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黎明创作现场
采访人:库艺术
受访人:顾黎明(简称 顾)
记者:疫情的到来对于您的观念和创作有没有直接影响?
顾:有影响。这种影响道不是说直接的诸如情绪或为此画点有关题材类的作品,而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不仅开始考虑自己的艺术探索与自身环境是否协调的问题。比如说,2020年受山东“济南囯际艺术双年展”之邀创作时,我自然想到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想到他为什么那么用心给朋友画这么一幅画?我体会有两层含义,一是他非常喜欢曾经蛰居的地方,对日久曾牧歌生活的一种回忆或慰籍;另一种可能是一个人喜爱的东西需要与知音共享方才取得真好。所以,他的共鸣,他的意犹未尽,成全了他把曾经的一幕幕娓娓画出来,大有“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寄范丈景仁 》苏辙)。反反复复的疫情,也是让我们有了更多“宅”的时间,日久自然有时间回忆那些曾经有过的东西。我同样在研究尝试着把曾经记忆中的东西,通过与现实的交融呈现出来,传达阐述一种人的存在是过去与现实的共生关系问题。
顾黎明 持鞭门神 布面油彩 70cm × 60cm 2022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是一种隔空观看与冥想,我创作的《鹊华秋色》是以内观的方式呈现。比如,我借助拓印的方式把华不注山上的石头拓印下来。在拓的过程中,又以传统山水画中的披麻皴和斧劈皴等方法拓下山石的质感肌理,然后我再一片片拼贴到画布上,形成一种触摸的真实痕迹。这种真实的袒露,虽然是抽象化的形象,却是非常具体的真实感。这也就是我说的传统符号和现实发生关系。这种方式在疫情反复肆虐的这几年,我愈加感到触摸的真实性才是这个时代应该留存的痕迹,只有艺术可以这么抽象又具体地呈现出这种状态。
顾黎明 持锤门神之六布面油彩 80cm x 60cm 2021
记者:您认为在今天的语境下,绘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顾:绘画的意义一直是个附庸的东西,绘画由欣赏功能转变为方法功能。也就是说,古今中外,绘画的审美性已经完成了她的存在价值。现在的绘画,应该是像写文字一样,通过不同的图像感觉,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心想法。在图像信息化影响的当下,重新用一种传统的触碰方式来认识触觉的基本问题。这与现代艺术的自我碰撞不一样,她暗含着某种反向的经验触觉的审视。其实,在当前这个泛科技化时代,人的真实性是很难确认的,绘画原来是有这个功能的,但现在绘画似乎己成为一种奇葩,它越来越取悦于他者,取悦眼球的快感成为时下的主流。所以,我以为绘画应该回到她的真实的状态,回归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及对生活中客体的再关注。
顾黎明 持锤门神之三 布面油彩 80cm x 60cm 2021
顾黎明 持剑门神之二 布面油彩 116cm x 80cm 布面油彩 2021
记者:一方面是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是意识与价值观的冲突,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你如何看待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顾:其实,全球化已经结束了,原来以美欧提倡的全球化,后来发现不太理想,全球化带来的是第三世界财富的迅速增长和积累,而原来的发达国家却没有了创业的优势。在地缘政治的影响,艺术必须有地缘文化的优势和尊严。艺术应该有全球化的发展视野,但不要一体化。艺术的全球化如果没有深度的自觉反思意识,必然会雷同化。后文化的这几十年可以看出,艺术发展越来越窄,愈加类同化,似乎没有太多的创造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新地缘化,我觉的并非是一种保守的回归,应该是一个全球化之后的重新认识与调整,构建新秩序的过程,是重新建构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基本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基本也包括了我们基本的文化和艺术感知力。回到源头,去重新廓清一些被忽视的重要问题,这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现实的问题所在。其实,艺术的发展是经常回头看看,在每个阶段每个时代,艺术发展到不识人间烟火时,就会被社会抛弃。举个例子,二战之后的60年代左右,在大英帝国三百多年的现代化发展中,却突然出现了一群关心人的基本人性问题的艺术家-伦敦画派,如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莱昂·科索夫(Leon Kossoff)、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 Auerbach)和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等,他们的艺术语言充满了人的本能因素,他们要表达和自己工业文明世界相反的东西。一种实实在在的人性本质。好的艺术是有针对性的反向发展。我们现在的艺术缺失的正是这种东西。
工作室一角
记者:最新的作品系列针对的问题意识是什么?
