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19 09:21:28
听新闻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艺术家谭平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告别 2022 

展览现场 

元典美术馆 北京 

2022

采访者: 您在2022年初创作了“告别 2022”,为什么会在开始的时候以告别命名?如今真的告别了,甚至开始遗忘了,再回看去年以“告别”命名的作品,有什么感想? 

谭平 : 这件作品的创作缘由其实要追溯到2020年年底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做的“纪念 2020”的展览。2020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严重的疫情,然后经过大面积的隔离管控,我们很快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到年底,2020年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年初疫情的事情忘得差不多了。我们对一件如此重大的事情忘记得如此之快,这让我很诧异,所以我觉得要做一个关于纪念的展览,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忘记悲剧的发生。那个展览我用了23件未完成的作品,都是我事先在工作室里画的一些半成品,大部分都是黑白的,我把那个展览当成了一件大的作品,这23件半成品应该算是它的23个元素。整个展览的布展方式就是以“纪念 2020”这样一个概念来做的。我把这些画都挂得很低,很多都是落地的,像是一块块墓碑一样,然后灯光都是向下打的,观众进到那个空间里面,有一种纪念的氛围。到了2022年年初的时候,疫情一次次地反复,大家都处在一种紧张的、迷茫的状态之中,一切都没了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不确定感极强。所以,虽然2022年刚开始,但是就有一种迫切的想要告别的感觉。“告别 2022”是在元典美术馆的天津武清的新馆做的,它是一个八米高的方盒子,由于它空间并不是特别大,当它特别高的时候就变得像天井一样,我就把所有的画挂到了空间的顶端,当人走进去看画的时候全部都向上看,这就有一种所谓告别的感觉了,和告别的主体就有关系了。然后画到画面外的那一笔,它直接可以流到地面,像是牵着一条线。所以说“纪念 2020”和“告别 2022”是一体的,一个是“纪念”, 一个是“告别”,两个展览时间上虽然相差一年多,但是在概念上是相互呼应的。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2020:谭平场域创作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 深圳 2020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2020:谭平场域创作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 深圳 2020

采访者: 面对这种极端复杂的现实困境,您的选择是在创作上做出一些及时的反应,用艺术的方式进行介入? 

谭平 : 我个人觉得艺术家需要对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一个及时的反思,这种最直接的反应是很宝贵的,也是我在创作中看重的。我觉得艺术家直接的在场很重要,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的一个自我呈现。当然,有的创作者选择先停下来,等一等,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再进行一种有距离地呈现,我觉得也没问题,每个艺术家都有他自己的创作方式。只是我个人还是属于比较强调及时感受的创作者,无论是在正常的时间里,还是在特殊的时间里,我都会时刻保持着自己的敏感性。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告别 2022 展览现场 

元典美术馆 北京 2022

采访者: 这种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获得的一种能力? 

谭平 : 可能是一种工作习惯吧,或者说是一种工作方法。它不是经过刻意地训练得来的,它就是我在创作中自然形成的。你比如说面对当下这种极其不确定的状态,我也会时时刻刻处在一种困惑之中,但是我会捕捉这种状态和感受,然后用一种准确的方法表达出来。

采访者: 这种及时性和敏感性可以让创作更具鲜活性,那您如何让这种鲜活性和更复杂、深长的意蕴在作品中共存呢?及时性的感受是否意味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谭平 :  我们有很多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当中,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永恒的真理,从而也能使自己的作品变得永恒。但是对我来讲,瞬间即永恒。我们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我在作品当中的一笔或一块颜色,这种瞬间就代表着我对永恒的理解。所以我的作品都有很大的起伏和变化,无论是各个阶段,还是各个展览,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实蛮大的,甚至我的每一件作品之间都有明显区别。我不会刻意地强调所谓的系列性,我希望每个展览,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表达,因为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都是在变化的。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记录谭平创作轨迹的视频 2022 

内循环 展览现场 ZiWU 誌屋北京 北京 2022

采访者:您不强调系列性,但是您的作品之间依然存在一些贯穿其中的内在关联。

谭平 : 年轻的时候处于学习和摸索的阶段,对于各种风格、风潮感兴趣,等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语言,然后形成自己的系统,作品就会出现系列性,但是过了这个阶段之后,你会突然发现重要的不在于用什么样的风格来表达自己,而在于作品后面的那个“你”是否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你就会发现用什么样的风格去表达都是可以的,语言、风格就不是问题了。这样就会更自由了。

采访者:那在您的创作中,语言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呢?您比如说绘画的本体性,您在创作中如何平衡它和观念性之间的关系?

