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快规章制度创新,
努力构建又好又快发展的高职院校科学运行机制
我发表的《努力追求以校园文化治理学校的崇高境界》一文中说过:任何一所被社会、被历史予以肯定的学校,无不是以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凝聚着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价值取向,无不是以自己的学校精神作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共同的精神特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的灵魂所在。其外延就是全面推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媒介文化等五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学院的精神文化就是“马棚精神”——顾全大局、勇于奉献、敢于吃苦、艰苦创业——这是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文化是构建科学运行机制的保障和措施,行为文化是“马棚精神”和规章制度外化为师生行为中的气质和折射,物质文化是整个学院形象的物质基础和依托——校园的环境文化之硬环境,媒介文化是学院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平台和窗口——校园环境文化之软环境。
从我到校任职直至离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创新始终是一项重点工作,以期推动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科学发展运行机制,实现以校园文化兴业、以规章制度管理的目标,这是学院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一。2003年9月22日,院长办公会议部署了《南校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初步构想》和《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制度创新工作方案》等相关工作,在总体规划、分期推进、有立有废、逐步完善的指导思想下,加大了校园文化和制度创新工作。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孔维克、泰安著名书画家何树华、毛体书法家贺惠邦等一批艺术家和民间名流志士经常光临学院留下了墨宝,欧阳中石先生为学院题写了校名,一批泰山花岗岩石、临朐石灰岩石装点着校园,凤凰山南坡下的人工湖给学院带来了一片灵动的生命和聚宝的象征。
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中的学院“马棚精神”,这是学院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人们普遍认为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年代是学生时代,原因就在于校园文化以有形无形、有声无声地形式,渗透和塑造了人们的素养,影响着学院一代又一代师生特别是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创造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师生们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去净化灵魂,去升华人格,去完善自我。
制度建设本身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6月28日,在《暑期学习讨论中对学院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制度创新,规范各项管理。尽快按高等院校的要求进行运作。要组织专人编制高职的管理制度,并尽快实施。要强化法制因素,淡化人治因素,用制度去规范各项工作”。是年7月22日的院长办公会纪要要求:“根据‘不立不破、先立后破、不破不立、讲究实用’的原则,抓紧制度创新工作。对于原有制度做到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对于原来没有的制度做到按需制订、管用可行;结合学院实际,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立足于实用,注重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合法性、规律性和规范性;制度创新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制度执行中反馈的意见,并及时提交制度创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修订、补充,在使用执行中逐步完善。在新制度未建立起来之前,仍按原有的制度执行,新制度建立起来之后按新制度执行”。及至接下来印发的《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制度创新工作方案》,就制度创新工作的意义、宗旨、工作原则、组织领导、板块划分、责任分工、工作步骤、基本要求等等,提出了系统化的工作意见。主要板块为:第一篇,党群制度——党的建设、学生工作、群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工作、党群组织岗位职责。第二篇,政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产业管理制度、实训产业管理制度、行政部门职责范围。第三篇,教学及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成人教育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文件明确规定:需经民主程序才能生效的有关制度,在制度创新领导小组审定后再行表决,若表决未通过则重新按工作步骤修订。最终,经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在我的任期内,建立了近300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学院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规定了各项工作的原则和程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范和条例,建立了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保障了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效运转,以严谨周密的工作方式和严格高效的工作程序,最大可能地实现了学院运行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最大可能地实现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高效率与高水平。非常感谢上述三篇制度建设中的三位主要牵头人——楚卫涛、李建军、崔振民等领导,他们在非工作时间里日夜轮流陪伴我在宿舍里一起建章立制!
学院确定统一征召校徽、校歌、校旗,校风词、学风词、教风词、校训词,创建信息简报、校报、学报并拟开办学院印刷厂及校园书店,完善报刊栏、专业宣传栏、文明之窗栏、素质教育展示栏、卫生与生活常识宣传栏、科技博览宣传栏,建立健全文化灯箱、校园广播、霓虹灯广告、场所灯光、向导图、开播英语广播电台、开放式英语角和专业沙龙,设计凤凰山顶的校园标志阁、标志物,建设早读及小憩的特色小型园林——杏园(寓意杏坛讲学,包容儒家文化)、桃李园(寓意桃李满天下,寄托办学之希冀)、梧桐园(凤凰栖止于梧桐树上)、红楹园(红楹即凤凰木,为优美的庭院树、行道树)等,配以凤尾竹、凤尾兰、凤尾松、凤尾蕨、凤仙花及书画碑苑,以体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规划设计宗旨,建造大型雕塑、微型雕塑、浮雕并配以绿植,创立凤德(指人的德行名望)足迹阶梯及凤德广场——在当时的学院广场与行政楼(办公楼)、图书楼(图书馆)连接的阶梯中,规划出足迹阶梯,名为凤德阶梯,按学院将来规定的标准选择为学院做出贡献的校友及在学院工作人员的足迹,造模浇铸脚印,四侧浇筑姓名性别、生命起止时间、在校起止时间,造模时间等内容,昭示“在事业的发展中才能留下自己的足迹” 及“千百年后,你的后裔在这里依旧能找到你的足迹”的寓意,从中也能为学院筹集一批发展基金。短时间内完成楼名标识、宣传栏、文化长廊;创建了山东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评定的全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的、影响人类进步的百部名著文化广场;积极筹划建设“纵横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墙。
学院导入了CIS管理理念,强化了学院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等三个系统建设后,又以“灵魂就是用心”的校训为主题,广泛开展了文化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院办学精神,彰显办学理念。根据2005年6月3日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学院成立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新闻宣传中心”、创办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报》。2005年10月5日首期院报问世;同时,学院启动了学院校刊《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学报》的筹建及创刊工作,领导办公会议纪要(2006)10号再次明确:教务与科研处要加快申办院报、学报刊号,无论何时办下刊号都要组织力量在继续办好院报半月刊的同时,从2006年开始把学报的季刊办起来。
(文/孙云早,来源:美篇@荒野隐逸)
作者简介
孙云早,笔名荒野隐逸、行者思虑、山野隐逸;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祖籍平度市,出生地青岛市;在青岛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至莱阳市团旺镇,1978年考入大学并于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获西安公路学院工学士学位,199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12月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肄业。
在44年工龄中,作为交通行业公务人员20年,2003年12月获批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职称;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年,辗转5所高校。出版专著多部,发表专业论文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章诸多,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记二等功多次等荣誉称号。
目前,仍有多个社会兼职。至今,一如既往秉持“待人真诚待堪称真诚之人、用心做事做值得用心之事”原则,继续放大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