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18 11:13:30
听新闻

记者:您最新个展的主题为“以形显态”,也是您总结的个人创作的最新阶段。从“借古开今”“图像迹遇”“过程延展”“混沌初开”到“以形显态”,您的创作主题从为古代在当下寻找出口,到寻求现实意义的延伸,创造特有的时代图像,再尝试将未完成性带入画面,再由混沌孕育形象。最新阶段“以形显态”是一个动态显形过程。在时间和空间这条主线下,您的创作关注的主题愈来愈宏大,也越来越走向抽象的终极真理。请谈谈您创作主题转变的契机和内在的哲学思考。

钟飙: 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话题。1990年走访西北文明遗迹之旅,我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在场,当下不再仅仅是当下,而是历史演进的临时聚合态。这种感受对那时的我极具穿透力。借古开今,从1991年毕业创作试图为古代在当下找到出口开始,对于时空观的认知和表达就成为我艺术发展的主线。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都市过客与昭陵》

布面油画,100×81cm,1991

随着90年代图像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打开了我创作的阀门,不断地对图像进行异质同构,把矛盾对立体合成新的矛盾统一体。大量的图像迹遇又形成新的时代图像。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公元1997》

布面油画,180×180cm,1997

1998年我尝试把未完成性带入画面,将过程延展为结果。效率的提升跟上了图像冲浪的节奏,也为自己的生活与艺术合体奠定了基础。2005年,艺术对我来说不再是生活的旁观者,生活也不再是艺术的资料库,它们根本就是同一样东西,没有彼此。我将世间每一瞬间的偶然存在都看成奇迹,因为在它们背后有着浩瀚的成因。于是,对纷繁世相背后的驱动程序产生了追问。事实上,每一个偶然存在都不可能发生在必然趋势之外,潜行的发展大势裹挟历史流向,并通过人的顺势而为成就历史;我也试着把世界分为能量世界和现实世界,能量世界的运动和变化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出口塑造我们的现实世界;就像趋势带动潮流那样。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赴约》

布面木炭、丙烯,150×200cm,2004

2008年,我开始把过去、现在、未来当成整体来看待,我们经过时只是进入了这个整体的局部而已,由此提出“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经过时显形”的理念。观察、思考和表现的重心就从对“经过显形”的现实关注,转向对“早已存在”的本质探寻。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显形之一》

布面木炭、丙烯,350×900cm,2008

2009年,我感受到混沌的力量,事物一旦清晰明确出来,就带上了局限性;而在事物发生前的混沌态势里,没有局限性,无所不可。即使是有形世界,混沌也无处不在,所谓的形,在浩瀚的混沌中还不及沧海一粟,那么对于世间质与质的对撞、形与形的相契、事与事的关联来说,这些局部的清晰加起来归于全然的整体混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去寻找形象诞生之前的能量源泉,觉悟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把与生俱来的明确的局限性皈依混沌,并因此无限。这样的认知导致作品刚一转型,就完成了之前的能量无法企及的巨幅作品《海市蜃楼》。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海市蜃楼》

布面丙烯,400×1800cm,2009

2010年,随着我的“致未来”大型艺术项目在上海开幕,我就知道它永远不会消失,如果技术条件允许,一年后,从一光年处的星空回望可以看到它;一万年后,从距离地球一万光年的太空回望还能看到它。事实上,我们一举一动的信息是以光速放射状向太空传送的;那么反过来,从宇宙深空回望地球,就能够在不同距离看到地球延绵不绝的全部往事。时空一体,时间流动在不同的空间段落中,星空是宇宙的历史,装着全部的过去。每一瞬间的信息不灭,会自动永恒。这样的创想震撼了我,并于2013年在威尼斯教堂的大型个展“幻真的宇宙”里部分将其视觉化。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致未来 ——2010上海钟飙艺术现场”

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致未来》

绘画、影像、装置,2010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幻真的宇宙》

绘画、装置、影像,2013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幻真的宇宙——2013威尼斯钟飙艺术现场”

意大利威尼斯圣玛利亚教堂

2014年我感知到振动频率是一切事物的动能,共振改变世界。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少数人先感受到未来传递的微波,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同频共振,从共识、共创、共荣到共享,不同振动频率强弱交织,形成新的趋势,互联网又为连接扫清了障碍,推动共振。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能量波》

布面油画、丙烯,97×130cm,2018

2016年我提出“万古开今”的概念。每个当下,都连接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和它们的相互关系,但生命个体受到感知的局限,只能接收到极小部分,这部分就叫现实。宇宙既在我们外面,又在我们里面。所有的发生都相互关联,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建立万无一体、古今一体的整体观或信念,那么我们收到的任何信息都具有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潜质。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仿佛》

