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10-15 10:40:31
听新闻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高职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是要对市场需求和岗位特点进行调研、确定任务目标驱动、进而确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实施中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教学场地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校本教材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等。在这些指导思想下,学院推进了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建设——一系一座楼、理实一体化,即进了教室上理论、出了教室能实操。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学院原规划是2001年6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按在校生2200人、设置4个系11个专业、占地面积299.6亩进行规划的。山东省人民政府2002年的《关于同意建立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的批复》批准在校生规模为5000人,应有土地 525 亩。2002年底,学院报山东省交通厅同意,又开始第二次征地132.2亩(现运动场往西的土地)并于2003年底完成征地、2004年上半年调整了前后征地达到431.8亩的规划。2003年底,学院第三次向山东省交通厅申请扩征学院现东北角的土地并获批;学院在潍坊城区不准新建高职院校的压力下做了大量工作,直到2005年10月8日,在潍坊市委主要领导支持下,学院才正式启动办理学院东北角围墙至围墙外马路中心线约计140余亩的征地手续。但是,2005年的潍坊土地指标已经用完,潍坊土地主管部门协助学院争取了省土地主管部门支持,从当年临沂土地结余指标调拨了近100亩,满足了我院的征地需求,实则也是为我院节省了东围墙外至马路中央约计56余亩的免征费用。

但是,新校区建设规划调整与上述时间节点是不相一致的。2003年底,学院以正式文件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提交了规划调整设计任务书,将第三次征用的土地提前纳入了通盘考虑,提前谋划了在校生8000人并进行了预留调整,作为学院将来发展的预留土地。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在新校建设中,一旦建设资金保证不了,那么新校建设就势必失去大发展的机遇期,势必影响到学院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所以,学院全力以赴确保新校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山东省交通厅支持,最终成了厅属院校补助标准最高的院校;二是学院冒着违规不违法的风险,组织教职员工集资搞新校建设,当时我就做好了自己一个人承担追究责任的思想准备;三是向教职员工讲明形势,鼓励职工增收节支。在大家的拼搏下,学院2004年度超计划创收600万元、2005年度又超计划创收1200万元。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我2006年3月离开学院时,新校区先后建设了17个项目(含配套工程)、完成投资帐面数13864.55万元(山东省交通厅投资7864.23万元、学院自筹6000.32万元),完成了教工服务中心(含学术交流中心)、三座学生公寓、机械系教学实验楼、体育场看台及室内体操房小球室、田径场及足球场、八个排球场、一片网球场、一个超市商场、一个实习车间,共计34287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实施了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山北游园及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完成工程投资约计4600余万元。第七、第八座学生公寓及学生第二餐厅、地下超市,以及管理系实训教学楼和综合科技楼正在施工中。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在加快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学院开始谋划老校区即东校区、北校区的规划与改造。2004年9月21日,领导办公会议纪要记载了这一谋划:要认真搞好东校区的发展规划,这既是学院今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又一次契机,也是省厅对我院加大投入的重要依据。这些谋划后来实施如何,我作为调离学院的人也就不能再过问、再干预原单位的工作了——我由此总结了一句话就是:离任者不要再去干预接任者的后期工作,接任者不要随意否定离任者的前期工作;这也算是我在职场江湖上的一点认识吧!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说到建设新校,就不得不说没有史料记载或有史料但很难有人说清楚或者能说清楚却不便说清楚的几件事情:

——一是扩大在校生至8000人的办学规模问题和集资建设两栋学生公寓的真实用意。2003年底召开的党政联席会议正式提出了在校生规划5000人向8000人调整后,厅领导得到信息后找我谈话:厅里本想让学院控制在2200人,省政府批准学院规模5000人,我们就控制在5000人,不能再提8000人;我由此开始再也未敢向上级汇报和备案8000人规模的相关事宜。2004年8月的院长办公会议纪要中明确记载:如果省厅明年基建项目不能解决在校生5000人以外的学生公寓,为了解决明年扩大招生的新生入住问题,决定由职工集资建两栋学生公寓。2004年9月的院长办公会议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近两年是我院发展的机遇期,现在不抓住机遇,就会丧失学院发展最有利的时机,所以必须发扬我院‘马棚办学’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站稳脚跟。会议一致同意学院职工自愿集资建设两栋学生公寓楼。”当时,山东省交通厅领导只知道学院要集资解决建设资金紧张问题,不知我们的真实意图。最终,学院通过职工集资,没敢向省里申请而是从潍坊市争取了建设两栋学生公寓的基建指标;自筹资金安装了运动场的多彩张拉膜,使之成为全省高校最美运动场;自筹资金建起了学生生活区的超市,方便了师生购物也增加了日后的创收能力;自筹资金建起了100多个床位的学术交流中心,不仅提高了学院接待贵宾的水平,也为日后举办短期培训、开源节流增加效益打下了基础。据说后来山东省交通厅得知真实情况后,又给学院追加了基本建设补助经费,以尽快归还职工集资,避免上级对职工集资违规不违法的责任追究。现在看,我当时的委屈是值得的。

