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传承发展中国画 助力建设新文化——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6-09 08:45:53
听新闻

6月6日,第三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在湖南美术馆隆重开幕。笔者在开幕式现场对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进行了采访。

传承发展中国画  助力建设新文化——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笔者:非常高兴在第三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开幕式上见到你。此次展陈的面貌非常新颖,请问在遴选、组稿时有些什么样的构想?

王平:“湖南·中国画双年展”前面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要把这个品牌做得更好,学术立展是我们的初心。此次展览特邀参展部分是一个亮点,特邀部分是大写意花鸟,学术上要求更高,从全国范围里选人,并从笔墨语言、布局构图、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影响力评估诸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尽量保证选出来的作者的作品在面貌上拉开距离,形成对展览征稿的补充机制。我们既选作者,还选作者的题材和主题,这些名家的作品,是特邀但不特殊,也要经过中国美协组织的公平公正的评选。原计划特邀的20位中青年名家,根据我们对送件作品的严格标准,最终只选了14位特邀作者的63件作品参展。特邀作品无论在主题、还是作品尺幅、笔墨表现等方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征集部分的作品,我们希望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画探索的当下状态。从展览的作品来看,这次有128位作者入展,作品题材包罗万象,反映了社会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边疆的风情,还有打工族的艰辛、普通人的日常等等;从表现语言的角度来讲,当前中国画的写意、工笔等类型和诸多艺术语言形式,展览都有所体现。

笔者:为什么花鸟画的学术梳理从大写意开始?

王平:因为大写意它不仅仅是中国画一个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中国艺术的一种精神。当代中国画发展是一个多样化的态势,内涵与外延都有新的拓展,出现了水墨画、新中国画、现代水墨画、当代水墨画、新水墨等诸多概念。简言之,20世纪中国画已经是一种很丰富的存在。但是中国画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抓住中国画的基本内涵如笔墨境界、意象造形、格调品味等。大写意花鸟是全方位体现中国画本质特征的一种手法,是传承发展中国画审美精神最独特的语言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特邀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的展出,帮助广大观众和学术界进一步思考写意精神的时代表达,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相关问题,并进而推动中国画精神的发扬光大。

传承发展中国画  助力建设新文化——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笔者: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你认为传承发展中国画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王平:这两天大家都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讲话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办成全国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展览平台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在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基础上传承发展中国画,这是我们必须担负起的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有这样一个考量,希望大家在探索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向着优秀传统去追溯,也就是说,一方面传承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精粹,另一方面也探索写意花鸟画的时代发展。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画研究与阐释,感受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智慧和力量,对于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范式与审美精神更要深入学习研究并传承,要把讲格调、讲品位的优秀传统跟时代生活紧密结合,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创造出更多守正创新的作品。

传承发展中国画  助力建设新文化——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我们特邀的中青年写意花鸟画名家作品,既是向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处开掘,又是中国画时代创新最前沿的作品,见证和记录了当代中国画的变化发展,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

笔者:你的论述太精辟,受益匪浅。想请你谈谈这次展览的学术导向?

王平:倡导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我们这次展览最主要的学术导向,虽然这次邀请的作者是写意花鸟画名家,但写意精神,不只在写意作品中才有,你看征集作品中的工笔画作品,写意精神也是随处可见。此次特邀作品更是这个展览学术导向的具体呈现,14位特邀画家,每个人探索的方向都不一样。一方面是我们强调的多元互动,另外一方面是在不同方向上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入思考。如果一个展览没有多样性的呈现,就不能体现当下中国画探索的广度;如果没有内容和表现题材这些艺术本体的深度与高度,没有艺术精神境界上的开拓,那这样的作品或展览很难说有时代的高度和深度。

传承发展中国画  助力建设新文化——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笔者:就是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让大家更集中对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现状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次展览对湖南的美术工作者,特别是对大写意花鸟画家有哪些帮助?

王平:我们一方面希望借助“湖南·中国画双年展”的这个平台,让湖南花鸟画家看到国内花鸟画创作研究的前沿现状,让他们从这个展览当中得到启迪,向名家大家学习和看齐;另外一个方面也想借助“湖南·中国画双年展”的平台,把这些特邀画家创作成果全方位向全国推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现状。

笔者:这次入展作品主要特征是什么?

王平:此次展览在传统中努力拓展,在拓展中坚守传统。入展的作品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形式的丰富性。无论山水画,还是人物、花鸟,每一个门类形式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二是从时代生活中提炼作品主题。比如山水画有不少表现生态文明的作品,人物画中有很多表现脱贫攻坚、伟大抗疫精神的作品。三是中国画表现手法的丰富性,既有与现实主义、写实表现相结合的手法,也有与现代艺术、中国民间艺术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作品。

笔者:概括得非常到位。对于这次展览,有一些什么遗憾?

王平:任何展览都有遗憾,这次的遗憾也正是我们发起下一次展览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具体说一点,这次展览作品的尺幅都很大,中国画画得大了,中国传统笔墨语言表现就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个需要我们注意并在今后展览的作品中加以克服。

笔者:“湖南·中国画双年展”山水人物花鸟依次轮了一番,请问对第四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有些什么样的考量呢?可以剧透一下第四届特邀主题吗?

传承发展中国画  助力建设新文化——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王平:双年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下一届展览还需要中国美协与湖南省文联,与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与湖南省画院、美协、美术馆等单位认真研究谋划,努力做到每一次展览都有一些新的探索,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我个人有一点浅见,我觉得要把这个品牌持续做下去,今后需要在深入挖掘湖南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画艺术的时代探索,才能真正形成展览特色。目前,湖南双年展是第三届,还属于支台子阶段,接下来要做的是向深向高里做。

笔者:谢谢!祝愿“湖南·中国画双年展”越办越好!(文/蒋蒲英,湖南文联)

艺术家简介

传承发展中国画  助力建设新文化——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王平,字乔笙,安徽桐城人。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国画系,文学博士、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文旅部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浙江省美协主席团委员、杭州市美协副主席、《美术报》副总编辑、《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