布面油画,120×150cm,2016

“以形显态”是我通过多年思考实践提出的概念。除了海量信息构成的外部世界是我赖以观察、体验和思考的基础,还总能感受到一些潜行的态势在左右现实,它就像趋势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并且带来意义系统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风是看不见的动力,云是风的姿态,风起而云涌,可视世界与无形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形态”关系。“态”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普遍联系和潜行动能,永不停息地潜移默化;“形”是“态”在具体时间和空间中聚合的外貌。每个平凡的时刻,都是由无数的不平凡决定的。艺术通过对“态”的觉悟、感知,进而表达,来显形现实深处隐藏的关系。当时过境迁,艺术则态变形随。“以形显态”这一永续的动态过程,蕴含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之底层逻辑。

思想和实践的演化尽管很难完全同步,但最终一定是殊途同归的。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时间谷》

布面油画,195×300cm,2022

记者:您的作品呈现了一个个由丰富图像构成的多重视角、空间并置的场景,无论是由具体对象展开的想象,还是您对远古的描绘,都具有一种宏大的、史诗般的氛围。在您的创作中,图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您如何解读图像与现实、绘画与空间的关系?

钟飙:图像是世界的信息碎片,它背后还有着更多的信息源,准确地说每个图像都是背后海量信息的聚合体;现实也一样,它仅仅是我们可感知到的极小部分存在,现实深处浩瀚的普遍联系和潜行动能,才是塑造有形世界的幕后力量。

图像与空间的关系,先说内在,作为二维平面,好的绘画作品是高度浓缩的,能够把多维空间压缩在二维中生成,本自具足;再说外在,空间是有生命的,作品也是有生命的,如何让它们相互激活,产生新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相互关系。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知音》

布面油画,195×300cm,2022

记者:此次展览,作品的呈现方式立体、多元,打破了传统的架上作品布展方式,向作品以外的空间蔓延、延展,与空间产生了更多的互动。在作品呈现方式上,您是如何考虑的?

钟飙:既然置身于12米高的空间,就要把它用起来。《鸿蒙》《寒武纪》尺寸同为200×580cm,原计划将它们背对背挂在空中展示,但缺乏了体积厚度。如果侧面加厚悬吊,一是有危险,二是吊线加粗视觉效果不好。就改为做成一个580×200×200cm的立方体,离地40cm,看起来像从空中落下差一点到地面时,时间突然凝固的瞬间。这个体积23.2立方米的悬浮物填补了空间中的体量欠缺。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鸿蒙》

布面油画,200×580cm,2022

344×842cm的《奥陶纪》高于立方体悬挂,顺着画面中的走势将蓝色喷绘到墙上,逐渐消失在天花板,而左边垂直的墙上则反过来,蓝色从天花板大面积落下,越来越细弱,消失的地方出现“万古开今”的一段蓝色文字。天花板之上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似乎还有一个蓝色的世界。这大大延伸了空间的想象。与画中同样大小的空白画框清晰地挂在模糊的蓝色上,既虚实相生,又用三维空间助攻了二维平面,使这两个维度都变得异常清晰和容易进入,沉浸式体验静静地拉开了万古开今的庄严仪式,也成为双个展无声的背景音乐。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近景为《鸿蒙》《寒武纪》的立方体

远景为《奥陶纪》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以形显态——钟飙个展”现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世.相——钟飙、尹朝阳双个展”现场,左为钟飙作品、右为尹朝阳作品。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记者:作品《奥陶纪》里有许多空白的画框,这个元素自2008年起开始出现在您的作品中。这与对您作品“话痨”的评价产生了反差,空白的处理方式也并非油画创作中惯用的手法。您为何会将这一元素引入画面中?这是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有关?

