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专访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6-14 09:19:43
听新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言代表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会上表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创造更多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的高峰之作、传世之作。      

不久前,记者专访范迪安,请他阐述今天中国文艺创作,特别是美术创作的时代特征与时代任务。

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专访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新疆,春末的吐鲁番已尽显火热。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都市遗迹——交河故城,记者对前来参加“和美新疆——2023年中国油画名家采风创作活动”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进行专访。

记者:您曾多次提到“笔墨当随时代”。您认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最应该展现什么?怎样展现?

范迪安:中国古代绘画传统就讲到“笔墨当随时代”,讲的就是艺术表达的语言形式要体现时代精神,特别是体现特定时代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我们都说艺术最重要的是真诚,创作者在所处的现实面前能够真正地用心用情去感受,从而得到一种对事物的思考和洞察。“文以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都强调了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

      今天,从艺术的主题来说,我们的创作要体现艺术家的时代站位。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绘新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使文艺创作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成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标识。

      而从艺术表现来说,今天的文艺创作有各种新技术新媒介的支持,但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和技法,都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因。

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专访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

6月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言

记者:您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推进美术教育发展的同时,学院在参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范迪安:中央美院主要的责任就是两方面:一方面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要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第二方面要用自己的艺术智力来支持国家的重大战略,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在这些年,包括中央美院在内的各个艺术院校都是把师生的力量调动起来,一方面让学生更多地去感受时代的变化,了解社会的现实,在中国的大地上来表现中国大写的风景——时代发展的新气象;另一方面是尽我们学科的优长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把所学、所研以及所用结合起来。
      以新疆为例,中央美术学院和新疆的文化建设及相关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年我们派优秀教师到新疆艺术学府挂职,帮助新疆所需要的学科和专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派出师生团队在新疆一些地区进行文创产品研究推广。比如将新疆非遗传统进一步活化,使非遗工艺能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农村、农民起到致富作用。这就需要注入现代的一些创意思维,把一个地区的一些传统工艺比如刺绣、编织、雕刻等等,变成新的一种文创产品,来满足今天新疆火热的文旅需求。

记者:您同时担任中国美协主席,也曾经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对中国美术创作和发展现状有着深入的了解,您认为当代中国美术的特点、任务是什么?

范迪安:中国美术历史悠久,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传统。对于今天的美术工作者来说,我想主要的任务是两个:一个是怎么在艺术的表达上能够脚踏中国大地,表现中国主题,彰显中国精神。这方面需要广大美术家不断地深入生活,只有真正走进生活之中,才能够把所学的技巧、所研究的课题跟艺术的创新表达相结合。现在重要的课题是,怎么立足新时代,立足中国的时代变化、社会变迁,来找到中国的主题、时代的主题。第二,因为艺术总是需要艺术技巧、艺术语言,也就是说要形成自己的个性表达,用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来体现今天中国美术的发展。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更多地研究,把中国美术传统中的优长转换成新时代的表达语言。

      比如说油画毫无疑问是西方传来的,或者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但中国绘画传统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特性,特别是写意观念,怎么能够跟油画结合起来?因此,这些年我也是努力推动称之为“写意油画”的学术探索——创作者既是面对特定景观进行描绘,又要用一种中国传统的观察和表达来把景象转换成油画的造型,这些都是课题。
      今天中国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无形中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注入新的能量。今天的中国艺术正处在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我们处在全球艺术格局中。看一件艺术作品的高低优劣,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呈现出感染人、感动人的能量。中国艺术家身处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中,自然下笔就会有这个时代的精气神。

记者:今天中国美术在学术和创作上与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在当下中外交流、文明互鉴中,中国美术创作应该汲取什么样的营养?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范迪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给我们很多启发。应该说,纵观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文化就是在与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形成许多时代文化高峰、灿烂丰富的样貌。那么在今天,我们更是要在中外文明的相互借鉴中,在文明的相互学习和交融中,来形成中华文化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我们要胸怀宽广,要借鉴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优长;另一方面我们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把我们自己的传统与当代形成更好的融合,向世界讲述今天中国的故事。

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专访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

范迪安接受《人民画报》记者专访

 相对而言,美术恰好是可以不需要翻译就能够理解的一个形象语言,所以美术是互鉴、交融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这些年,中国美术通过表达如“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城乡建设等主题,特别是表达中国绿水青山面貌及具有历史沧桑感的独特文化主题,加上艺术家对艺术形式语言的新探索,使得中国美术在整个世界艺术格局中成为一股非常富有生机的力量。

      当然,今后我们要更多地走向世界,包括利用艺术交流对话、展览等方式,让中国美术、中国艺术更多地在与世界的文明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来源:人民画报)

艺术家简介

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专访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

范迪安,1955年9月生于福建,1973年参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 责任编辑:王振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