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钢,出生在东方潮起的地方,自幼在大海的陪伴下和一声声船来船往的汽笛声中长大,海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父亲笔尖的海便是他艺术人生的启蒙,更成为他未来艺术人生中无限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曾成钢的父亲是位普通的渔民,主要负责修补渔网。但在他眼中,父亲是位了不起的人,无论破损多严重的渔网,只要经过他的一双巧手,都能修好。
父亲虽终年在大海上劳作,却从未缺席他的成长。每次回家,父亲都会给他带来美味的海货,闲暇时还会教他画大鱼、大虾和帆船......渐渐地,男孩爱上了画画,并立志要成为一个以画画为生的艺术家。
而后,曾成钢开始系统学习绘画,日复一日在家门口等待着那趟客船和汽笛声,迎着船头最烈的寒风热浪去县城学画。而当人生和艺术的旅途终于合流之时,这位来自大海的少年注定会在潮起潮落间觅得属于自己的艺术生涯。
随着稚气逐渐褪去,他的绘画技法日益成熟,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高考后被浙江美院雕塑专业录取,而这一契机也开启了他的雕塑命运之门......
大学时期由平面绘画至立体雕塑的转型,对旁人来说或许是一个难点,但对初次接触雕塑的曾成钢来说,除了需要转变一下思维,心头涌上的反而更多的是对艺术追求的兴奋感。虽然身处中国当代美术被欧美现当代艺术猛烈冲击着的时代,曾成钢却兴奋不已,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魄始终振动着他的心灵。
《伟业》900X1600X450cm-汉白玉-2021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
《战友》400X300X160cm-花岗岩-2016-北京中央党校
或许这是命运对他的锤炼雕刻,大学毕业后,22岁的曾成钢一直从事着一些和艺术无关的工作。或是对当下环境的不满足,又或许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不甘,在阔别学校六年后,他毅然决定考研,重新遨游艺海。
《福海之云》800X600X400cm-不锈钢-2004-烟台
《月光》4000X4200X200cm-不锈钢-2004-烟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88年,曾成钢重归校园,而他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曾成钢废寝忘食地投入创作。一次偶然间,他将自己的画稿带给沈文强先生,在沈先生的启发下,他开始从雕塑的角度研究青铜器。自此,曾成钢的雕塑人生被千年不朽的青铜器点燃,他推开了一扇新的创作之门,也从中获得无尽的创作灵感。
《山神》220X220X240cm-铸铜-2011-芜湖雕塑公园
“我觉得这些青铜器是心灵对神灵最直接的反映,”把青铜器视为雕塑的曾成钢被其中的力量深深震撼,“那种威严、霸气、强悍,是我的雕塑作品应该具有的,是我所向往的精神。”
《圣火接力》800X800X200cm-铸铜-2008-北京
而青铜器的启示也让他时常思考:如何走出一条既具有现代意味,又有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的雕塑创作道路?后来他试图在创作实践中建立中国的雕塑形式语言体系,不断探索中国雕塑的第三条道路。
《大觉者》900X420X300cm-铸铜-2014-丹麦
1989年的第七届全国美展上,曾成钢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金奖,此后25年,该奖项一直无人问鼎。在那之后,曾成钢创作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像是《精灵系列》《梁山好汉系列》《人物系列》等,更是屡获国内外各种大奖。
《神鹿》500X350X400cm-铸铜-2013-德国汉堡
《起舞》3000X800X500cm-锻铜-1994-铜陵
有人说,曾成钢能与青铜器相遇是一种幸运,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是在青铜器的启发下建构起来。也有人说,青铜与曾成钢相遇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四千多年的材质从当下时间穿越到历史时间,从现实空间穿越到精神空间,最终实现了艺术之上的蜕变。
《莲·水》500X200X240cm-镜面不锈钢-2013-德国汉堡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350X1400X40cm-铸铜-2002-温州博物馆
都说,油画中跳动着画家的脉膊,而塑像中呼吸着雕塑家的灵魂。借着雕塑家的一刀一凿,观者可以感知他们的思绪与雕刻情境。相信欣赏过曾成钢的雕塑作品的人应该都不难从中发现,他的不少作品中跳动着对故乡平阳的眷念,如作品《莲》《潮起东方》等,而他本人亦是多次表示希望可以助力家乡的建设发展,也希望可将最好的作品留在故乡。
《大禹》700X180X150cm-花岗岩-2016-温州
《龙马》700X2500X300cm-铸不锈钢-2019-温州黄石山雕塑公园
“鳌江从一个江边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国百强镇。身为鳌江人,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作为鳌江游子,如今我有机会,用自己的能力和一技之长回报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荣幸。我十分珍惜,万分感恩!”曾成钢说道。
《黄公望》雕塑
后来,曾成钢先后为家乡创作了“黄公望”雕塑和“天下第一鳌”雕塑,这些作品颇受市民喜爱,一度成为了热门打卡的文化地标。
其中,备受老百姓关注阳鳌江新地标——雕塑“天下第一鳌”于9月9日正式落成,作为雕塑的创作者,这位世界级艺术大师曾成钢亲临现场揭幕。
曾成钢表示,大鳌雕塑从安装到落成,每每在手机上收到现场发来的有关视频,看到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一个新的独特的文化地标,还有许多人为“鳌”写诗填词、歌赋谱曲、赞美抒情,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得家乡人民如此喜爱理解,他感到欣慰与感动!
在“天下第一鳌”的创作过程中,曾成钢将古老神秘的鳌文化、生生不息的名人文化,以及鳌江“千年良港”的文化内涵全都融合在了一起。
其中,“鳌”的造型设计采用传统造型语言,形体浑厚,线条灵动,方正饱满而有力,面朝东海,蓄势待发欲踏浪腾起,在水雾中更有立于云海中遨游般的气势,形象和蔼可亲又不失威武之气,恰恰展示了“独占鳌头、奋勇争先,开放包容、大气谦和”的鳌江精神。而在选材上,为保证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时刻保持色彩的统一性,雕塑的主体采用了青铜铸造热着色。
最终呈现的效果上,既有强烈的中国传统元素,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震撼力,成为鳌江提升城市品位、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站在这座塑像前,仿佛能听见它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往事和历史…… (来源:中共平阳县委宣传部 雁山鳌水间)
艺术家简介
曾成钢,1959年出生于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现任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1998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06年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