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新学期,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首先在起始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启用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教育部以此为依据,对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进行修订。在内容安排上,新修订的统编教材体现了几大变化。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刘宏杰介绍了新教材的几大变化: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做了整体的设计和具体的安排;进一步突出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强化了相关重大主题教育的内容。比如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以及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这些都是为了增强我们教材育人的针对性。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
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首先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2025年,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使用;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全部完成替换。
新学期教材上“新”
有哪些新变化?
语文教材
遵循语文教育改革 夯实核心素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共涉及9个年级,它的修订则严格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重在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和学习经验。
注重幼小衔接 一年级上册教材难度降低
新学期开学,翻看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兰州大学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发现,教材整体结构编排有了新变化,从整体容量上来说,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从14篇减少到10篇,识字课从10课缩减至8课,识字量从300字调整至280字,教材难度降低了,此外,拼音学习时间也延长了。
兰州大学附属学校一年级语文教师 杨玲:原来我们的拼音单元是两个单元,现在拼音单元改成了三个单元,比如说孩子容易混淆的i、u、ü,里边还有一个y、w,这次就拆分开进行了学习,给了孩子们学习的梯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选文突出文化育人功能
语文教材选文有何调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委会主任王立军告诉记者,新修订的语文教材重点增补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文,其中:
全套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共353篇,从《诗经》、诸子散文、汉魏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均有涉及,另外也有反映传统文化的现代文;红色经典篇目,新选入了《雷锋日记二则》《井冈翠竹》《山地回忆》《我是青年》等课文;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文,新增选了《青春之光》《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等。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立军:教材里边的经典性和时代性兼顾的这样一些优秀的选文,保持基本不变,但是时代变化了,理念更新了,我们的教材就要适应新时代和新理念的相关要求,比如,我们增收了反映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散文。再比如,我们这次专门为教材组织编写了一篇新的课文,反映时代楷模黄文秀的一篇选文,她用自己的青春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打造新经典,也是这次教材修订的一个创新性的做法。
据介绍,新修订的语文教材还进一步加强了单元的整体设计,并对此前教材当中的有些内容、有些栏目进行任务化改造,让学生在探究性、情境化、综合性教学中,提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立军:我们增加活动探究单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获得心灵的体验,比如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书记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教材里边设置了很多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在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升华。
历史教材
用考古实证 展现中华文明根脉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将从新学期七年级开始投入使用,历史教材通过更为科学的课程命题、更加丰富的文物图片,更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系统呈现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用翔实的考古实证,展现中华文明根脉。
在河南鹤壁淇滨中学,历史教师对新教材的最直观感受——书变厚了。
鹤壁市淇滨中学七年级历史备课组长 牛军利:我们直观去看,现在的教材比以前的教材更厚一点,我也注意到书本里的图片更多了。虽然隔着课本,但是学生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历史。
记者注意到,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教材为125页,此前版本为108页,在页数上增加了17页。而在图片使用方面,使用了186幅图片,而此前版本使用161幅图片,新教材在图片上增加了25幅。据了解,教材使用的图片中关于文物和遗址,均使用了实图和实景图,包括大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比如,教材中增加了“良渚古城”的出土文物和地图坐标,生动展现着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对比两版教材的封面,也体现了用文物实图讲述历史。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委会主任 张海鹏:这个新教材封面是由两幅图片组成的,背景的一幅图片是甲骨文,近景这幅图片是何尊,体现了我们真实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旧教材封面用的是复制的车马架,我们现在教材封面用的是真实的画面。
新学期开学前,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开展了教材的培训和集体备课。历史教师表示,对比此前使用的教材,新教材在目录上的修订,更具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历史教师 徐爽:比如体现在目录上,之前我们没有那么明确地在目录的单元主题上讲到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社会,这一次能够在新教材的目录、单元主题上看到这些表述,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个时代社会特征的转变。
记者对比两版历史教材目录发现,更为明显的修改还包括,此前目录中第一单元第3课的“远古的传说”,改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从“传说”到“文明起源”,教材编修人员用考古发现的实证,展现着中华文明的根脉。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委会主任 张海鹏:我们中国的历史文献当中,有非常丰富的传说,讲述我们的先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但是我们查不到根据,我们现在说文明的起源,就是我们根据考古发掘,5000年前的地下发掘物来重新研究,重新判断,来认识我们的先民是怎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怎么样形成国家,这个是有根据的,这个跟传说就不一样了。
据介绍,此次新修订的《中国历史》教材,新增“学史崇德”和“学史方法”等栏目;教材按照党史四个阶段的划分安排单元结构,完整呈现党史相关内容。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委会主任 张海鹏:我们加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叙述,加强了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交流交融这方面的叙述,也加强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民族交融这方面的措施和进步,这对于推动初中生认识我们的国家的走向,认识我们文化的走向,认识我们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材
紧扣立德树人 进行一体化设计
翻开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从校园生活切入,图文并茂地教刚入学的小学生如何礼貌待人、与同伴玩耍,还有升国旗、唱国歌这些仪式蕴含的知识与意义。教材编委会成员孙熙国表示,新教材的编写紧扣“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构建起一个支持学生全面成长的知识体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委会成员、北京大学教授 孙熙国:紧扣立德树人这个主题,也就是怎么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具体到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就是在不同的学段当中,学生自己怎么成长,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据介绍,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的一大亮点,就是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各学段,分层次地构建知识体系。比如此次新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初中阶段则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委会成员、北京大学教授 孙熙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就是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传统文化方面,在低年级学段可能会告诉他怎么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到了高年级,我们可能要具体给他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是什么?我们怎么去弘扬人文精神,层次就比较高了。
教育部已开展骨干教研员
国家级示范培训
为了迎接新学期、做好教材使用工作,教育部近期已开展骨干教研员国家级示范培训,各地8月底前均要完成授课教师全员培训,各地中小学正积极做好新学期新教材分发配送工作。
为了确保新学期教师们能够深入掌握新教材,多地已组织教师统一进行集中培训,并在专家指引下开展集体教研。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一年级主任 颜利廷:我们已经组织了全校的老师参加全区针对新教材的培训工作,为了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我们还将组织专门的新教材的研究研讨活动。同时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新教材的要求。
这两天,为保证中小学新教材同步到位,各地书店的物流仓库一片忙碌。在江西九江市共青城新华书店内,工作人员正在清点新学期教材,并装车配送至各学校,确保在开学前将新教材送到学生手中。
江西省共青城市新华书店负责人 丁伟:目前,教材是从8月1日就陆陆续续从我们省新华书店直接到我这边仓库,我们这边是从8月19日到8月26日,已经配送到共青城市各个学校,配送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来源:央视新闻)