为前面有三年的疫情给我带来的思考、对疫情的亲身感受,苦难也好、痛苦也好、折磨也好,都通过我的作品来呈现。所以这次展览内容丰富,能借此了解到我的内心世界,以及我的艺术在这四年当中的探索过程。”桑火尧认为,在三年疫情当中,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以静下心来专注地提炼艺术,思考自己要做出什么,然后把“此时此刻”的自己对世界的感慨,对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的感叹,通过作品记录下来。“所以艺术是一种很好的记载艺术家情感的方式。”
相继2017年在北京、2019年在上海举办重要个展之后,桑火尧带着他的作品来到山东,因为山东是一个文化和艺术大省,它的包容性和对艺术的融合、欣赏,比起其他省份,在这里有更多的可能性。“在北京、上海之外,最让我觉得艺术有种新的可能性和大家分享的地方就在山东,就在济南。”桑火尧说,“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自然承载这方面的功能,观众的欣赏水准可能更高,更想要看到这种新的可能性。所以我这次带了70余件新的作品,和山东、济南的人民分享。”
谈到作为参展艺术家亲身感受到的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流量密码”,桑火尧认为其在于将本土的东西面向世界,以强大的包容性既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性,又将东西方艺术融为一体,让艺术多元化呈现。
向蒙得里安致敬系列-5 150x190cm 纸面综合 2023
在双年展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有一种声音,包括业界,也包括民间,说,未来,当代艺术、抽象艺术在展陈中、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重,而传统艺术的比例则会压缩,作为当代抽象艺术大家的桑火尧是如何看待这样的声音呢?——“我觉得未来的艺术一定是往前发展的,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向前探索,要打破一些东西,与时俱进。世界在发生什么?年轻人在思考什么?艺术是面向未来的,年轻人的需要就是我们艺术家的担当。济南国际双年展是一个引领地域的文化和艺术信仰的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我为什么到济南办展览,和咱们济南的对文化艺术包容、理解和渴望有新的艺术的可能性的这么一种氛围是有关系的,所以我选择济南,也是选择了它对未来艺术的期望!”
抽象艺术的“欣赏”
我觉得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艺术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的观看,而是内心怎样去感悟、去思考。
——桑火尧
我向桑火尧老师提出一个“外行”的问题,恐怕也是广大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看不懂抽象艺术。传统绘画,无论有没有艺术基础,大家起码能看出这是花草、这是山水、这是人物……而抽象艺术,与大众最大的隔阂就在于,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方块、这个圆圈、这笔涂抹是什么“意思”。怎么让最广大的老百姓能看懂抽象艺术,我想大家都想听听这位由抽象艺术生发创导了“境像艺术”的桑火尧老师的建议。
“那些偏年长的观众从小接触的主要是传统艺术,他们的欣赏可能仅停留在具象上,就是具体的物,存在所谓‘看不懂’的问题,因为艺术的审美在中国来说,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才开始引进的概念。”桑火尧说,“1978到现在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80、90、千禧后的成长,他们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又乘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东风,对欣赏抽象艺术是没有隔阂的。”
距离 122x122cm 纸面综合 1998
“我希望大众面对艺术时候要用‘欣赏’两字,就会打通他的整体思维,不能说我们去“看”艺术,我们去看画,那我觉得他依然停留在一个具象的、表面的那种看落体的感受上。那么我们面对作品时候去欣赏他,欣赏,是我们内心用思维、用脑子,这叫欣赏!所以在今天我们的艺术从艺者也好,大众也好,我提倡的是欣赏艺术。去看艺术,你以依然会指向具体东西,我观看艺术是为内心的打开通道。艺术抽象不抽象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桑火尧如是说。
“境像主义”的诞生
百度百科对桑火尧的第一个词条,就是“境像主义”的创导者。“创导”二字,我解读为开创并倡导、推广,将其发扬光大,得到了桑老师“精确”的赞许。
“我的镜象主义艺术一方面基于抽象性的的绘画语言,另一方面作品的生发也基于东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淀。”作为“境像艺术”大家,桑火尧已经闻名海内外,但或许不多人知道,他最初是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踏入艺术的门槛,特别是文人画。回溯桑火尧的来路,1998年前,他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汲取营养,也追随其思维和模式进行创作。“那么1998年,也是即将进入千禧年的时候,东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是非常强烈的。