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粽”享爱意——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来历的几种说法,荆湘一带说是纪念屈原,山西一带说是纪念介子推,吴楚之地说是纪念伍子胥,越地说是纪念曹娥,道教弟子说是祭“地蜡”的风俗......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人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端午节也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其原始含义则反而被人们淡忘了。
2、“粽”享爱意——端午节的习俗
咸甜之争
粽子的咸甜之争在端午节每年都要上演。都说“南甜北咸”,可粽子偏偏相反,南方人偏向于咸粽子,北方人更爱甜粽子。这其实跟粽子在饮食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我们一般有“主食为咸,辅食为甜”的饮食习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以温带季风和大陆性气候为主,非常适合耐寒的小麦生长,北方多地居民以面食为主,因此粽子一类含糯米的食物,一般作为饭后甜点,故粽子爱甜口;而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水稻生长,居民以大米为主食,所以粽子一般会当作正餐,早中晚餐中都有可能出现。既为主食,吃咸口也就顺理成章了。
龙舟竞赛
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
挂艾草叶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端午养生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脾胃虚弱是人们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状态。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此时三餐要规律,防止饥饱不均伤害脾胃的正常功能;饮食上应多吃菜,少吃肉;为了减少肠中积热,要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
3、“粽”享爱意——共庆端午节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节日是教育的契机。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了加深少先队员对端午节深厚文化内涵的感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济南高新区劝学里小学(山东师范大学劝学里实验小学)开展了“浓情端午,'粽'享爱意!”端午节系列活动。
国旗下话端午
6月22日上午,五(2)中队举行了端午节主题升旗仪式活动,让全体师生进一步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队员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队员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升旗仪式
队会课知端午
当父亲节遇上端午节,爱意就像夏日暖阳热烈而浓郁。父爱如山默默奉献,粽香四溢情谊浓浓。队会课上,各中队以讲端午节的习俗和历史故事、诵读诗词等多种形式,让队员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体会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同时队员们还手绘“粽”情卡来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互动间寄端午
端午节吃粽子。队会课时间,队员们齐上阵,互帮互助包粽子。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也在践行将中华文明传承和发扬的责任。
端午,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爱国情感的寄托。通过节日主题活动,旨在教育队员们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风俗,不忘奋斗初心,牢记爱国使命。
这个端午节,“粽”享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