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启动实施了承担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煤炭开采地下水运移与保护综合智能实验平台研制”重大横向科研项目。
图源:山东大学新闻网
该项目是在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长期合作基础上,岩土中心团队精心谋划,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优势,联合控制学院等单位专家共同承担的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达到5600万元,创近十年单项科技研发项目经费最高纪录。
该项目在2019年底经过招投标程序中标后,在岩土中心团队统一安排和指导下,项目负责人王汉鹏教授及课题组认真研究,精心准备,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实现了项目正式签约启动等工作,该项目的实施是山东大学在重大实验装置研制上的重要进展,将在相关领域充分体现山大智慧、作出山大贡献,打造山大品牌。
近年来,岩土中心团队面向国家重大工程战略需求,坚持多学科交叉创新,突破了大型模拟试验装备系统关键技术,在国内外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创新。先后为20家单位研发了24套模型试验装备,合同额累计1.2亿元,应用到能源、交通、水电、矿山、国防等多个地下工程领域。在我国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最大规模城市公路隧道群(龙鼎隧道与港沟隧道)、首座盐穴储气库(金坛盐岩储气库)、首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等几十个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指导重大工程设计、施工及安全评估,产生重要学术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大学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工作的部署,按照学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科研院积极落实山东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组织推进科技合作,推动重大项目签约,努力克服了疫情影响,横向科研经费实现逆势增长。
截止到3月31日,山东大学科技合作实到经费6951.68万元,同比增长40.33%,学校科技合作迎来开门红。除王汉鹏教授项目外,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到账横向经费超过千万,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药学院生举正教授团队承担的《糖类药物及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环境学院刘汝涛教授团队承担的《旧厂区存留固体、液体物质资源化技术研发及地块环境调查》项目也都实现签约,合同经费分别达到1000万元和600万元。
疫情期间,学校科研人员急国家之所急,研国家之所需,主动瞄准疫情防控关键问题开展科研攻关,药学院刘新泳教授团队在药物疫苗研发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为抗新冠病毒药物的快速发现提供了新思路。电气工程学院刘淑琴教授团队自主研发了重要医疗急救设备(ECMO)关键部件,其各项参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主动对接抗疫急需,牵头研发了两款智能机器人(智能会诊及配送机器人、防疫巡检机器人)紧急投入湖北抗疫一线,有效替代了医护人员在高风险污染区开展病人问诊、随访等工作。
按照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1号)文件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有关科技管理制度建设,组织修订《山东大学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山东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管理办法》。下一步,科研院将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系列线上科技成果发布、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和校内横向科研经验交流与培训,多措并举,扩大山东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积极推进山东大学与地市政府和知名企业科技合作,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全年业绩新突破,着力推动“百廿山大强校兴国”行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