进入21世纪的前夜,我们更多地渴望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世界交流起来,我们既要吸收西方的绘画艺术,也要要把中国的水墨艺术好的一方面推向世界,所以那个时候对我个人来说,其实是有很多的使命感,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你不能仅囿于中国版图上去创作,我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担当,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把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到世界上去。”桑火尧回忆道,当他们这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到国外去交流的时候遇到了“瓶颈”——西方的审美语境进入不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有很大的隔阂。因为中国艺术家讲求“传承”,而在西方,艺术应该是不拘一格的,需要有丰富的时代面貌和个人风格。“他们觉得我们中国画家画的依然是宋元明清的东西,那高度也就停留在了宋元明清。纯粹的艺术家应在前任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艺术。”桑火尧承认,在“改开”这一西学东渐的艺术浪潮中,这一点没有“打通”。
希望与光 385X398cm 绢本水墨 2016
另外,“传承”以之,更多个人的情感表达就被放弃了,作品的分量也就不够。怎么让作品表达更多个人的思考、语言、情感?——“我觉得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在他的思考后,首先试验放弃中国画的“线条”,试图表达老庄“虚无”的境界,“把线条拿掉后,通过块面和积墨的方式,有没有可能开创一个新的语境。”而这些在宋代画家、以及近代黄宾鸿的作品中已经有了表现,因此,中国的传统笔墨对桑火尧的启发依然很大;那么,怎样把这些启发最大的方式取出来,成为自己唯一要表达的笔墨?
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前后,桑火尧进行了大量探索——用“方块”构成自己的方法论,一次打通虚无的空界和老庄哲学,以中国的传统秩序为起点,找到自己清晰的创作风格。他始终认为东方的笔墨和西方的笔触是相通的。而他做的就是将东方的写意笔墨和西方当代的笔触结合起来——打通!
“打通以后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通了东西方审美的桥梁!”说到这里,他的情绪变得激昂起来。
望境150x190cm纸面综合2023
同时,他发现唐朝的诗词美学中,有“境像”二字正好契合了绘画中的哲学精神、虚无气息和形而上的味道。
“境像主义”的诞生了。
方块——当代的内心表达
桑老师谈到,他的作品主要是用方块来构图来表达,我不禁产生疑问“中国历来讲究的是‘天圆地方’,‘圆’一直是中国哲学中首当其冲的概念,为什么深受中国古典文化浸润的桑老师却选择了‘方’作为他创作的主体呢?”
他为我解惑道,“天圆地方”是一个次序的概念,圆即曲线,中国人从古到今表现得很多,但对“方”的理解,特别是用方的东西来入画,在中国很稀有。其实在我们的世界中,方形无处不在,桌椅板凳、包括我们的画框,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东西,许许多多都是方形的,而方形因其棱角也代表构型,所以是比较难以切入和溶解的。“我怎么把一个很难的东西弄在一块,通过我的方式,将他从互相冲突的变成逻辑的——打通,将前人少用的方块符号用到我的作品当中去,这就是当代的内心表达。”
“艺术家永远是创造!创造!创造!”
谈到抽象艺术的当代意义,桑火尧油然产生很多感慨,绘画最初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图像,然而当摄影技术被发明,并且一代代更新迭代至今,早已超越了逼真地记录、还原形象的工具意义。那绘画还要一味锁定这一意义吗?
桑火尧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用科技将具体的世界看清楚非常容易,而一个艺术家想要通过技术表现客观世界,是再也无法与科技抗衡了。“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觉得我们艺术家就应回归到内心去表达个性,即个人的对世界的认识、个人的情感,这是科技无法替代的。”他解释道,所以西方从文艺复兴后具象绘画达到高峰,便开始从探索艺术家内心世界去表达,因此出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极简主义等等一系列带有抽象主义意味的流派。无独有偶,中国的文人画,从唐朝以后、从北宋开始也出现了关注内心的东西。“而我们这一代人,我认为已经完成了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对东西方文化的继承和探索,需要一个新的开创,就是打通东西方审美的桥梁,让中国的艺术能够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让西方了解到,中国也有很好的抽象性艺术,就在当代,而不停留在宋元。”
刹那 122x190cm 布面综合 2020
听了桑老师的侃侃而谈,我想到在近年人工智能、AI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时,就有一种声音说:人类的工作、工种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直至所有,包括科学;而最后一项被取代的,就是艺术,因为人的情感是无法被取代的,它是个性的、独属于内心深处的,是科技是无法替代的东西。”
“我觉得你讲得很好!”说道这里,桑火尧变得更加神采奕奕,眼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Chat GPT已经发生到第四代了,其智能化已经可以代表人类完成所有程式化的东西,那么你刚才说的只有一个人的情感,非常个性化的情感无法被取代。艺术家是个性化人类当中的一员,那种私密的情感通过笔触表达出来,AI是无法去复制的。所以我觉得艺术家永远是创造、创造、创造!这非常重要,你没有创造,就变成技术,技术可以复制,艺术无法复制,艺术家要永远向前去探索、去发现、去开拓这个世界还没有开拓过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使命!”