顾:仍然是“山水赋”系列和“门神”系列。通过我对历史和自然处境的反观,我更加明确了我追求的东西,即“以历史的境遇看待现实的问题”。我很少从风格上设定自己的艺术追求,我喜欢涉猎问题的情况下再考虑风格的问题,所以,我可以同时间段反复画几个题材,在相互冲撞的过程中,逐渐框定出所谓的风格。其实,一种艺术观念和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补充的过程,你无法达到终点,但坚持下来很重要。如果你不追求结果,那么坚持的过程中,所流露的方方面面就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一直探索着把审美变成一种情感表达的方法,试图用一些对历史文化阅读的情感痕迹,表达现代人的存在意识。记得法国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rr)提醒:人们觉得意识形态缺席的地方,却往往是意识形态最有效地施加影响的地方。
顾黎明 平安如意 纸本水彩、色粉等 45.5cm x 30.5cm 2021
顾黎明 平安如意 布面油彩 60cm x 40cm 2021
记者:在您的实践经验中,如何看待艺术家个体与时代语境、传统、当代等宏观命题之间的关系?
顾:现在和八、九十年代的艺术不同,那时候只要有个体的自我意识释放,就可以获得某种存在感。现在很多艺术家还在追求单一性,试图通过一种现代主义的救赎性,获得现实的存在感。从自我认知上讲,这是肯定的,倘若你把艺术看做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这个思路就与现实脱钩了。其实,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一直坚持把艺术从单纯的观看扯回到文化的载体上,所以,这么多年我总是以历史境遇来反映现实的问题。从图像和符号学的角度,就是采用传统巳经存在的文化符号来认识现实的问题,自然会充满矛盾,发生纠结,这正是我想追求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喜欢杂糅各种视觉、触觉因素,把它们框在一个空间里。比如,我的艺术总有游弋在抽象与表现,现实与过去,当代与传统之间,这样我才会有更大的空间表现余地。尤其是今天的信息网络化时代,不仅是年轻人自然拥有的时空世界,而且对50、60或70后的艺术家而言,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种世界改变着。你每天接触的观看方式,是不是绝大部份源于信息网络?你的周围哪有自然?!因此,我们这代艺术家更应摒弃习惯的技术陋习,摘下有色眼镜,把固有的技术转变成揭示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呈现自己的存在状态,而不是一幅幅简单的画。
顾黎明 秦琼 布面油彩 195cm x 130cm 2021
记者:请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您今天的艺术或人生态度。
顾:我摘用法国诗人保罗·策兰的一句诗吧:
“我仍可以看你:一个反响
在那些可以昆虫的触角暗中摸索朝向的
词语,在分开的山脊。”
创作现场《山水赋-鹊华秋色图解》
《山水赋》系列
顾黎明 山水赋-米家臆石 布面油彩、丙烯 120cm x 80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赋-鹊华秋色NO1 卡纸上色粉、丙烯、水彩及拼贴等 215cm x 77cm 2019
顾黎明 山水赋 布面油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赋-花蔓易春阳 纸本水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2
顾黎明 山水赋-昆嵛夼NO1 纸本水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赋-昆嵛夼NO2 纸本水彩、色粉等 59.4cm x 42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赋-清泉夼NO9 纸本水彩、色粉等 45.5cm x 30.5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赋-鹊华秋色 纸本水彩、色粉等 42cm x 29.7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赋-鹊华秋色NO6 布面丙烯、油彩及宣纸拓印拼贴等 195x130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赋-鹊山与华山 纸本水彩、色粉等 59.4x42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诀-清泉夼NO1 包装箱纸上丙烯、色粉、水彩等 113.5x49.5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诀-清泉夼NO2 包装箱纸上丙烯、色粉、水彩等 113.5cm x 49.5cm 2021
顾黎明 山水诀-清泉夼NO3 包装箱纸上丙烯、色粉、水彩等 77cm x 68.5cm 2021
(来源:库艺术)
艺术家简介
顾黎明,著名艺术家,中国抽象绘画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他是20世纪80年代抽象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八五新潮”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进行当代语言转化,延续几十年的“门神”系列及后来的《山水赋》系列,已经成为当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语言转换的经典案例。他以深厚的学养、执著的理念致力于民间年画、敦煌壁画、传统山水艺术图式的艺术研究,建构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抽象表现绘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