——二是积极争取潍坊市委、市政府支持,确保了学院就地扩建、不再整体迁址到浮烟山大学城建校办学。我到任不久就接到潍坊市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各个高职院校新校建设必须规划在或迁址到潍坊市设置的浮烟山大学区;潍坊市计划在我院迁址后,将凤凰山及其周边建设为潍坊市的高档次旅游度假中心。在山东省交通厅的支持下,在学院党政领导积极争取努力下,潍坊市人民政府2003年底下达了《关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有关问题会议纪要》,同意我院原地扩建。2004年3月,潍坊市人民政府行文《关于向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复》;2005年10月8日,在潍坊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下,学院正式启动实质性办理新校东北角土地征地工作,我离开学院时候正在清点地面附着物。

——三是为了迎接学院建校30校庆而突击整修大门内外广场和突击种植小麦绿色植被以掩盖校园尘土飞扬的荒芜土地。2002级、2003级学生在新校上学时,整个校区除了已经建好的楼宇外,其他各个地方仍然是尘土飞扬、处处荒凉,周边有田地也有坟茔,满眼一片荒芜。借助筹备校庆的机遇,在山东省交通厅的支持下,学院积极争取,潍坊市交通局、潍坊市公路局张树琛局长鼎力支持,在最短时间内,投入150余万元铺就了使用至今的学院大门内外广场和通道。分管院长刘福举组织人员在尘土飞扬的荒芜土地上遍撒小麦种子,铺上草毡天天浇水保暖催生,终于在2003年10月26日校庆之前校园到处是长满寸高的绿茵。30年校庆后,学院加大了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整个校园绿化美化才有了根本的改观。

——四是为了落实《领导办公会议纪要【2003】纪要27号》中的一段往事:2003年11月中旬,我与负责基建的刘福举副院长早晨5:00从潍坊带车启程赶往北京,找到了清华大学袁镔教授商讨基建规划调整工作,当天晚6:00又开车启程返回,第二天凌晨3:00回到了潍坊新校,创造了22个小时从潍坊往返北京办公的记录,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在途中到我济南家里或者路边小店吃碗面条的记忆。

——五是我离开潍坊后留下的遗憾。借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调整新校建设规划时预留学院西大门的设想、租用东南侧到铁路边的土地。新校区西墙外到市区主路北海路的900余米之间就是潍坊市树木园,900余米之间有一条生产小路。当时,学院开了便于进出的西门;学院做了勘探后,特请潍坊市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将生产小路建设为一条穿越潍坊市树木园的绿荫大道,使学院注册地址变更为北海路XX号,提升学院在城市办学而不是在乡下办学的隐形魅力和价值;2006年1月31日,我给潍坊市黄潍连副市长的短信:“交职院孙云早给您拜年了!我已争取了交通厅同意,只要将我院西门到北海路一公里的路纳入城市规划,交通厅与我院出资建设,从而改变我院的办学环境。不知能否将此路纳入城市规划?请指示为盼!”再有一个遗憾就是扩征东校区西北角20亩果园及解决职工宿舍问题。尽管学院组织专班对接了潍坊华都、坊子华丽,也考察了金华苑地产小区、樱前街及金马路地产的团购住房。后来就是我调离学院也就不能过问了;好在学院第二次、第三次扩征土地,为后来职工集资建房和学院后期大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文/孙云早,来源:美篇@荒野隐逸)



作者简介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约稿散记之五 | 首任院长孙云早: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新校区

孙云早,笔名荒野隐逸、行者思虑、山野隐逸;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祖籍平度市,出生地青岛市;在青岛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至莱阳市团旺镇,1978年考入大学并于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获西安公路学院工学士学位,199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12月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肄业。

在44年工龄中,作为交通行业公务人员20年,2003年12月获批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职称;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年,辗转5所高校。出版专著多部,发表专业论文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章诸多,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记二等功多次等荣誉称号。

目前,仍有多个社会兼职。至今,一如既往秉持“待人真诚待堪称真诚之人、用心做事做值得用心之事”原则,继续放大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