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与余光
西川(左)、吴啸海(右)
西川:我们现在有一个困难,我们俩聊天镜头里没有作品呈现给大家,所以你能不能试着描述一下展厅里的这些画。
吴啸海:艺术家在展场导览都挺尬的,那是对着自己的作品现场讲,都难讲清楚,更何况完全要把本来用眼睛去看的东西去用嘴巴说出来,真为难。
西川:但是没办法,看不到画大家不知道我俩在说什么。
吴啸海:这个展厅里是四幅大尺寸很具象的画,去年我在同一片林子里呆了三个月,从这片林子没有树叶,一直画到树叶遮天蔽日。只画平视和俯视的东西,没有天空和远景。画这些眼面前的草、石头、树干、树叶啊之类的东西。
吴啸海在写生 2022年疫情期间 京郊怀柔
吴啸海的写生 450x430cm 布面丙烯 2022
我主要做的是“观察方法”的实验,就是之前说的看哪盯哪,相对“整体观察”来的。不用眼睛余光的观察方法画出来的这些颜色就不在传统的学院色彩观察体系里,画的是固有色。但我用的还是焦点透视法,所以画面上空间感还在。
西川:你说传统绘画还是说你有一套特别的焦点观察方法?
吴啸海:好几位行里的朋友也没弄明白,老拿焦点透视来说。其实我要弄的是“观察方法”,跟透视法没关系。
西川:我试着描述一下,就是我看这点就盯着这点,然后把眼睛往边上挪一点再盯着看,所以下一个画面是这样都聚焦的连着,哪哪都是一样的非常清楚。
其实我们的听觉也是这样,就是世间有很多的声音,但是我们听一些我们捕捉的声音,其他的声音有时候我们可能忽略。那么视觉也是这样,你盯一个地方看,那么你有可能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旁边的东西好像就在视觉的边缘,它是一个余光看到的那个世界。那我能不能说你是把“余光”给取消了。
晚上在村里的路灯下写生 2022
晚上的写生 430x450cm 布面丙烯 2022
吴啸海:不用余光,没有虚焦。里边展厅的视频用3D建模、虚拟引擎渲染去做,就为了得到没有虚焦处处聚焦清清楚楚的效果。传统的拍摄办法试来试去怎么也实现不了。所以我这些写生也是用这个办法,就是5米、15米、25米内的描绘对象清晰度是一样的,我的视力所及。但我的肉眼所限,虽然也是盯着看,25米开外的东西就看不清楚了,我还是如实的画出这么一个模糊感,但不是用余光观察的那种处理。我得到了一个建立画面秩序新方式。
没有虚焦景深的自然场景视频展览现场 2022(来源:田地艺术中心)
艺术家简介
西川,196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美国艾奥瓦大学2002年访问学者。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任副院长、图书馆馆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他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三诗人。出版作品有《深浅》《大河拐大弯》等。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等。
吴啸海,1972年出生于湖南,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英国伦敦艺术大学Camberwell美术学院2011年访问学者。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材料工作室主任、第五工作室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2008年被法国BEAUXART评选为“2008年度全球10位最具潜力的艺术家”。
主要个人作品展包括:“吴啸海 自然意识”(北京798爱马思艺术中心 2023 )、“在弥散中消逝 吴啸海作品展”(德国柏林STARKE基金会美术馆 2016 )、“春之祭-Y Olé !”(2015 与JOSE合作)法国巴黎夏悠宫国立剧院 2015)、“GENERATION” ( 伦敦Pyms Gallery 2012)、“是真的吗” (北京中间美术馆 2011 )、“I REMEMBER TO-MORROW”(巴黎 Patricia Dorfmann画廊 2010 )、“失落的光”(巴黎Patricia Dorfmann画廊 2008)、“吴啸海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7)
部分群展包括:“传统是一种发明”(英国王储基金会传统艺术学院 2018 )、“文明的回响” (北京太庙艺术馆 2017)、“O’ clock”(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3)、“Drawing now”(巴黎大皇宫 2012)、“艺术巴黎”(巴黎大皇宫 2011)、“ARCO艺术博览会”西班牙 2008、“FIAC艺术博览会”巴黎 2008、“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瑞士 2008.作品被收藏于法国 “FRAC Pays de la Loire”、巴西圣保罗证券交易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