谭平 :  这个很难说,但是一般来讲要反过来判断。至于说画面本身的一些要求,比如说形式构成、色彩关系等等,这些都不再是问题。我现在最主要的判断是在什么时间停下来,其实这是在反观我自己在此时此刻的状态,如果它已经准确地表达了我那一瞬间的感受,那么停下来,没问题,如果没有,那么就继续画。那你说是语言重要还是我的感受重要?很难说。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讲,如果我觉得这幅画还不到位,那么我主要是从个人感受来判断的,所以感受不到位,画面一定也不到位,这是必然的。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2022 年在工作室隔离的谭平

采访者:这种个人感受性的判断如何确认作品更普遍的价值呢? 

谭平 : 我觉得不需要确认,我们过去受了太多的“教育”,让我们去获取那些普遍的、宏观的价值,但是我现在觉得真实的表达最重要。 

采访者: 那么面对绘画本身出现的一些偶然性的效果,您如何处理它和您个人感受之间的关系?

谭平 : 在创作的时候画面上会不断出现非常多的偶然性的情况,包括笔触、颜色、流淌的痕迹等等,重要的是你如何取舍、判断。其实画得过程也是不断激发偶然性的过程。比如我画大画,我会一直不离开画面,不去远观调整,包括我用的所有的颜色都是未调过的,直接用刮板刮在画布上,它就会有一些重叠的无法确定的效果。你无法确定它会出现什么样的颜色,出现什么样的形状、痕迹,然后你再不断地判断什么可以留下来,什么可以再覆盖掉。其实这个过程带有非常强的破坏性,因为破坏可以带来偶然性的结果。在这样的一遍遍破坏的过程中,最终停止在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上,这个结果既是偶然的,也是你判断与取舍的结果。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谭平在工作室隔离期间的创作 2022 

采访者: 在这个过程中,您个人的长年的创作经验会形成某种程式化的习惯来干扰您的判断吗? 

谭平 : 肯定会,这个东西是无法摆脱的。只能说在创作时不断提醒自己,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你下笔就把你前50年的那些东西都带出来了,包括你的性格,你的趣味,你的色彩感觉,等等。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会试着从工作方法上来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会把一些前期未完成的作品放到一个特定空间,再进行现场创作,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使作品和此时此刻融在一起。

采访者:我看到您最近的个展展出了各个时期的纸上作品,这种不同材质的创作是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相对陌生的经验?

谭平 :  其实这和材料没太大关系,纸上的作品更多是因为我平时的创作大部分尺幅比较大,纸上的小作品会更轻松一些,颜色、线条都非常放松了,也直接,不用像画大画那样考虑那么多,时间上也不用那么漫长。人都是这样,一个事情干累了就需要找点轻松的调节一下,人不能老绷着。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侯莹 × 谭平 HOU YING & TAN PING 双人展舞团表演现场 2023

采访者: 去年您在广东美术馆的个展命名为“再问”,可以看作是您2021年个展“绘画是什么”之后的持续追问?时隔一年半之后, 问的还是同样的问题吗?

谭平 : 还是不太一样,2021年那个展览强调的是“绘画是什么”,呈现的是我40年的一个绘画历程。当时第一个展厅是老作品,然后第二个展厅是相对新的作品,那个展览更多的是呈现我对于绘画语言本身的一种研究,是从绘画语言这个角度切入的。等到广东美术馆的个展“再问”,呈现的基本上是我在这三年中的绘画作品,但是实际上它整个的关注点恰恰不是绘画本身,而是三年疫情对一个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影响。这个展览由于疫情的原因其实是没有开幕也没有闭幕的,所以也可以说这个展览是不存在的,这种特殊的经验,冥冥中又增强了这次展览的观念性。所以“再问”,问的已经不是绘画的问题。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创作现场 2023 侯莹 × 谭平 HOU YING & TAN PING 双人展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展览现场 2023 侯莹 × 谭平 HOU YING & TAN PING 双人展

采访者:“再问”问的是什么呢?

谭平 : “再问”问的不是绘画是什么,而是绘画背后的“人”是什么。因为经过这三年的经历,我们对“人”,对“生命”都有了更切身的思考。面对那种绝望感,有形的、无形的压迫感,艺术变得苍白无力。这也是我做“告别 2022”这个展览的原因,我们不能轻易地忘记,我们需要“纪念”,但是我们确实也需要进行一场告别。

(来源:漫艺术)

艺术家简介

谭平 | 纪念与告别,艺术中的人类经历与情感表达

谭 平 

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80年代末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英国金斯顿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中心主任。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