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与实践|济南托马斯走进农科院,奇趣乐无穷
来源: 文化视界
2019-10-15 09:41:17
在济南托马斯实验学校,多样的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让孩子们沉下心,站在脚下的土地上,对外在世界,来一次认真的探索。
近日,济南托马斯初一和高一的学生走进山东省农科院,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旅程。
初中部
初中部参访的第一站是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所实验室。来到实验室,学生们仿佛变成了好奇宝宝,七嘴八舌地围着农产品所的专家问问题。
“老师,这个是什么呀?”
“这是离心机。”
“老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
“这是摇床,是培养真菌的。”
“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呀?”
“这是移液枪......”
这些实验仪器和设备,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新奇、又有吸引力,为他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
接下来,学生们走进微生物所,专家为大家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有益菌,腐乳中的红曲霉菌,酸奶中的乳酸菌,还有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金花菌......
大家脑洞大开,脑海中又蹦出各种各样的问号。
老师,红曲霉菌和青霉菌有什么区别?
老师,乳酸菌在牛奶里不会把牛奶喝完吗?
老师,我们可以在家自己做酸奶吗?
专家一一耐心解答,孩子们则听得津津有味,还频频感叹农业高科技的神奇魅力。
来到作物所的大田基地,大家仿佛来到了希望的田野上。
“这是什么作物啊?”
“这是番薯,也叫地瓜。谁知道我们吃的是地瓜的哪部分器官啊?是果实吗?”
马上有同学纠正:“不是,我们吃的是地瓜的根。它的根长得特别大,里面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玉米和高粱好像啊,它们有什么区别?”老师还没回答,就有同学开始抢答了:“我知道,玉米的果实长在中间,高粱的果实长在顶上。”
“那我们就一起观察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在专家老师的顺势引导下,大家纷纷认真观察起来。
高中部
如何筛选作物的种质资源?转基因是否对人体有害?作物育种都有哪些方法......
带着这些萦绕心头已久的问题,高一的学生来到了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和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在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助理研究员王栋博士为大家讲解了种子保存的条件。在王博士的引领下,同学们参观了种子保存前的处理及入库保存的整个流程。
大家还跟随王栋博士,参观了种子样品库,以及各个实验室。
在玉米研究所,高产室主任、副研究员何春梅为大家带来了一堂专业的“生物技术课”。
从转基因材料的获取和转基因操作的基本流程,到转基因的应用和发展概况。
何老师娓娓道来,同学们边听边记笔记,生怕错过每一个重要的内容。
玉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华,为大家讲述了转基因的安全性,转基因种质资源的保存和选择,如何提高玉米的种质,以及实验室操作的常规事项。
“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何玉米的种子需要每年购买,不能留种进行种植吗?”张博士问道。同学们认真思考、各抒己见,最后,张博士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目前商品化的玉米品种多为杂交品种,这些品种具有多种优越表现,就是所谓的杂交优势。但是杂交种只能保证第一代的形状稳定,接下来的后代往往会出现形状分离,杂种优势减弱且产量降低,因此不能用自己留下的种子进行种植。”
“原来是这样!”“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对孩子们来说,这场研学活动,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开拓了思路,更激发了思维,同时,也备受鼓舞,今后要努力学习,积极求知!
1、穆熙元
原先,一直对“转基因”抱有偏见,在听完专家的讲解后,有了不一样的观点和认识。
2、李昱霖
这次活动收获良多,认识了很多分子生物学的仪器和组织培养的仪器,也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牛浩然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了解了优良种质的贮存条件,也知道了对它们进行培育后的用途,对接下来我们小组的PBL项目式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这次研学活动,是学校的拓展和课堂的延伸,学生们与科研专家面对面交流,知行合一地将理论知识与前沿科学相结合,在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思维,凝聚了集体的力量,更为随后的PBL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
[ 责任编辑:孙文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