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守望峨庄四十年”钱捍乡土摄影回顾展开幕的前夕,我与钱捍相约在策展工作室,这才得以有机会见到全情投入工作时的他。眼前的钱捍熟练地操作着鼠标,电脑界面在文件夹与Photoshop间来回切换。他会偶尔抬头询问策展人的意见,关于调色,关于展出图片的顺序。讲起话来,他中气十足,聊起摄影,他有无尽无限的激情,似乎唯有眼间架起的一副花镜诉说着他真正的年纪。
不脱离时代,不让自己衰老。年近七十,钱捍说自己的摄影仍是“进程式”,“远不到总结的时候”,所以他只做专题展,不做总结展。每天,他的“钱眼”系列都要更新内容,“这是我的习惯,跟吃饭一样”,所以他记录不停、奔走不停。摄影不老,摄影人自然也不会老,何况“人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将工作与爱好融为一体”,钱捍做到了,也必定幸福着。我想,这就是属于他的“不老秘诀”吧。
保持新闻的敏锐度与观察力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新闻摄影?这些年里,新闻摄影最大的“变”与“不变”体现在哪儿?
钱捍:1978年,我的一组报道青年突击手的照片见报,那算是我新闻摄影工作的开始。在那个年代,“报”就是我们唯一的发表载体,当然也包括《记者》。如今,新媒体、全媒体时代到来,所有的“大屏”“小屏”都可以是新闻以及新闻图片的载体。不变的是,新闻摄影传播新闻、监督舆论,更重要的,是新闻摄影的从事者——新闻记者的使命没有变——对新闻负责,对历史负责。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我要在现场;面对每天发生的事,记录是我的职责。1943年,陆定一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认为新闻摄影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永远是进程式,绝非是总结式。
1988年,钱捍在峨庄下端士村拍摄的《山里的孩子》,入选第32届“荷赛”,并被收入世界新闻摄影年鉴
2021年,钱捍重拍《山里的孩子》。三十三年后,当初的七位少年只回来两位
记者:您把“每天发生的事”累积成了“钱眼”系列,并从2016年起坚持到现在,您是新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之一。聊聊“钱眼”吧。
钱捍:这是我逼着自己去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我2013年退休,从“专业”走向“业余”,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把视觉对准自己平凡的生活,用照相机“写”摄影日记。2016年,我注册了微信,也就开设起了“钱眼”专栏,每天坚持,如今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了。首先,之于自己,通过“钱眼”这样一个固定栏目,可以督促我去观察生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削弱新闻敏感度和新闻观察力。其次,之于他人,这八年来,“钱眼”收获了一些固定读者,也可以叫“粉丝”,他们每天看,每天给我回复、留言,齐鲁壹点和海报新闻还为“钱眼”特设专栏,这给了我压力,同时也给了我坚持的动力。另外,每到年底,梳理一整年的工作生活,“钱眼”就像是一本“电子书”,更是我的备忘录。这也是我总结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方式。我不停观察,不停拍,有时候一天会拍很多张,但都会选一张这一天拍下来最好、最有意思的照片纳入“钱眼”系列,发在朋友圈里。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评定这是否是一幅好的、有意思的照片呢?
钱捍:能讲故事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在我看来,照片定格的不仅仅是人生命中的一个瞬间,更是一份令人刻骨铭心的感动。每一个镜头都会诉说着属于它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故事。之于读者是一图胜千言,之于摄影记者就是千言汇一图,把生活中无数个细节汇聚到一张照片里,这就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提炼出最精华的东西。我认为,记者就是一个点,总编慧眼连成线,读者领悟才是面。如何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就要求记者在前期采访时,就要把新闻点找准,编辑、总编把点有机串联,最后融于版面。“版面”可以是报纸、画报,也可以是手机、电脑。当然,一幅出色的照片需要具备三个“典型”——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瞬间一定是转瞬即逝且不可复制的,摄影师比摄像师更需要具备的,是在新闻现场敏锐的思考,是对主题的提炼能力和对瞬间的把握力、捕捉力。
1995年,炎热的夏日,四胞胎洗一次澡,三个大人就多了一身汗
2011年,四胞胎当上海军,全家留影
记者:如何拍摄一幅出色的新闻图片?又如何拍摄一组出色的新闻专题呢?
钱捍:一张出色的新闻图片它表达的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摄影记者与被摄的这个人或这群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能够通过摄影记者的思考、拍摄,让观看这张图片的读者跟着画面里面的人产生一种类似的情感互动,那可能就是一张我所理解的、耐看的好照片。那要拍摄一组出色的新闻专题,就必须沉下去,因为你所讲述的专题一定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也是进程式的体现。《中国四胞胎》我拍了三十年,《守望峨庄》我拍了四十年,《新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我拍了八年,直到目前,我还在跟踪拍摄这些专题,因为只要时间仍在延续,变化就仍在发生,我的镜头也就始终不能停止。摄影记者切记不要浮躁,用心、用力、用时去讲故事,才能赋予照片生命力,使图片故事感动读者。
镜头背后的“头脑”更重要
记者:您的摄影一直与时俱进,2020年《面对——钱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记》摄影展上的照片都是手机摄影作品。从相机到手机,您如何看待工具变化给摄影带来的影响?
钱捍:手机是每个人出门的必须携带品、随身携带品,用手机主要图方便、快捷,拍照不易被人发现,但它的快门速度、像素都不如相机,若真要抓瞬间、抓动态,特别是在光线比较暗的时候,手机就变得力不从心了。不过,拍身边平凡的人,手机就足够了。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它们都只是拍照的工具,真正拍出好照片的,是镜头背后的那个“头脑”。摄影难,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但若要拍出一张令读者满意的好照片,还需要摄影记者练就“功在画外”的真功夫。
1997年7月1日,香港北角站,一位乘客在阅读香港回归的报纸。而地铁墙上挂着的1982年中英谈判的大幅照片,正验证着当天的历史时刻
从淄博峨庄到临沂九间棚,钱捍长期关注乡村发展
2022年8月9日,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冠军韦筱圆在山东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
2018年7月28日,中国著名摄影家王文澜参加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影友面对面交流会。在钱捍看来,手机摄影时代的到来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2015年9月,新疆哈萨克族牧场转场。妈妈骑马放牧,女娃跑着追赶
2023年6月28日,淄博市淄川区峨庄百岁老人邵纯爱穿着整洁的衣服,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峨庄艺术家之家观看“守望峨庄四十年”钱捍乡土摄影回顾展。老人站在自己照片前,兴奋地给观众打着招呼
(来源:山东画报)
摄影家简介
钱捍,高级记者,曾任大众日报摄影部主任,第五届、六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现为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荣誉会长 。
1987、1988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山东省劳动模范,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荣获首届中国十大青年摄影家,199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1996年两届获得中国新闻摄影记者最高奖——金眼奖,1993年被评为“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2012年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担任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