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1-15 08:55:32
听新闻

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它是书法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就制作工艺而言,是将在平面上设计好的纹样或文字镌刻在金属、石头、牙、角等材质上的艺术。

中国印章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使用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名称。秦以前印章称为鉨(同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称印。汉代皇帝、皇后、诸王等所用印章称玺,官印、私印又出现章、印章和印信等名称。唐代称宝。宋元以来官印和私印又有记、朱记、关防、押、图章、戳子等名称。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西汉南越国文帝行玺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西汉皇后之玺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隋唐时期千牛府印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印章

《书法篆刻专题研究项目》是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华美育行”社会美育行动计划的经典课程之一。此次采访是该课程的负责人徐涛老师作为对话嘉宾,和大家聊聊书法篆刻的“前世今生”。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壁上书》隶书纸本墨色徐涛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行书诗二首》纸本墨色徐涛

采访者:提到篆刻,普通人会产生一种距离感,不像书法那样相对熟悉。从发展脉络来看,书法和篆刻是相辅相成、紧密相关的,您能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对于没有深厚书法基础甚至是零基础的“小白”,可以学习篆刻吗?

徐涛: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篆刻”应该包括“篆”和“刻”两个部分。而且篆又是刻的基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篆刻领域中明清时代把篆学的观念提到突出的高度,功莫大焉。三代古玺和汉印所篆的文字是日常使用的文字,由此可见篆刻之中的篆是在识字与书写的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篆刻之于刻的部分,主要是指其制作过程的技艺。比如刀法如何掌握,材质不同如何刻制,乃至铸、凿、蟠等技巧方面。精湛的技术会有效地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篆文的艺术魅力。

艺术人人都可以学,篆刻亦然。

篆刻的学习也是从临摹篆刻经典作品入手。书法审美与篆刻作品雅俗有着密切联系。“取法乎上”乃是篆刻临摹与创作的基石。只有解决了艺术观念的问题,附加篆刻技术方面的具体锤炼,才能完成篆刻的临摹与创作。冲刀之际,切刀之时,才显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

采访者:既然“艺术人人都可以学,篆刻亦然”,普通大众在学习篆刻艺术之初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从何处着手?

徐涛:篆刻学习,也是应该遵循艺术规律。

先是解决篆文的问题为首要,那就是与书法有着密切的互为关系。篆刻的篆,应该立足于风格、形式、技巧,空间布局与时间流动等审美内容,即是艺术也是需要有学术规范。早期的甲骨文是以契刻的形式呈现,青铜器铭文都是以铸造为主,历代大部分名碑都是以刻制方式传承,这些文字与书写方式都承载着历史文化。其中文字演变也是与篆刻的基本属性密不可分。熟悉文字学,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于篆刻学习之中。

其次需要了解和解决印式的问题。这部分当然也与书法有关联,书法里讲的章法构成,在篆刻作品里也是讲印式的构成图式,他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多了解书法史和篆刻史,对于学习篆刻大有益处。早期的玺印材料基本都是以铜为主,还有金、玉等等,多应用于封泥形式呈现。明清流派印基本材料都是石质为主,辅以其他瓷、陶、紫砂等等。文人篆刻的兴起,钤印方式也各具特色与风格。材料与展示方式的不同,也会给学习篆刻带来许多突围的空间。

采访者:学习篆刻首先要解决篆文问题,其次要了解和解决印式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会不会很枯燥?

徐涛:不会枯燥。在书法篆刻史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书圣王羲之特别喜欢鹅,一次出游看到了一群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来,可是养鹅的是一位道士,这些鹅是不卖的。知道是王羲之时便对他说,只要你能帮我抄一部经,便把鹅送给他,右军欣然答应,这便成了“书经换鹅”的佳话,看来王羲之也是真性情之人。

三百石富翁的齐白石,故事特多,还好玩。齐老爷子一生极为节俭,从不浪费。年轻学习篆刻的时候,为了省钱自己到山上或者河边去挑石头,回家自己刷洗干净,把石头磨成章料形状,然后不断地练习篆刻,知道石头来之不易,总是刻完一面再刻另一面,直到每块石头六面都刻满才换下一块石头。时间长了就积攒了很多刻好的多面印章。当时齐白石还没有什么家产,所以自嘲是三百石印富翁。实际上并不一定是三百方,只是因为是多面印的原因。白石老人勤俭持家乐观豁达,如此用功,吾辈当更加努力。

白石老人曾言“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能显出神韵。”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篆刻的座右铭。

采访者:在您看来,零基础“小白”从着手学习到拥有一枚自己亲手雕刻的印章需要多长时间?

徐涛:临摹的角度,刻制的时间很短就可以完成。创作作品需要一些心力,诸如印文,配篆,材料,边款,钤印,拓制,印屏等方面都需要时间,技近乎于道,深思量。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张大千羲之换鹅图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

齐白石三百石印富翁朱文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古人篆刻思离群,野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论印绝句清丁敬

这首论印诗从秦汉古印的“离群”落笔,最后归结到自己不墨守陈规的创作个性,其实,这种创作也是一种“离群”。

这首诗所阐发的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传统的理论观点,对于篆刻艺术乃至其他艺术,是颇有启发意义的。

通过和徐涛老师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他开设此项课程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篆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通过学习提升文化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进而把书法篆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传播美的理念,达到“静、净、敬”的境界。

徐涛作品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篆书》纸本墨色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释文:神居何所朱文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释文:宅兹中国朱文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释文:永远有多远白文

课堂场景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徐涛老师为学员进行示范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徐涛老师在专业课上指导学生的书法作业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在暑期访碑活动中徐涛老师为大家讲解拓片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艺术家简介

对话徐涛 | 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

徐涛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继续教育学院金石篆刻教研室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责任编辑:孙倩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