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跑出齐河一中“加速度”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2019-08-01 10:07:17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韩静静 
  在黄河之滨、晏子故邑有一处美丽的育人之所,它就是齐河一中。百年倪沦河贯穿南北,让静谧的校园充满灵动之气。学校里摆放孔子雕像的“爱园”和对应晏子雕塑的“和园”,彰显出“以爱为本,以和为美”的办学理念。不仅有“爱”有“和”,齐河一中还擅长“相马”。校园“伯乐相马”的雕塑正是学校独具匠心的体现:学校善于发现老师的能力,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7月上旬,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齐河一中,了解到在“爱·和”的氛围影响下、在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理念指导下,齐河一中的“教书”“育人”工程都取得了飞速的提升,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

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跑出齐河一中“加速度”

                                                          齐河一中校园内“伯乐相马”雕塑  

    专家治学 把教学教研交给“内行人”
  2019年高考数学科目成为不少考生的“滑铁卢”,但在齐河一中,学生普遍觉得题目“并不难”,让很多学生反而借此脱颖而出。而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校的高质量教学。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校师资水平、外在环境等,在我们学校,高质量教学的核心便是教学工作委员会。”齐河一中校长陈爱峰告诉记者。
  据学校教研室主任李德昆介绍,教学工作委员会主要包括学科建设、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三大部分。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集体备课。在齐河一中,学科主席领导整个学科建设,每月组织全学科老师集体备课,学科主任领导本年级学科建设,每周集体备课两次。“通过集体交流,实现学科建设纵向、横向的贯通和发展”。

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跑出齐河一中“加速度”
                                                      陈爱峰校长在听课调研         

       “名师工程”则是根据德、能等考核办法评选教师中的佼佼者,每两年一评,符合条件的老师晋级,不符合条件的降级甚至淘汰出局。目前已经有70位老师获此殊荣。“‘名师’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考试趋势和重难点题型,在集体备课时进行交流,帮助任课老师更好的掌握考试动向,有针对性教学”。
  “青蓝工程”则是齐河一中根据青年老师较多的情况进行的“传帮带”实践。新教师拜老教师为指导老师,老教师对其在教学、教材重难点把握、教案编写等方面进行指导,保证新教师上课的质量。
  “设立教学工作委员会的目的是体现专家治学,把教学、教研交给‘内行人’。”陈爱峰介绍说,过去学校采取行政机构推动教学的办法,但是效果并不好。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后,把教学专家推到了舞台中央,让专家研究教学、制定教学计划,行政机构负责落实和推动,“这种做法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优秀教师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一举多得”。
  对于学校老师来说,教学工作委员会不仅保证了课堂质量,也加快了青年老师的成长。“新教师在听完老教师的课后再去备课、上课,他们将经验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成绩提升很快,有些用心学习的新教师甚至能很快超越老教师。”齐河一中高三年级数学学科任张爱丽说。           

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跑出齐河一中“加速度”

                                                                校园一景     

       对张爱丽来说,也曾发生过一件流传很久的“故事”。三年前,学校先后两次准备将教学成绩卓越的张爱丽提拔为主任,但都被她婉拒。面对“为何不想当官”的疑问,张爱丽解释道:我喜欢在一线教学,大家的支持、学校的关怀也让我干劲十足,“我想把齐河一中的数学成绩提上去,这是我最大的乐趣和动力所在”。
  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主导和尊师重教氛围的带动下,老师们心无旁骛攻主业,齐河一中的教学质量获得了极大提升,从2014年开始进入“三级跳”模式,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创造出学校发展的“加速度”。
  从整个德州市来看,齐河一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近几年全市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大幅度提升的典型代表,也是德州市开展高端教研、实施有效教学的结果。
  “2014年,我们组建了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选拔基层人才进入教科院开展学科建设。引进中国教育科学院等知名院校、教育机构的高端资源,对本市教育进行改造,组建了800多人的教学专家团队,评选了150位名师,共同精准指导教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吉广从教学角度总结了齐河一中取得“加速度”成绩的原因。
  全员皆导师 教书、育人齐抓共赢
  学生:“老师,考试退步了,对我打击很大。”回音壁:……对于成绩浮动,要乐观看待,未来路很长。
  学生:“老师,我不想一个人去吃饭,是不是有点太依赖别人……”回音壁:……现阶段要培养自己的独立精神,一个女生强大而自信,独立是一种做人的美。
  此类互动,数不数胜。
  在齐河一中,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这样的《成长足迹》,里面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老师或活泼或严肃的回复,记录着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的想法、疑虑,也见证着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点滴。       

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跑出齐河一中“加速度”    

                                                王春红导师在餐厅同学生一起就餐       

       陈爱峰说,“高中教学任务繁重,单凭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同时,教育理念也要求老师要教书,更要育人。” 2011年,面对部分老师只教书不育人或者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齐河一中开创性地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全体干部、教师都是育人者,面向全体学生,从学习、生活等全方面辅导学生、引领学生。
  “我们要求导师和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人施导,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陈爱峰分析道。
  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班主任老师为主任导师,其他老师为导师,每个导师带7-8个学生。通过《成长足迹》、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波动,采用书面交流、一起吃饭聊天、一起散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确保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保持健康的身心。          

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跑出齐河一中“加速度”     

                                                        齐河一中优雅的校园环境                 

       “一定要和学生做朋友,他才会敞开心扉;一定要坚持,才会有成效。我曾经告诉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找我,女生可以来一个拥抱,男生可以和我握握手。曾经有个女生,过来抱着我就哭了,哭完擦干眼泪接着回去上课”,导师战林老师说,高中生压力比较大,父母也不在身边,一个拥抱、一次握手都能成为他们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看到孩子的成长,最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不是教书的工匠,而是孩子们的心灵导师乃至人生导师。”导师邢艳丽回想起曾经的经历深有感触。
  今年高中毕业的单凡轩作为此项制度的受益者告诉记者,“只要学生在老师就在”是导师汤吉伟坚持的原则, “汤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多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们指导,让我们在远离父母的住校生活中解开心结、专心学习”。
  对于家长而言,全员育人导师制则是孩子在家长、朋友之外的另一个优秀的倾听者。“高中生心思比较敏感,在家待的时间短,有些话也不愿意和我们做父母的聊,全员育人导师制让孩子有了一个倾听者,导师可以更专业地帮孩子解决心理上的小情绪。保持孩子心理健康,这一点很重要。”高一学生李超越的母亲感激地说。

教书育人“双管齐下” 跑出齐河一中“加速度” 

            齐河一中是“山东省校园足球训练营德州市分营区” 图为学生们利用假期在操场上训练
  经过七年的打磨,全员育人导师制越来越规范、细化,成为齐河一中学生管理的特色名片。在此模式下,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极端恶性事件,出众的表现还引得河北等地学校纷纷来取经、学习。
  实际上,齐河一中是德州市这几年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大幅度提升的缩影。自2014年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对教育进行空前大投入。德州“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投入145亿元,不仅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还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内动力。同时,德州市每年投入几百万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进行干部教师大培训,从顶层设计、思路目标和方式途径等方面对德州教育进行着正确引导和有效落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信德州会有更多的学校将跟齐河一中一起跑出“加速度”。
[ 责任编辑:肖文杰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