钟飙:不言,什么都有;一开口,挂一漏万。正所谓弹出一个音,就失去了其他音,只有一个音不弹,才五音俱全;如何做到弹出数音之后,还能保持一个音不弹的境界?如何在说与不说之间找到平衡,从而更接近真实?是很难的课题。四联的《奥陶纪》原本只有前面三联,虽完整、饱满、宏大,但我始终觉得意犹未尽。直到前面三联被更大的力量扭曲吞噬,消失在第四联中一切归于无时,才好像什么都有了。这是我的一种感受,通过作品不知道是否也传达给了观众?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奥陶纪》

布面油画,344×842cm,2022

记者:在开幕式的发言中,您提到了5个艺术家创作的诉求。请展开谈谈您对这5个诉求的解读,以及与个人创作的内在关联。

钟飙:多元艺术格局的发展,首先来自艺术家不同的诉求,然后是这些诉求在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学习思考、生存环境的交互中展开的创作实践。它们主要包括:1. 向未知拓展的创新需求。2. 与时代共振的历史需求。3.将经典弘扬的传承需求。4.往内向挖潜的求真需求。5.修语言至纯的境界需求。有的艺术家会同时拥有数种需求,艺术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发现自身的诉求;满怀好奇地去体验生命的过程,就会在多元格局中建构起自己的单元。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此起彼伏的诗意》

布面油画,195×300cm,2022

记者:近些年您的作品形态越来越多元,从绘画到雕塑、装置,以及互动性、参与性很强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作品。您如何看待不同创作媒介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在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时,您的工作方法会产生变化吗?

钟飙:艺术的媒介,是艺术家内在世界外显时的出口和载体。绘画是我的日常修行。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和时空现场,当内在世界外显仅仅只有一个出口不够用时,多出口涌现、多兵种协同作战就应运而生,有时候第一次使用的媒介也能够驾驭,是因为那是我需要的出口,所以知道怎么出去。为了把自己无形的思想观念塑造为有形的可视形态,不拘一格地使用媒介是必需的。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我们为什么热爱这座城市?》

布面油画,195×300cm,2022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严永红《洞见》

沉浸式光影艺术装置

1150×450×360cm,2018

记者:在作品形态多元化的同时,您依然在坚持绘画的创作。随着元宇宙、区块链等概念和技术的发展,NFT成为了近几年的新热点,数字艺术更新、拓宽了艺术创作、传播、收藏的概念。您如何看待科技手段带来的创作方式和思维上的变革?在科技发展、艺术创作方式越来越丰富的当下,您认为绘画的意义是什么?

钟飙:艺术是对关系的创造性优化,时代变了、技术环境变了、生态变了,艺术就针对已经改变了的关系来进行创造性优化,与时空俱进。如果有一天,当数据量足够大,AI对可能性的演算几何级数地超越艺术家时,即便那时连艺术想象力的功能也只好交给科学,艺术仍会插上新技术的翅膀转向再拓疆。正如100多年前照相术替代了艺术的纪实功能一样,艺术的空间不但没有被压缩,反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今天,由于艺术边界的大幅扩展,绘画在艺术中的份额虽然在缩小,但绘画世界本身,却已远远大于过去,就像是宇宙膨胀。绘画是二维平面的,尽管有三维、四维,甚至五维艺术的出现,但每个维度都是不可替代和没有高下之分的,怎么可以想象世界少了一个维度呢?所以绘画不会死。这无须争论,应该成为新的常识。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相逐心生》

布面油画,200×140cm,2022

记者:此次展览是您与尹朝阳老师的双个展,两个人的作品呈现在同一空间中,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呼应。在空间上您如何考量与规划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关系?在您看来,您的作品与尹朝阳老师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哪些呼应?

钟飙:我们各自寻求自己作品的最佳展示方式,在双方交汇的空间相互进行调整,当尹朝阳中间的巨幅作品盛装亮相时,对面隔层空间的墙上用什么画都接不住这样的力,而我散布的几十张作品过程图,就起到了应力、卸力的作用,这些被埋葬在画中曾经的可能性,打开了另一个维度的信息。我的重心则转移到旁边的高空间,这部分布展前面已经讲述了,就不再赘述。尹朝阳将强烈的生命体验转化为艺术的救赎,我则回到只有变化而没有对错的具象事物的底层结构中,去完成造化。虽然我们一个主观涌动,一个客观下沉,但将生命个体连接到世界浩瀚整体的努力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展览通过异质同构、能量互补达到了“1+1远大于2”的效果。因为这样的作品和布展方式,现场得以延伸,空间看上去比实际体积大多了。(来源:当代美术家)

艺术家简介

从“借古开今”到“以形显态”——艺术家钟飙的创作理念与路径

  钟飙,1968年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重庆市油画学会副会长。曾在11个国家举办个展、30多个国家参加联展,曾获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芭莎男士》2010中国年度创新艺术人物、《罗博报告》2016中国年度艺术家、2019中照照明奖二等奖、2020北美照明协会IES优秀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M+博物馆、美国丹佛美术馆、德国哈根美术馆等国内外30多家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显形——钟飙的图像世界》《钟飙词典》等。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