一个彩蛋:
巨蟹座宅男艺术家,用方块构筑一方当代“桃花源”
“您是巨蟹座,您是江南人,您非常崇尚老庄、陶渊明,然后我总结一下,您用方块来构筑一方您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我的这个说法确切吗?”随着桑老师谈到艺术家私密的深层次情感,我感到和他的对话也进入了“深水区”,我突然大胆地丢出一个重磅“深水炸弹”,试图以这一“突然袭击”探一探我面前这位充满神秘气息的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秘密花园”。
本以为这个话题多半会被拒绝,没想到却引得这位一直在传说中“内向不善言辞”的艺术家谈兴更浓,且语气中有了一种款款深情的温柔语调:
达生 215x163cm 纸面综合 2023
“非常确切!我是一个巨蟹座,我也非常居家,这个家就是我的工作室,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我的时间基本上是在我工作室度过的,并不是每天都在画画。但我在享受的是那孤独的一个人的世界,所以工作室是一个艺术家最好的面对所有一切的空间。作为巨蟹座来说,我喜欢的是寂寞,喜欢的是一个人的世界,喜欢的是那种孤独的感觉。有的人孤独很难过,而我觉得,哎呀,孤独是非常舒服的,我享受那种氛围。在一个人的空间当中,我能够思考很多问题,我能够生发很多可能的想法。所以对我来说,工作室是就是我最好的家,它既是我落体安放的地方,也是我精神的家园,所以我是一个非常宅的人,经常宅在工作室的那个男人!”
那么,如此注重个体心灵体验的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观赏者的个体体验是怎么看待的呢?尤其是他的“境像主义”,抽离了线条、框架等具体的“形”和“型”,只留下抽象的“块面”,是否也是为了给观赏者一个充足的个体解读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些“块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错,”我的问题再一次得到了肯定,“一个艺术品出来以后,无数个观众在面对我作品的时候,他有无数个解读,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欣赏艺术的方式。艺术作品不应该只有一个答案,不应由艺术家来回答,最好的方式是由观众去解读。每一个观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观众,面对同一个作品的时候,每一天,他面对时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他的喜怒哀乐是流动的、变化的。我觉得艺术是没有具体的答案的,有具体答案的一定不是好的艺术。我想说这样一句话:艺术离不开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同时,也要尊重欣赏者的个性和情感,尊重他理解的答案。”
葆有自我的内心,也尊重观众的内心,这位江南水乡走出来的巨蟹座宅男艺术家,用他特有的先锋精神和细腻的情感,用他的“方块”在当代科技世界中,打造了一方“桃花源”,让那些漂浮在科技树间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栖息的家园。
策展人谈:
策展人姜俊博士解读“桑火尧作品展”中的“迹”与“境”:
迹
桑火尧老师其实把西方的油画笔触,即油彩和油用刷子调和的痕迹,和中国的笔墨,即毛笔和墨水调和的痕迹性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衔接和所谓的对话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因此,我们之所以用“迹”,正是在于笔墨是痕迹,而笔触同样也是痕迹,绘画的本质正是在于所谓“人带动笔”,无论是毛笔还是油画笔,形成的痕迹所展现的某种图像性。
境
桑老师的作品有很多是来自于对于二战之后的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绘画的一个回应,这个绘画里面主要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崇高(Sublime)”,就是我们所说的祭坛画的崇高。桑老师有非常非常大的作品,上面色彩非常单一,然后形成了某种超验性的体验,这就是一种境像性。
抽象表现主义表达的那种彼岸的崇高,国画出身的桑老师以一种所谓“水墨意境”的方式去表达。远看的时候,他的绘画特别像西方的大型抽象绘画,但是你近看的时候,他又有水墨的斑驳肌理,产生的那种意境,效果是非常迷人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境”,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中西结合之间的关系。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陈雅雯
摄像/陈旋
摄影/徐智勇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